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策略探讨

2024-09-28 00:00:00张丽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6期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策略。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强调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意义。其次,深入分析了学生写作动机的重要性,包括它对语文综合能力和学科学习的积极影响。随后,剖析了影响学生写作动机的个体和环境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策略,包括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写作任务设计、引导性的写作评价以及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以期通过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实现小学语文写作高质量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动机 逻辑思维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12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石之一,而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在写作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给小学生思想表达和沟通交流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做进一步探讨。

一、学生写作动机的重要性

(一)写作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贡献

1.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写作是学生进行思想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组织语言、选择词汇、搭建句子,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并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地选择语言工具,使自己的思想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这种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用语准确的能力。

2.逻辑思维的发展

写作是一个组织思想、表达观点的复杂过程,在这过程中,逻辑思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撰写文章,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观点、论据进行连接,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层次的完整文章。这种组织思维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写作对学科学习的辅助作用

1.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实践性的运用过程,使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在整理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回顾课本内容、分析学科知识点,并将这些信息组织成有机的结构,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学科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学科问题时所需的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它涉及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进行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运用相关学科概念,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二、学生写作动机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1.学生兴趣和爱好

学生对于某一主题或领域的兴趣和爱好直接影响其对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能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写作主题时,他们更容易产生写作的动机,并投入到写作的过程中。相反,如果写作主题与学生的兴趣背道而驰,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写作的积极性。

2.学生自身的写作自信心

学生自身的写作自信心会影响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当学生相信自己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时,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写作任务,对写作过程更加积极投入。相反,缺乏写作自信心的学生可能对写作充满疑虑,感到害怕和无助,从而降低写作积极性。

(二)环境因素

1.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态度造成直接的影响。众所周知,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写作的积极性。相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降低其写作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促使其主动地进行语文创作。

2.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

家庭文化氛围指的是家庭对语文学科和写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成员在语言运用和书写方面的行为表现。这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个注重语文学科的家庭中,家长可能会鼓励孩子进行阅读、写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的家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语文学科的积极认知,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反之,学生可能对写作缺乏动机,认为写作并不重要。

三、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写作动机至关重要。一个欢快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以习作《猜猜他是谁》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展示幽默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写作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在写作中的紧张感。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巧妙地运用一些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写作的愉悦,提高其写作的主动性。

2.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空间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育者应该致力于创造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以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与今天写作主题有关的装饰布置到教师中,例如,贴有童话故事插图的墙贴、摆放着各种童话书籍的小角落等。通过这样的环境布置,能够激发学生对童话创作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创作天地。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写作素材,如奇幻小道、魔法门等,让学生在这个特别设计的学习空间中寻找创作灵感。通过在环境中渗透写作元素,引导学生在充满启发性的氛围中展开写作活动,能够让写作变得更加具体、有趣。

(二)个性化的写作任务设计

1.考虑学生兴趣和特长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创作,教育者应该设计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写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的写作任务,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

以习作《续写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在任务设计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如悬疑、冒险、奇幻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增加写作的乐趣。

同时,教育者也要考虑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特长设计个性化写作任务。例如,在任务中引入绘画、音乐等元素,允许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从而提高他们对写作的自信心。

2.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写作主题

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过程中,个性化的写作任务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育者应当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写作主题,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找到与自己生活和经验相关的话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写作任务的兴趣。

以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关于环境保护、多元文化或友谊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通过选择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的目的,同时感受到写作的价值。

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对他们自己和周围社会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写作中体会到自己的观点和声音是有影响力的。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写作任务不再是单纯的学科作业,而是一个能够影响自身和社会的过程,这样的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与学生生活相关、引人深思的主题,使写作任务更富有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个性化写作任务,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写作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

(三)引导性的写作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写作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努力和成长,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更愿意投入到写作中。这种积极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形成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习作《这儿真美》为例,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如构思的独创性、表达的清晰度、语言的丰富性等,从而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同时,在过程性评价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最终作品外,还应关注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反思。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具体、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并克服写作中的困难,鼓励他们持续改进。这样的引导性评价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和具体性,避免简单的好评或批评。通过在评价中突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过程。

2.鼓励同学间的互评与合作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教师需要从评价角度入手,鼓励同学间进行互评与合作。

以习作《这儿真美》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阅读与互评。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提供建设性的反馈,从而帮助同学发现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借助这样的互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写作,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互评与合作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接受建设性的批评,从而形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写作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学习为单位开展合作写作,通过共同构建故事情节、分享创意,增加写作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立明确的合作评价准则,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评价。借助互相分享和协作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的目的,使其感受到写作是一个共同努力的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

1.故事引入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引入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

以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个故事可以是真实的、虚构的,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共鸣,引起他们对写作主题的兴趣。

在故事引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语言、声音和表情,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借助故事情节引入,教师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写作的种子,让他们对写作充满期待和憧憬。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故事中融入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丰富自己的作文。通过在故事中展示写作的魅力,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实例启发法

实例启发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实例启发法,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发他们对写作主题的兴趣。

以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教师可以分享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描述一个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精彩经历,然后借助生动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写作主题的好奇心。

同时,在分享实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案例中的情节和体验。通过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写作主题的内涵,从而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案例中融入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然后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写作的过程和技巧,增加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年龄和经验相适应的实例,并注意案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是培养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教师需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在写作中紧张感。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特长,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写作任务,以此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写作中来。此外,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还应对学生开展引导性的写作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写作的“闪光点”,增强其写作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应加强故事引入法的运用,借助生动的故事,展示写作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好奇心,使其更愿意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参考文献:

[1] 邵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10期。

[2] 祝君《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讨》,《科普童话》2020年第18期。

(张丽娜,1981年生,女,汉族,湖北武汉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