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两大亮点,就是大单元教学和议题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会在新课程标准之中得到体现,在高中阶段的政治学科教学之中得到应用以后,高中生可以获得更为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在大单元教学的视角下,运用议题式教学需要站在全局角度,立足于不同类型的议题,合理选择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而在帮助高中生掌握政治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站在高中阶段政治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探索和思考在教学实践之中,设计与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教育;政治教学;大单元;议题式教学;设计策略
伴随着新课改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的深化实施,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需要将培养高中生的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保证高中生能够学好政治学科。政治学科中包含着大量需要牢记的知识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如果政治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将逐渐消退,而且高中生只能对政治知识“一知半解”。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师需要立足于大单元,为高中生设计议题式教学流程,以此促进高中生持续学习政治知识,进而实现全方位发展的目标。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以及与政治大单元教学间的联系
(一)议题式教学相关内涵分析
议题式教学的基础为一种问题或者议题,该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找到具备启发性以及适当挑战性的问题、议题,调动学生开展探索、思考、讨论活动的热情。与以往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议题式教学对学生的主动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内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议题式教学之中的大课题,详细划分为多个具体的议题,便于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之后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与此同时,议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就问题进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无法单独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学生选择在小组内寻求合作,与小组内部的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学生可以明确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教师在为学生引入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议题以后,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有机融合,拓展学习的广度以及研究深度。学生可以在议题式教学活动中保持学习兴趣,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环境下,议题式教学有着显著的适用性。
(二)议题式教学与政治大单元教学间存在的联系
大单元教学和议题式教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进行研究之后不难看出,大单元关注学生是否实现了深度学习,强调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而议题式教学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入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议题,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被突破,学生可以身处宏观层面的议题之中,将原本零散分布的知识进行串联,逐渐构建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拓展学习的实际深度。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议题式教学,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大单元具备的主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大单元内容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由于部分议题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学生可以将内容宽泛的大单元作为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并学习自身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其个性化的知识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1]。
不仅如此,议题式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形成创新思维,上述目标与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具备一致性。在结合大单元以及议题式教学以后,学生通过学习大单元内部包含的知识,在遭遇问题之后寻找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潜移默化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外化以及内化。由此可见,高中政治学科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必须加入议题式教学相关内容,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提供相关路径。
二、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方面,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根基就是建构式探究,在此之中,政治教师需要将多种要素相结合,其中包括真实的话题、课堂教学情境、高中生的探索活动等,以此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方法以后,政治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而且政治教师在评价高中生时,可以给出更全面、中肯的评价。议题式教学先提出相应的议题,同时要求高中生针对议题进行研究讨论,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变革,为政治教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帮助。
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需要加入具备深刻思想、见解的议题,政治教师需要先了解教材内部呈现的学科知识,还需要考虑到价值观念层面存在的冲突,适当选择具备引导功能的开放类话题,为高中生提供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的桥梁,引导高中生主动学习并运用各类知识,为高中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可运用的“工具”。政治教师在实施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同时,需要带领高中生针对议题进行反思,帮助高中生深化认知教材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政治教师能够真正做到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高中生在课堂内部具备的教学主体地位给予应有的尊重,同时扮演好教学过程中的“引路人”角色。高中生则能够获得政治教师提供的有益指导,利用政治知识了解自身的日常生活,在视野得到拓宽的同时,其思维也得到激发,高中生将明确合作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探讨不同的议题,锻炼自身的核心素养[2]。
三、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基于大单元给出明确的议题教学主题
要想真正使议题式教学融入大单元教学当中,政治教师需要为高中生设计符合其学习情况的议题,以此体现政治学科具备的强大育人作用,促进“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得到落实。政治教材中虽然具备较多的知识,但如果政治教师单纯地将教材作为议题式教学的基础,高中生将难以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适当引入教材外部的内容,为高中生科学设计大单元相关教学目标,并且将教学目标作为重点,加入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议题,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铺垫。
例如,在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为高中生播放短视频,在短视频当中介绍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发展,以及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短视频播放结束以后,政治教师给出本课的议题,“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外来文化,都是积极正向的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高中生都看过好莱坞出品的电影,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因此在明确本课的议题之后,高中生会带着清晰的目标对议题进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外来文化的内容良莠不齐,人们需要仔细甄别、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应当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接受或者全部排斥。在上述议题式教学中,高中生能够深入了解教材知识,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议题情境引导高中生主动探究
要想真正实现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政治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核心素养属于高中生必备的能力,且具备显著的抽象性,如果政治教师仅仅采用说教的教学方法,高中生可能无法了解核心素养,因此政治教师需要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高中生在情境当中自主探索以及感悟。不仅如此,高中生在进入情境以后,可以在丰富情境的吸引下集中注意力,对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议题式教学推进过程中,持续学习大单元知识内容,并且将所学知识充分内化[3]。
例如,在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的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为高中生创设以下情境:你热爱文学创作,你创作的诗歌在某刊物上发表,但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另一个人剽窃了你已经发表的诗歌并牟利,甚至对外宣称他才是诗歌的原作者,所以剽窃诗歌的人存在怎样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如何做?高中生在针对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之后,认为此人的剽窃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当中的著作权,被侵权者必须运用法律武器对知识产权进行维护。通过上述议题情境,高中生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利用本课知识对自身的核心素养进行完善。
(三)加入社会热点为高中生提供实践空间
要想将议题式教学充分运用于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之中,促进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政治教师需要将社会上的时事热点事件适当引入课堂,将时事政治内容作为教学导入的关键,提升议题式教学具备的实效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保证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凸显政治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保证大单元教学和议题式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高中生可以通过探索时事政治相关内容,深化自身对于政治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避免由于死记硬背而脱离实际的问题产生。
例如,在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可以将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毒绘本”引入课堂上,进而引入本单元的议题,“毒绘本对于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有什么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做?”高中生会将议题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然后对议题进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毒绘本”用刻意夸大的虚构内容,对我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进行丑化与贬低,同时“毒绘本”故意将原本腐朽堕落的外来文化,塑造成所谓的优秀文化。幼儿是绘本的主要受众,如果幼儿长期受到“毒绘本”的误导,其成长过程必然会偏离原本正确的轨道,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在结束议题探究之后,高中生会明确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其中包含的知识内容,即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点,就是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坚决抵触腐朽的、落后的文化。
(四)针对议题进行整合评价明确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的政治大单元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方法,需要配合相应的评价标准,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帮助政治教师了解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政治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评价环节,使高中生根据评价内容,明确自身在学习政治学科方面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而在后续实施的政治教学活动中提升自我,促进自身成长以及进步。为了真正凸显大单元议题教学评价具备的优势,政治教师需要提前构建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查高中生的学习进度,还要关注议题式教学实施以后获得的成效。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解决以往只评价高中生的学习结果,导致评价过于片面的问题。
议题式教学的评价不能是政治教师对高中生的单向评价,而是需要明确高中生就是课堂评价的主体,政治教师不仅要对高中生做出评价,还要在课堂上实施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两种评价方式[4]。无论是互评还是自我评价,学生都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利用评价找到他人在学习政治学科方面的优势,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在开展学生互评活动时,政治教师必须为高中生提供清晰、公正的评价标准,保证高中生可以根据相应的标准完成客观评价,否则互评过程将陷入混乱。
除此之外,课后作业也是评价高中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教师需要对高中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筛选,高中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主要由政治教师进行评价。例如,在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的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求高中生根据议题,绘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入国际组织的大事年表,其中需要包括联合国以及区域性的国际组织。高中生如果真正参与了议题式教学流程,就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准确的绘制,政治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课后作业获得良好的教学反馈,并且可以根据反馈结果,站在核心素养的持续培养角度,适当优化议题式教学的各个环节[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方法与大单元教学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联系,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需要科学应用议题式教学相关方法,促进高中生主动学习政治知识,同时实现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政治教师需要将实际教学要求作为基础,灵活运用明确主题、创设议题情境、针对议题构建评价体系等策略,从而为高中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最终将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中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张永香.高中思政课议题式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为例[J].高考,2023(4):124-127.
[2]洪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融合策略[J].高考,2024(2):86-88.
[3]麻辉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融合策略[J].求知导刊,2022(20):50-52.
[4]刘永通.高中思政课议题式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9):1-2,29.
[5]范丹娃.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策略分析: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J].当代家庭教育,2023(2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