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充分落实“素养本位”,应在提升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切实推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价值,并从溯源、实操、拓展三方面,构建“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框架。基于此,本文提出“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科学运用仿写策略,落实学生实践能力;加强阅读问题引导,强化学生思考能力;展开多样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关键词:素养本位 名著阅读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03
“素养本位”强调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以素养培养为导向,设计与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应遵循“素养本位”,推进学生深度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据此,本文在阐述“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构建教学框架,并提出“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驱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价值阐释
在“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名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名著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名著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华,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了解到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历史和思想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二,名著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名著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体验到文字的美妙和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辨析和欣赏水平。
第三,名著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名著作品往往涉及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思考,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和道德选择的抉择,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意识。
二、“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框架
为提升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实现“素养本位”目标,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深度语文名著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发展。以教学目标视角而言,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进行提升,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思考及表达能力。据此,教师应构建“素养本位”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框架,具体如下:
第一,溯源——立足教材分析设计名著阅读教学实践内容。教师应把握学生知识、思维和能力发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定适宜的名著阅读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前,通过调查问卷、诊断测试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为后续教学任务的设置提供依据。
第二,实操——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应贴近现实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资料袋”工具,以表格形式归纳知识内容。
第三,拓展——提出实践延伸问题延伸学生思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辨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实现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整合,促进学生个体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注重个体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反思,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三、“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一)推进深度阅读,提高理解力
推进学生深度阅读并提高其理解力,是“素养本位”视域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前提。以语文阅读教学视角而言,名著阅读内容充分展现了文化之美、文字之美,为使学生充分体会这种美感,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还需要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独立思考。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编文质兼美,学生的阅读过程就是不断对语言进行解码、重组及生成的过程,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其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只有在充分理解并掌握语言深层含义后,才能理解名著阅读内容的艺术特色等,感知作者的丰富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阅读思考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为最大限度落实“素养本位”,教师应对名著阅读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相关问题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拓宽其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老人与海》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明确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故事。2.通过阅读故事,理解重点字、词、句。3.反思自我生活,丰富内心情感。4.品析精彩语段,感受人物精神。
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三遍,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一遍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拿出铅笔一边跟着教师读,一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标记好段落。第二遍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边用手指,一边跟着教师读。并引导学生在相关问题的导向下进行阅读。阅读问题是:“第二天早上,这条鱼蹦出了水面。老人看见鱼在跃起,知道自己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日出时,这条马林鱼开始打起转来了。”通过这一段叙述分析,能够感悟到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捕鱼,是力量的象征,为后续情节开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三遍阅读,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通过深度阅读,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在阅读内容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阅读内容内化于心,并将这些内容应用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完成从“研”到“用”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二)科学运用仿写策略,落实学生实践能力
科学运用仿写策略,落实学生实践能力是提升名著阅读教学实效、充分落实“素养本位”的重要途径。就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培养、学习、提升的关键时期,为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强化其写作技巧,教师需要在“素养本位”的导向下,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名著阅读实践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素养本位”导向下,使学生养成阅读仿写习惯,鼓励其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细致观察,掌握名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高级词汇,并尝试使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提升想象力。
例如,在《西游记》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并完成好词好句的摘抄。在引导学生摘抄时,教师可以将摘抄内容进行分类:1.自然描写;2.动物描写;3.人物描写;4.静态描写;5.动态描写;6.场面描写;7.关于感悟的句子。在摘抄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摘抄的句子,进行仿写。为提升学生的仿写实效,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
原文: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呼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只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仿写:老虎闻此,不禁怒火中烧,咬牙切齿地吼道:“如此蔑视我老虎!我在那深山野地,威震四方,怎能让他叫我去捕食?捕食者,乃是年幼小兽,地位低下的任务,岂能对待于我?绝不!绝不!我决定离开!”随着一声怒吼,老虎将身旁的东西推倒,从口袋中拿出宝物,晃动着,展现出一把粗细适中的锐利利爪,径直朝着丛林深处走去。
通过仿写练习,学生可以将已学知识与自身所想内容进行二次创造,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及写作水平,使学生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层次认知,最终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加强阅读问题引导,强化学生思考能力
加强阅读问题引导,强化学生思考能力是落实“素养本位”的重要路径,能够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创造相对自由、自主的活动条件,是驱动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意识到,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要重视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具备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加强名著阅读问题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将思考、学习、互动探究等教学活动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认知能力。为强化名著阅读问题引导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在问题思考和解答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思考能力与思维能力。
例如,在《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重复阅读。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阅读问题:
问题1: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问题2:书中写了哪些海底奇观?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重读文章。通过问题引导式阅读和思考,学生给出答案:
问题1的答案: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一共花费四百五十万法郎。
问题2的答案:海底森林;种类多样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色彩斑斓的珊瑚岛;成群结队的鲨鱼群;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海底煤矿;海底城市(被沉入海底的一座人类城市)。
通过问题引导式阅读和问题思考、解答,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对文章中的情感形成更深层次的感受和认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四)展开多样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展开多样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是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充分落实“素养本位”的必要保障,是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指导,可采取如群文阅读、朗读、默读、小组阅读等深入感知文章内容的多元化的阅读模式,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材料积累、信息输入。随后,教师可设置问题进行引导,也可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深入思考阅读内容,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加工;最后,还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将思考的成果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示,完成知识的迁移、输出。在“素养本位”导向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着力点,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为重点,开展多样化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表达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设置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对题目的布局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总结表达。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猜猜我是谁”教学活动,让学生猜出文章中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自身语言,对形象进行描述。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阅读内容中涉及的形象,让学生运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文章结构、内容,增强学生对形象情感的感受。在阅读教学知识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身的阅读方法,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体系,切实推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能力都提高了。同时,在参与多样化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表达,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素养本位”原则,通过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仿写策略、阅读问题、多样化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全面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乔莹莹《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33期。
[2] 周继英《名著推荐阅读教学探索——以〈水浒传〉为例》,《学园》2023年第32期。
[3] 罗汝娥《以“学的活动”为导向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名著导读策略与实践研究》,《考试周刊》2023年第44期。
[4] 周倩《基于名著导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9期。
[5] 张旭东《项目化学习名著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以〈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语文教学之友》2023年第9期。
[6] 胡萍《“原点”与“源点”的重合: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名著阅读教学的建构——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名著单元教学为例》,《小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25期。
[7] 林艺容《统编初中语文名著“跨学科”阅读教学推进策略探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9期。
(韩晴,1992年生,女,大学本科,二级教师,北京平谷区人,研究方向:小学生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