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课题,在农作物的种植或收获过程中,任何环节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本文深入研究了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领域的实际运用,旨在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一、快速检测技术
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重要性
首先,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农药残留、重金属、致病菌等有害物质进行精确分析,有效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尽可能地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其次,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实时评估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和新鲜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最后,快速检测技术能在土壤监控、病虫害预防等方面发挥作用,优化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农产品。
二、快速检测技术
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现状
(一)技术种类日益丰富
随着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其种类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免疫层析试纸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子印迹传感技术等,且各有优点,可以被运用于各种不同的检测场景。比如,免疫层析试纸法能够迅速且简单地完成初级的农药残留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敏感性很强,可以应用在准确的数值测算中。此外,一些新颖的科技如纳米传感器和生物芯片,也逐渐被应用于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中。
(二)检测成本居高不下
当前,快速检测技术的使用成本通常较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在基层的推广。一方面,快速检测技术单次使用试剂和耗材的费用相对较高,并且大多需要依赖进口的特殊设备,因此其价格非常昂贵;另一方面,快速检测技术专门人才的训练费用也相当高昂。
(三)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一方面,目前各种快速检测方法之间的共享性尚未达到理想水平,这使得对检验结果的理解与比较变得困难。例如,在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免疫层析快速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的阳性判定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容易引发理解上的混淆。另一方面,不同制造商生产的快速检测产品在检测流程和结果解释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影响了结果的可比性和广泛适用性,这无疑给农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四)人才培养滞后
虽然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的推进步伐依旧迟缓。大部分专门负责果蔬农产品快速检测的人员是农业技术人员或者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基础的培训后就开始工作,但真正熟练掌握快速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的人并不多,可能导致对结果的误解。
(五)创新研发不足
与农产品的实际检测需求相比,现有的快速检测技术仍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比如,许多高效的检测产品的检测目标过于狭窄,无法满足对多余残留物的一次性筛查需求;尽管一些技术具备较高的灵敏性,但其实施步骤相当繁琐,无法在实际环境中得到满足;大部分快速检测技术依赖于手动操作和直观的识别,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亟需进一步提高。为了深度推广并加强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需要积极开展创新性的研究,然而目前的资金投入却相当有限。
三、推进快速检测技术
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策略
(一)开发便携式、简易化的检测设备
便携式、简易化的检测设备是推动农产品检测在基层广泛应用的核心工具之一,其关键特性之一就是操作界面简洁明了。由于基础农业科研工作人员与农民并非专业的检验人员,繁琐的操作步骤以及参数调整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因此开发者在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使用习惯,尽量减少操作流程,避免复杂的参数输入。在优化后的设计中,设备仅需通过几个按钮或手势即可自动执行检查步骤,用户只需进行基本的分析即可。此外,操作界面的图像与文字表达应尽量简单明了,避免使用专门的术语或复杂符号,以确保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用户。
在关注硬件设施的同时,附属服务同样需要重视。例如,采集器械和试剂盒应设计得易于携带,避免因体积过大而影响现场运输;对于一次性试纸条等物品,要考虑成本、保质期等多方面因素。
(二)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
确立科学、统一的标准是保证快速检测方法在农产品检验中按照规定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要确定各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检测目标的范围,比如免疫层析法主要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则适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其次,要明确每种快速检测方式对于各类目标物的检测敏感度、特异性等核心参数,并设置明确的阈值,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再次,要详尽地设置快速检测技术的工作步骤和环境状况,如采样方法、试剂配置、反应系统等都应遵循明确且统一的操作流程,防止任意调整对结果精确度产生的影响,还需明确设定温度、湿度、振动等外界环境因素,保证检测工作能够在标准的环境中进行。最后,要全面收集来自科研部门、监测部门、生产公司等多元化的反馈,并请教各行业的权威人士进行评估。另外,规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科技的进步以及现实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确保始终站在行业应用的最前线。
(三)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专门的科研人员是推动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验领域顺利执行并保持进步的核心要素。目前,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团队。一方面,各级院校应在农学、食品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提供与快速检测技术有关的教学内容,全面讲授检测原则、方法学、操作准则等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关注实际操作的部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熟练运用试验技巧,奠定未来深度学习的坚实基础,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出色实践技巧的多元化人才。另一方面,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培训体系。培训课程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而应该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主要集中在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实践技巧上。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进行现场讲解,剖析所遭遇的难题及其应对方案,并安排模拟操作实践,以便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理解并掌握核心的技术要素。要注意培训的持久性,以便对参与者的学习效果做出适当的评价,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失误,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应当融入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安全操作等知识,推动检测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四)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新兴技术
技术革新的推动者包括科研机构、大学以及公司,相关机构要提高资金支持力度,确保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构建方面得到足够的支持,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技术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努力。具体而言,高等教育机构要具备深入探索基本理念的能力,致力于发掘更为迅捷的检验手段;研究单位要将精力集中在新兴技术的实际运用上,并在检验流程中处理重要的技术难题;公司能够迅速地把最新科技成果转变为商品,从而达到对农产品监控的真正目标。三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同推动,能够使快速检测技术革新实现重大的突破。
针对特定的科学进展,开发者应重点专注前沿领域,致力于推动理论突破和技术改进。例如,纳米材料传感器和生物电子传感器等创新技术在感知精确度、独特性和迅捷性方面展现了强大潜力,可能会极大地推动快速检测科学的发展;采用分子印迹和核酸适配体技术,能够准确识别目标分子,并在复杂的环境下实现有效检测;借助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快速检测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识VO97B4u+aZ1E1ZlcBLfJwQ==别,从而显著提高检测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揭示检测数据背后的规律,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完善检测服务体系,提高可及性
各相关机构应着手优化检测服务,以实现技术应用的有效覆盖。一方面,要在农村地区设立便捷的监测服务中心,方便农民和农业生产者使用。这些服务中心应配备最新的快速检测工具,并建立一支能力卓越的专业技术团队,作为贴近基层的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实时的快速检验服务,使他们能够迅速了解农产品的质量状况。此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应充当技术传播者的角色,向农民传授快速检测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步骤,推动技术在田间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要整合网络和实体资源,构建全方位的检测服务系统。通过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创建虚拟监测服务系统,提供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等高附加值服务。农民只需提交样本数据,专家即可进行检验与解读,并及时提供相关报告。通过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以及线上线下的协同,该系统还可以整合销售和供应链通道,实现农产品质量的精准追踪和检测服务的全方位覆盖。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推动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方面的普及,需要优良的政策环境作为强有力的支持。各相关机构应在财政支持、税务优惠和法律条例等方面积极努力,为科技创新和行业进步创建有利条件。
税务优惠是吸引社会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的有效手段。根据具体情况,相关机构可以为快速检测科技公司提供合理的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对于关键的新兴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可以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使其享受更高的税收待遇。还可以将创新型检测公司纳入加计扣除的范围,以激励公司增加投资。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跃度,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除了经济和税务援助外,还需完善法律体系。目前,快速检测技术领域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导致许多公司利用劣质产品和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应尽快启动相关立法工作,制定并实施法规,规范产品质量、检测流程及结果判定等各个环节,从而保护市场的正常运作。
作者简介:任群红(1975-),女,山西万荣人,农艺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