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2024-09-27 00:00:00韦海风
中国食品 2024年18期

高校食品安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则是推进高校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融合,有助于实现教育内容的同构与互补,更是新时代高校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以《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为指导,从思政课程与食品安全课程教学融合、思政课程与学生管理实践融合两方面,探讨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以供参考。

一、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食品安全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健康消费习惯,培养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防范和辨别能力,弘扬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相关规定指出,要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并建立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为此,各高校积极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并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促进协同育人成效。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建设高校课程思政过程中,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食品安全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提出:“学校应当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在此引领下,各高校纷纷将食品安全教育作为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政课程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具有“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食品安全教育的主体虽是学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并不高,甚至还存在不讲卫生,吃过期变质食品、“三无”产品等现象。一些学生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也不愿意告知教师或家长,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对食品安全产生了错误认识和偏见。因此,在食品安全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水平,增强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融入食品安全教育中,既可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食物结构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又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对生命与健康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素养,使其对食品安全问题形成正确认识。

(三)弥补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不足的有效手段

高校食品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教育过程,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而课程思政可以有效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在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使两者相互配合、协同育人,不仅可以增强教育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此外,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其他课程中,而是要注重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二、高校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挖掘

高校食品安全课程涵盖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技能等内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通过讲授、讨论、辩论等形式实现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能力。因此,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挖掘应立足食品安全教育特点与要求,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开展。

(一)引入合适的案例

通过讲授食品安全知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合适的案例。例如,从“三鹿奶粉事件”引出三聚氰胺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加深学生对非法添加物危害性的认识;通过介绍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瘦肉精”“地沟油”“注水肉”等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食物中毒”时,可以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食物中毒事件,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及时就医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开展讨论式教学

为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可结合课堂讨论、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专家报告等形式,开展讨论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时,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讨论话题。通过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与个人生活、工作和健康紧密相关,只有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保证自身及周围人群的生命健康。

(四)注重考核与评价

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考核。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时,可将食品安全知识作为考核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评估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知识与技能。

三、食品安全课程教学

与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

高校食品安全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指出,“学校应当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而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将其与食品安全课程融合,有助于学生深刻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辩论、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时,可以选取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展介绍,通过分析相关事件,使学生明确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防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讲授“食源性疾病”时,可以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向学生介绍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在讲授“农药”章节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关于农药使用与管理的新规定,以及近年来我国对农药使用的监管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高校食品安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而思政教育是推进高校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二者同根同源、相互促进。高校应将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制定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施方案,以《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为指导,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实践融合,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作者简介:韦海风(1980-),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助教,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