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意义、新《课标》对教学的影响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文章提出了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进行阅读策略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等策略,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框架,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05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背景下,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学方法和目标发生了巨大变革,因此,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显得尤为紧迫。本文旨在探讨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意义
语文阅读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关系到语文学科,更涉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全面发展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学科学习,更有助于其未来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对学生在各学科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具有积极影响。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渗透性广的学科,良好的阅读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快速、更深入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具备优秀阅读素养的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问题、抓住关键信息,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全面提升学科素养、应对复杂问题具有重要帮助。
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在理解不同作者的观点、分析不同文本的结构和逻辑时,学生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水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另外,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样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人文经典能够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形成对人性的理解和关爱。同时,一些涉及社会现实、人际关系的文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1.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但新《课标》提倡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学科素养。这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文本,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涵养更为广泛的学科知识。
2.新《课标》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新《课标》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这对于语文阅读的内容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加注重选材的科学性,确保所选材料既符合学科知识体系,又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文章蕴含的学科内涵,为后续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思考和表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4.新《课标》在评价体系上进行了调整
新《课标》明确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表现时,除了关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外,还需关注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评价体系的调整有助于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综合素养,促使教学目标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三、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明确的阅读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通过设定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重点和方向,使其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同时,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知道阅读的目的和意义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目的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学习动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教师可以明确阅读目标为“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和与飞机相似之处”。在阅读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并强调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关注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与飞机相似的地方。这样的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为了更具体地实施这一策略,教师可以采用逐段解读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介绍蝙蝠的外貌和飞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蝙蝠与飞机的相似之处。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并将其与飞机进行联系。这一过程有助于实现设定目标,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针对性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如展示蝙蝠的构造和飞行方式的图示,同时展示飞机在夜间飞行的原理。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实现设定目标的效果。在讲解科学原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如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蝙蝠需要靠超声波引导飞行,以及这与飞机飞行的原理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可以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实际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分享。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在实践中提高对所设定阅读目标的针对性掌握。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主动提问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形成对知识的好奇心。主动提问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还培养了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的深度。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学生可以提高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为例,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进行启发性导入,引起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分享相关的趣闻进行导入,如:“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植物吗?”或者“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们有没有见过爬山虎?”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主动提问打下基础。接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逐段解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当遇到关键信息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文章中提到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或者“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会从嫩红变成嫩绿?”这样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植物生长原理。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环节。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并提出各自的疑问,比如:“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它爬墙的?”或“它的叶子为什么会在墙上漾起波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同学参与回答,形成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的回应要注重鼓励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促使他们形成全面的理解。最后,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来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观察真实的爬山虎植物,让他们亲身感受爬山虎的脚是如何附着在墙上的,以及叶子在风中漾起波纹的情景。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将更深入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3.进行阅读策略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策略涉及对文本的分析、理解和应用,通过系统的指导,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策略解读文章,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同时,阅读策略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阅读过程、理解困难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可以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元认知的培养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为例,通过介绍《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主题或者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精卫填海》讲的是什么故事吗?”或者“你们猜想一下,精卫填海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欲望,为后续的阅读策略指导打下基础。接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在关键段落或重要情节之前,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地寻找答案。例如,当讲到精卫化身为神鸟时,可以问学生:“你们猜想一下,精卫会化身成什么样的神鸟?”或者“你们觉得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提高对故事细节的关注度。同时,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反复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在每个重要的转折点,通过回顾之前的内容,提醒学生注意故事发展的转折和人物的变化。比如,在描述女娃变成精卫时,教师提醒学生回顾女娃的命运转折,引导他们理解神话故事中的因果关系。另外,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更深层次思考,如“你们觉得精卫填海的行为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吗?”或者“在你们看来,精卫填海与生命的脆弱有何关联?”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神话的意义和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最后,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中的理解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阅读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
4.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有利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差异,有的擅长理解文字,有的更擅长图像理解,而有的可能更注重情感表达。通过采用多样的评估方式,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取得进步。同时,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单一考试形式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压力,而通过引入有趣的评估方式,如阅读角色扮演、创意故事编写等,能够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形成对阅读的积极态度。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口头表达评估的活动。在学生阅读完《海上日出》后,组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他们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片段进行口头表达。这样的评估方式能够检验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不仅考查了阅读理解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可以引入书评写作的评估方式,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海上日出》的书评,评价作者的描写手法、语言运用以及文章所传达的感情。这种评估方式不仅检测了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和主旨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书评形式全面地表达对文章的认识。另外,让学生选择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评估方式能够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促进语文与艺术的跨学科发展。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如问学生在文章中找到了哪些描写作者感受的词语,或者请他们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共鸣。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思考深度。综合而言,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口头表达、书评写作、绘画和问答互动等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样的策略不仅考查了多方面的能力,还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更全面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剖析了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意义、新《课标》对教学的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进行阅读策略指导、使用多样化评估方式等关键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全面发展。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这一研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取得显著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亮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特殊性及其教学设计意义》,《江苏教育》2022年第1期。
[2] 金雪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意义、问题、原则、策略》,《新课程研究》2022年第14期。
[3] 夏海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28期。
[4] 付文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5] 侯娜《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学周刊》202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