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菜历经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香、爽、醇等独特味道的信阳菜文化。笔者通过知网检索发现,关于中国八大菜系的翻译研究已形成规模。不过,大多数译者采用目的论和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菜文化研究仅有两篇,且没有涉及信阳菜文化。信阳菜文化中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菜名,如清炖南湾鱼头、信阳闷罐肉、板栗焖鸡仔和固始汗鹅块等,迄今仍没有官方的英文译名。
作为豫菜文化中的一面旗帜,信阳菜不仅是中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领中华美食文化走出国门的使者,因此信阳菜文化翻译研究尤为重要。
一、信阳菜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信阳菜文化的概念
信阳菜,从狭义上讲是豫南地方菜或者江淮菜系的一个流派,它融合了信阳地区的自然环境、传统习俗、历史渊源和地方特色,以独特的烹饪风格、饮食口味和菜式而闻名于河南乃至全国。信阳菜文化形成于信阳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俗,是信阳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二)信阳菜的特征和分类
作为一种特定意义上的地方菜系,信阳菜具有区别于其他菜系的特点与内涵。作为区域特色烹饪文化,信阳菜文化具有不可取代的特征,其中所包含的菜品名称、烹饪技术、营养标准、菜品特色以及文化内涵极具地方特色,是一种可以向外界推广的地方菜系或菜品。笔者认为,信阳菜文化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个类型,包括信阳菜生态食材、信阳菜烹饪技艺、信阳菜文化故事、信阳菜名称和信阳菜馆名称。
二、信阳菜文化翻译面临的三大困境
通过对信阳菜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信阳菜文化翻译实践面临着三大困境。
第一,翻译实践滞后于信阳菜自身的发展。信阳菜作为一种活跃的地方饮食,其菜品和烹饪技艺不断创新和变化。任何翻译行为都不可能脱离文化本身,所以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对于翻译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译文却无法及时、准确地呈现最新的信阳菜文化。第二,翻译实践不能满足中外食客对信阳菜文化的人文需求。在目前的信阳菜文化翻译研究中,关于信阳菜的文化内涵、民俗背景、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外食客对信阳菜文化的人文需求。第三,翻译实践未突破译者固有的思维模式。信阳菜文化翻译研究尚未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导致翻译时的信息传达不够准确。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信阳菜文化翻译原则
生态翻译学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主张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选择,然后对译本进行“去弱留强”,最终使译文长存,使译者的翻译“译有所为”。生态翻译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译者能够以各种维度为出发点,运用各种策略技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为了确保翻译的有效性,必须进行多维适应与选择,实现三维转换。
基于三维转换理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翻译原则翻译信阳菜文化:一是在语言维层面,要符合信阳菜自身的发展实际;二是在文化维层面,要符合中外受众对信阳菜文化的需求;三是在交际维层面,要符合中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
信阳菜文化翻译方法及典型案例分析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在语言维层面上求得内容与形式相符的方法。信阳菜文化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背后所蕴含的烹饪技艺和生态食材早已成为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翻译信阳菜文化时,采用直译法可以在语言维层面上尽可能地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称意义,同时符合英语文化传统,使译文客观真实且通俗易懂。
原文:私塾先生的后人在南湾湖边开设农家宴,用南湾湖的鱼和水,袭先人的做法,做起了“清炖南湾鱼头”,并向客人讲述先辈美好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众多食客慕名而来。从此,“清炖南湾鱼头”名扬天下,成为了信阳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
译文:Descendants of the teacher who worked at the Feng family’s private school opened a Xinyang restaurant near by the Nanwan Lake, using traditional cooking methods to make Nanwan Fish Head soup with fish and water from Nanwan Lake. They shared the beautiful love story of the ancestors with their guests, which attracted lots of visitors. Since then, Stewed Nanwan Carp Head has become famous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nd authentic and distinctive dishes in Xinyang.
原文讲述了信阳养生菜中的第一批特色菜肴——“清炖南湾鱼头”的历史渊源。“清炖南湾鱼头”是信阳地区远近闻名的招牌菜。信阳菜中的炖菜多是清炖,也有所谓的“炒炖”,就是先将要炖的原料炒熟,然后再炖。南湾鱼头汤之所以“清炖”,是因为炖法成菜的特点是汤汁鲜浓、本味突出、滋味醇厚、质地酥软。信阳的生态食材往往只需要最原始的烹饪方式,即清炖 (stewing),便可成为人间美味。鳙鱼(bighead carp)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又称花鲢或胖头鱼,肉味甘、性温,有暖胃益筋骨的功效,鳙鱼头可入药,治疗风湿头痛。在语言维层面,为符合信阳生态食材的真实情况,可以采用直译法将“清炖南湾鱼头”翻译成“Stewed Nanwan Carp Head”,便于国际食客理解这道菜的生态食材和烹饪方式。
(二)意译法
意译法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自由”翻译,而是在跨文化层面上对直译的一种补充和说明,以达到有效地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重点是能让国际食客较为容易地理解菜名的由来和含义。
原文:信阳本地的红军战士就把这种名为“花儿菜”的山野菜当作日常充饥的必备食物。如今,新县的“将军菜”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为老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新县将军菜”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菜”。
译文:The local Red Army soldiers in Xinyang took this wild vegetable named 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 as a necessary food for daily supply. Nowadays, the cultivation of 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 in Xin county has become a loc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ontributing a steady stream of strength to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is area. “General’s Flower, Xinxian Style” has also become a veritable dish which brings local farmers prosperity.
原文中所说的“花儿菜”又名“珍珠菜”,其叶子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可以食用。虽然说“花儿菜”的英文名是“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但这个名称较长,不易于记忆,因此在了解了“花儿菜”的内涵故事之后,可以采用意译法将“花儿菜”意译为“flower”。“将军”可以使用对应的英文词“General”,把“新县将军菜”翻译为“General’s Flower, Xinxian Style”,这样既能突出新县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在中国红色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表达对共和国将军的尊重和敬仰,又能助力信阳红色旅游的国际化发展。
(三)音译汉读法
对于有些中国地方特色菜,运用直译和意译方法均不能表达出它独特的风味,因此,要采用音译汉读法进行翻译,这是一种基于汉语语言规则,巧妙地利用汉语所特有的词汇“生新”机制演化出来的翻译方法。在交际维层面,它不但可以降低不可译性的限度,构建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汉语词汇的表达,而且是一种特有的外来文化汉化手段,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有利于建立文化自信。在信阳菜文化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应坚持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力争实现“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面向未来”。
原文:展会上华英鸭一优新品发布,特色鸭系列“新成员”——冒烤鸭,先烤再冒,皮脆柔嫩,配米饭、配面饼、配米粉。
译文:At this exhibition, Huaying YAYIYOO unveiled a new addition to its signature duck series- Mao Roasted Duck: duck meat roasted and then hot-podded to perfection. With its crispy and tender duck skin, it pairs excellently with rice, bread, rice noodles.
“冒烤鸭”作为烤鸭、冒菜、麻辣烫三者的结合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餐饮文化的代表,因此可以使用汉语拼音或音译的原则翻译为“Mao Roasted Duck”。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音译借词的数量远远超过之前数量的总和。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全音译、半音半译、音译加注释等方法翻译具有中国元素特色词语的实践只能有增无减,汉语音译借词的使用也会不断化解文化交流的障碍,使得跨文化交流变得更加自然、顺畅。音译汉读符合中国翻译文化战略的总体要求,是我国新时代翻译价值的体现。因此,在信阳菜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应灵活使用音译汉读法,发挥语言翻译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信阳市优秀非物质文化的国际传播,推动信阳菜文化走向世界。
综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信阳菜文化的三个翻译原则,即在语言维层面要符合信阳菜自身发展的实际,在文化维层面要符合中外受众对信阳菜文化的需求,在交际维层面要符合中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通过对信阳菜文化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全面分析,在翻译实践中探索了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汉读法三种翻译方法的运用,有效解决了信阳菜文化翻译实践中的困境。未来,我们应重视对信阳菜文化的翻译理论、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的研究,重视信阳菜烹饪技艺和信阳菜文化术语的翻译实践,培养具备专业烹饪技艺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基金项目:2023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信阳菜文化翻译研究”(2023WX024);2023年度信阳学院校级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信阳菜文化翻译方法研究”(2023-XJWYB-013)。
作者简介:董文静(1987-),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阳非遗翻译实践与国际传播、翻译理论与实践。
王豫婷(1995-),女,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