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下,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不论是教学理念的创新还是教学方式的优化,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影响。而对于地理这门学科而言,由于其繁杂的知识内容,往往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差,这也就导致了教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为例,提出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和任务情境等来提高学生认知、鼓励积极思考、优化课堂氛围、改善学习方式和实现针对性学习,有效开展高中地理的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情境教学
地理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对于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开展而言,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认知,能够积极对其展开探索和思考,结合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更加合适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相关概念及其定义
(一)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虽然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四个组成部分,但是它们之间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而这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去注意的内容,能够以此作为教学方式创新的参考。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在地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可改变传统的学习认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1]。
二、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情境教学能够通过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对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并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意愿。地理情境教学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培养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
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促进自身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对于具体的学习而言,学生就需要运用地图阅读、数据分析、空间思维等技能,培养地理思维和综合能力。另外,地理课堂上的情境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提升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以往抽象、繁杂的知识内容就会变得更加简洁,而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实地调研、地图制作等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地理学科的实际运用,以此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地理学科的认同感和兴趣,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培养地理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的使用,学生就能够结合课堂上所教学的知识内容,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环境、资源利用、人地关系等地理概念,并培养自身对地球的关切和责任感。而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激发而言,他们能够结合情境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去整体性地思考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跨文化、全球视野和可持续决策能力。
三、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过于抽象
对于高中地理这门课程而言,它的内容往往涉及复杂的地理概念、理论模型和统计数据,也就会使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教材中的大量文字和图表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由于缺少实际情境的支撑,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情境教学,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2]。
(二)缺少跨学科融合
地理这门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然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将地理知识点进行单独的讲解,而没有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也无法认识到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缺少实践与实验环节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大多数时间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由于缺少实践与实验环节,学生大都无法通过学习,加深对地理现象和科学原理的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开展地理实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缺少个性化教学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存在差异,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地理教学往往都会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节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地理教学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研究、项目制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和探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优化策略
对于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落实而言,教师必须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能够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针对性地对教学方式展开研究,以此来做到科学的优化。《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包含“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四个小节,本文就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游戏情境和任务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对其教学举例,更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更加高效地融入课堂当中。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认知
地理这门学科,它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生活情境探究方法所强调的重点是对于学生的提问,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利用生活情境探究法进行地理教学时,地理教师要创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关的生活化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和了解。所以,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对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农民,根据太阳的影响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通过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季节、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学生就可深入理解太阳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间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观察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记录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间的差异,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认知。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积极思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是课堂上最不缺少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情境为探究内容引导高中生主动参与、积极动脑、自觉交流、大胆创新,借助高效率的思维活动助力地理教学,就可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得到更为显著的激发。所以,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而言,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中,促进其学习思维,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对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内容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个情境:要求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变化,并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的。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就会形成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初步理解。接下来,对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如太阳的位置变化对季节的影响、太阳的能量如何影响气候等,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究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氛围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进行了应用,在教育行业中,多媒体能够在高中地理的情境创设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地理知识及地理现象具有较大的理解难度,高中地理教师要懂得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所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上的情境教学而言,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得到显著的激发,促进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
比如,对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部分知识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去呈现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体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等相关内容。并通过引入精美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宇宙的神秘和壮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情境化问题和讨论,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氛围可以更加活跃和富有趣味性,学生在参与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四)创设游戏情境,改变学习方式
不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趣味性的游戏活动都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动力来源,地理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比较繁杂,比较抽象,而这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的抑制。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教师就可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去呈现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并使学生体会到更加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以此来促进情境教学模式的落实,使学生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为有效的培养。
比如,对于“地球的历史”这部分知识内容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虚拟游戏,能够让学生去扮演地球演化中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要从地球形成开始,让学生扮演角色经历各个时期的地质变化和生物演化,并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思考,攻克知识的难点。通过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深入去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还能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这种游戏情境的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3]。
(五)创设任务情境,实现针对学习
由于地理知识点的繁杂与琐碎导致学生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以改善这种状况。所以,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情境教学而言,教师就可以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围绕教学重点去设置课堂学习任务,使学生实现针对性学习,以此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比如,对于“地球的圈层结构”这部分知识内容而言,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科学家的身份”去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并及时提出问题,如“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教师要继续以实验、模型展示等方式去呈现地球的不同层次,将地球的圈层直观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后,就可创设任务情境。比如,模拟地球内部的“旅行”,要求学生在旅途中解决特定问题,如“为什么地震发生在地球的特定深度?”通过任务情境,学生就可深入理解地球圈层结构,并掌握相关地质现象的形成机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其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的认识,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结束语
总之,对于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而言,教师必须重视这个教学方法,能够认识到情境教学的意义,同时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当前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情境教学的落实。本文对高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落实展开探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琴.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3(36):142-145.
[2]郑云平.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情境教学探微[J].高考,2023(35):99-101.
[3]陈映珊.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