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析

2024-09-26 00:00:00赖丽梅
高考·下 2024年7期

摘 要:美术是视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视觉的直观传达感受作品独特的美。基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巧妙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都有重要的帮助。将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可呈现出一堂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美术课,可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强烈的刺激,达到激发探索兴趣的目的。本篇论文主要讨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如何基于巧用多媒体,激趣导入;巧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巧用多媒体,成果展现等有效举措,打造高效的高中美术课堂,科学开展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美术;高效课堂

高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借助图片、视频、投影设备展示、介绍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或手工创作技巧,能让美术课堂化静为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他们在艺术殿堂中汲取营养,提高艺术创作水平。教师应主动熟悉、灵活运用学校统一配备的多媒体设备,打造一个有美感、有活力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去欣赏美、创造美。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如果学生仅依靠教材学习美术知识,则不能帮助学生丰富审美体验。开展美术教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将静态教材转变为动态资源,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第一,多媒体技术用声音和图像的方式呈现教学资源,动态化的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艺术价值;第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素质教育时代,创造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创造力丰富的人总能占得先机。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高中美术作为基础性学科,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任。因为在艺术创作中,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空间。多媒体技术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强大动力,帮助学生深层感悟艺术作品。多媒体技术整合绘画资源,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升沟通交流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会沟通是学生必备的素养,而要高效表达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至关重要。多媒体技术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平台。动态化资源展示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感受,使他们更乐于表达自我,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他们的情感沟通,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巧用多媒体,激趣导入

1.借助学习网站,搜集趣图

欣赏趣图时学生的视觉能得到刺激。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将搜集到的趣味图片或文本加入课件中,并在课堂中选择恰当时机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赏析,能创造出一种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因此教学工作正式开始前,教师可通过学习网站,搜集、下载趣图。

如何才能启发学生发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之处呢?考虑到高中生已经具备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决定借助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对比分析,在细致观察与认真分析中,找到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特点。以下是教师的具体做法:研读教材分析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在百度网站上搜集具有传统色彩和现代风格的山水图,或者能彰显大众生活百态的图片,并从中精选了清晰度高、具有欣赏价值的图片,然后将其穿插于课件中,这样在讲述新课之前,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进行播放。利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图,可以引起学生的视觉注意,在其萌生探究兴趣后,再顺利抛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运用多媒体设备搜索、下载趣味图片,并将趣图穿插于课件中,可让课件资源更为丰富,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创作指导。而浏览、欣赏符合学习主题的图片,能帮助学生找到艺术创作灵感,其思路能得以拓展,如此一来便能创作出优质作品[1]。

2.利用图片播放,激发兴趣

教师精选的每一张图片,都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在恰当时机播放符合教学主题的图片,在激发学生的欣赏、探索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其拓展思路,萌生艺术创作灵感。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搜集与整理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将其作品制作成精美的图片,引领全班学生共同赏析。

以湘教版高二美术《从传统到现代》为例,教师精心选择了6张图片,并按照类别划分为3组,第一组图片是中国水墨山水画与油画系列的山水画,第二组图片记录的是古代人民的生产情况,以及现代人的劳作、生产情况,第三组图片绘制的是传统服装与现代服装。为了引发学生深入分析、认真研究的兴趣,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围绕: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展开讨论。回忆以往的学习经历后有学生提出:现代绘画艺术具有个性化、抽象性与非形式化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绘画,现代派作家创作所用的材料更多;有学生在前者的基础上继续补充: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传统画更讲究气韵,画家们喜欢追求意境之美,重视以“形”表现“神”。

画质优美、具有艺术气息的图片,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注意,选择恰当的时间引领全班学生共同欣赏美图,他们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更加浓厚。在此基础上教师只需稍加指导,学生头脑中的金点子便能频频冒出来,其创作能力也得以提升。

(二)巧用多媒体,难点突破

1.视图软件展现难点,集中讲解

要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简单而形象的图形,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介绍作品,对于高中生而言还有一定难度。为彻底解决学生的“启而不发”“思维受限”等问题,教师应巧妙借助多媒体设备,集中讲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深刻理解单元主题并灵活运用多种手法进行艺术创作[2]。

中国画的美主要体现在神韵方面,要画出有意境的作品,需要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精湛的技法,当二者兼备时,才能创造出具有品鉴价值的作品。但在认真分析学情后教师发现:本班级学生中很少有人能通过画作展现山、水、人、物的神韵,导致作品缺少灵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决定运用多媒体设备着重梳理难点部分,让全班学生明确目前的创作所面临的阻碍,运用PPT出示例图(中国山水画),先让学生陈述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困惑,最后由教师结合例图梳理重难点:运用正确的构图方法能让景物错落有致,另外掌握调配墨色的比例,能凸显画作的层次感,但是要如何把握这两点还有困难。教师在讲述的同时学生认真聆听,将难点部分记录下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巧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提高其艺术创作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科素养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师应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视图软件集中介绍难点,并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释疑、拓展思路,为优质作品的诞生奠定基础。

2.利用多媒体收集美术作品,拓展鉴赏

在高中美术教材中,供学生鉴赏的经典作品本身就比较少,因此仅依靠教材内容很难开展艺术鉴赏课。而且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暴露出教材资源不足的缺陷,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规避以上问题,通过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鉴赏资源,帮助学生准确鉴赏作品,攻克教学难点,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到不断提升。比如,在引导学生鉴赏凡·高的《星空》时,在初步鉴赏环节,《星空》的艺术风格并没有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甚至认为同时期其他作品的艺术价值更高。为了让学生更全面了解类似风格作品,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收集更多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比、评价《星空》与其他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拓展鉴赏,学生对凡·高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而且鉴赏了更多美术作品,潜移默化中落实艺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

3.基于设备现场指导,技巧传授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此时他们恰好需要教师的技法指导,适当地介入与干预,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发挥想象力,他们还能在教师的只言片语中找到创作灵感。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技巧传授帮助提升创作能力。

具有传统色彩的水墨画与现代风格的油画各具特色,但是从学生现有的水平来看,他们所掌握的创作技巧不多,所以绘制出来的作品欣赏价值不高。那么要如何把握创作要领呢?接下来教师运用PPT进行现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水墨画与油画创作技艺,教师结合佳作进行精讲:水墨画要着重呈现墨色的晕染效果,所以在运笔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晕化程度。在对照佳作着重讲解的同时,教师打开投影设备对准讲台,随即拿出纸笔在讲台上作画,学生现场观察教师的创作情况,如有疑问则举手示意。后半节课则专门讲解油画的创作技巧:绘制油画除了要运用比较常见的涂抹法、覆盖法、渐变法、刻画法、浸渍法之外,要想让画面产生起伏肌理,需要用较宽的油画笔或扇形笔蘸上颜料,在画面上轻轻拍打。

高中生虽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有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承担起自己的指导职责,在学生陷于困难时及时点拨,运用学校统一配备的硬件、软件,促进学生掌握绘画创作的技能,并凭借现有的能力尝试完成艺术创作。

(三)巧用多媒体,成果展现

1.视图大纲展现成果,欣赏佳作

佳作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与品味中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也能在潜移默化间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达到较高的创作水平。教学活动尾声,教师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利用视图大纲展现学生的劳动成果[3]。

学生的作品中,有哪些优秀的构图想法、创作技法值得大家学习呢?为了让全班成员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教师从上交的若干张作品中精心选择了一些,并用手机拍摄下来插入“优秀作品展”的PPT中。在接下来的美术课堂中,选择恰当时机播放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第一组图片的第一张是具有传统色彩的水墨山水画,第二张则是有着浓烈现代风格的山水画;第二组图片的第一张是学生临摹中国古代某画家的花鸟画,第二张则是运用勾线笔和彩铅创作的现代版花鸟画。学生在对比欣赏图片的同时,继续从画作虚实和风格上进行品评,有学生提出:中国古代的水墨画更讲究写“意”,现代美术作品追求写“实”,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在美术界平分秋色,二者各有优势。

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学习成果,既是对旧知识学习的总结,也是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思维的一种手段。在佳作欣赏中,学生有机会看到他人的优秀作品,内心对于“美”可能会产生全新的认知,为了追求“美”,他们可能会积极使用新的创作手法。

2.投影设备简介心得,学习技巧

美术作品简介,其实是某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构图想法、创作意图后,可帮助其他同学掌握某些优秀的技法,或巧妙的构图想法。大家围绕优秀作品进行观摩学习,可让全体成员萌生灵感、拓展思路。教师需重视运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进行技巧学习。

这些画出优秀作品的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创作技巧呢?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学生借鉴呢?为了拓展大家的创作思路,教师邀请了一些拥有创作能力的学生,由他们上台面向全班展示作品,并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心得、经验。画出水墨山水画特有意境的学生是这样陈述的:中国的水墨画更讲究写“意”,通过水与墨的比例调配,以及运用虚拟或相对模糊的景物,来表达作者的心境或某种奇妙的想法,能让读者在欣赏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作品就比较有深度。画出具有现代风格画作的学生这样陈述:近现代的美术绘画更讲究写实,既要画出事物、人物的外观特点,还需匹配适宜的颜色,最好能让读者产生“见画如见人”,以及“见画如见物”的感觉。

高中生已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可支持他们进行创作心得分享,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表现欲,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教学活动尾声,教师应从“聆听心声,提高技能”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全班介绍心得体会,以实现提高全员创作能力之目标[4]。

结束语

宗白华说: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在人类成长过程中诞生了诸多神奇的艺术,面向高中学生开展美术教育,带领他们走进美术世界中去欣赏、品读、创造作品,不仅可提升其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以另类的眼光欣赏世间万物,也能借此机会培养更多的艺术家、文化传承人。要想让学生爱上美术、爱上创造,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手法,以多样化的方式面向学生展现“美”,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方能达成预设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家福.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3(25):46-48.

[2]张金和.松桃剪纸与德江傩戏面具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4.

[3]沙雪妍.“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2,24(18):218-220.

[4]胡芯.“四主高效”课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度立项课题“新课标视域下中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YKT-2402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