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综合医院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特色的运营管理,对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具有重要价值。C医院立足中医药发展实践,引入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模式,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创新中医药特色运营管理路径,推进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加强中医药运营管理一年多,该院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因此表明,综合医院中医药运营管理会随着认识水平、管理实践活动、管理理念、技术工具而不断变化。综合医院针对中医药特色服务需要加强运营管理,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综合医院 中医药发展 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251-03
综合医院中医学科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促进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既是落实国家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指示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也有利于提升综合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1]。本研究以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管理模式为工具,以促进中医学科发展为目标,关键成果分解为思路,强化公立医院中医特色的运营管理。
一、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发展现状
(一)医院层面
在没有硬性要求下,综合医院面临新技术资金投入时,会优先选择西医学科,而非中医药学科。综合医院以西医学科发展特点制定管理政策,一般没有考虑中医药学科特殊性[1];受限于中医药理论固有的特征,中医药适宜技术仍然缺乏统一、规范、科学的技术指标以及评价体系[2];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对中医药项目不够完善,激励性不足。尽管中医药群众需求度高,社会效益很好,但因经济效益较差而被边缘化[3];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不到位。目前综合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不到位,老百姓对综合医院中医科缺少认识,无就医意识。
(二)科室层面
中医科定位模糊,专业细化不清。与西医科室收治病种差异不足,缺少优势病种[1];科室管理相对封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治疗手段和语境表述不同等原因,中医科室与西医科室之间交流相对困难,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西医技术的双向传递和提高[4];科研创新能力受限。综合医院中医学科门诊人数及病床有限,且收治病种繁杂,致使大样本临床病例观察和经验总结困难,高质量创新产出很少;获取资源有限。在资源配置的获取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中医科护理人员大多是西医护理背景,执行中医医嘱能力比较欠缺[5]。
(三)个人层面
中医药基本功薄弱。中医药博大精深,要想有所建树需要长时间、高悟性、名师带、下苦功、多临证等条件。而现实是教育模式、生活压力等因素使得大多数中医医师对中医药学艺不精,临证中欠缺中医思维和中医特色治疗手段;专业思想不稳定。中医师受医院绩效考核和个人薪酬影响,缺乏职业荣誉感,不能坚守;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弱,甚至很多博士学位人员临床多年没有任何课题论文等科研成果产出[6]。
二、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一)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概述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以下简称“OKR”)是一套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它有助于企业明确和跟踪及其完成情况,推动团队工作以实现企业绩效目标。KPI(关键绩效指标)是根据目标衡量绩效的跟踪指标,而OKR是一个目标设定框架,旨在协调和激励团队。构建基于OKR模式下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特色的运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协调和集中医院各层级的积极性,实现中医药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学科发展[7]。
(二)OKR模式在中医药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1.确定目标。OKR模式下一般设置不超过五个重点目标。结合综合医院特点,以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责任,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提高员工满意度为执行目标。通过定期的目标评估和动态调整,医院可以强化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运营管理意识,从而形成组织驱动力,推动中医药学科的持续发展[7]。
2.确定关键成果。对每个目标设置3~5个可量化的关键成果,医务处、质量管理处、护理部、运营绩效处等部门多方协作,充分考虑执行目标的可行性,从医疗服务能力、学科建设、员工满意度等方面制定关键成果(见表1)。通过绩效考核方案,医院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积极投入中医药项目的发展工作,促进目标的实现。同时,定期评估和调整考核方案,确保其始终与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7]。
三、基于OKR模式下综合医院中医药运营管理实施路径
C医院始建于1918年,是一所集医、教、研、防、管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核定床位2980余张。医院设有45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2个科研机构和1个健康管理中心。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创新团队(A类)1个;“十四五”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1个。
(一)加强顶层设计
在《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C医院加强运营管理的组织建设,建立了中医药运营管理三级组织架构。一级为院级层面:2023年医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达成合作,成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致力于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发展为医院的医疗特色;二级为科室层面:成立中医馆和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科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个,承担常州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三级为项目级也是具体落实:在中医馆设立中医科、针灸科和骨伤科,提供中医诊疗,发展特色临床技术及优势病种。
(二)强化学科建设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是衡量一个医院中医医疗技术水平和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准,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C医院在1956年4月设立中医科,1956年5月正式成立针灸科,逐步设立中医骨伤科、中医痔科、中药房包括煎药室。2012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确认第一批江苏省综合(专科)医院示范中医科。中医科室获常州市人民政府科级进步奖6项,江苏省卫健委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常州市卫健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3项。目前,医院中医科室涵盖中医科、针灸科、骨伤科等传统中医科室,开设中医肺病门诊、中医妇科、中医脾胃门诊、中医男科、中医肿瘤门诊、面瘫专病、针灸慢病调理门诊等专病专科门诊。综合医院应重视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传承,中医科室应不断拓展优势病种。C医院针灸科开展特色疗法9项。医院中医护理已经成熟开展平衡罐技术、刮痧技术、穴位按摩技术、中药熏洗技术、耳部全息刮痧、耳穴压豆等特色疗法。医院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医适宜技术使用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
(三)推进人才培养
具有原创优势的中医药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中医药人才工作,建设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C医院中医科室建科60余年来一直坚持继承发展创新中医特色疗法,目前在蒋挺康等知名专家的引领下,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人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已培养中医高级人才9名,江苏省中医专业化护士3名,常州市中医专科护士6名。医院肿瘤科引进中医博士硕士3人,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2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已向医院输送优秀毕业生159人。2021年,医院特聘程海波教授来院开设岐黄学者工作室,每月进行高级专家中医特诊。
(四)确立考核体系
采用OKR模式搭建更完善的中医药项目运营管理,进一步优化中医药项目绩效考核方案,以确保绩效考核方案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能促进业财融合,同时兼顾理论支撑和实际可操作性。
1.针对不同中医药相关科室基础考核方案。在医院的中医药项目绩效考核方案中,为确保考核的准确性和激励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医师的诊疗规范、技术能力、质量安全以及所承担的难度风险等因素。中医师的绩效方式=(医疗服务项目×数量×项目RBRVS点数×点单价-实际负担成本)×KPI+专项绩效。医院对中医类项目给予相对较高的RBRVS赋值,同时在成本方面进行减免,以此提高中医师的基础工作量绩效。
2.针对中医发展优势制定单项考核方案。为应对中医药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医院集中资源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单项考核方案。如设置中草药单项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单项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系列进行改进。结合病种结构和学科建设成果清单,加强围绕收治疑难复杂疾病和中医药优势病种的激励。
(五)追踪运营管理实施效果
医院通过定期评价中医药项目绩效实施效果,适时调整运营管理工作方向。对比医院中医药运营管理模式调整前后,针灸科开展项目数量和绩效点数增长明显。
四、思考与建议
(一)紧跟政策导向,及时调整运营结构
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对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主要导向是提升中医药科研技术水平,引导医院加强临床专科尤其是部分重点学科的建设,推广中医药优势病种,并逐步提高重大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和疗效水平。中医药运营管理通过深入了解政策导向,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并根据政策导向动态调整管理重点,确保适应形势变化。尤其需要关注中医药重点发展学科,以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中医科运营管理,发挥综合医院优势和中医药服务特色,主动适应医疗环境,形成竞争优势。
(二)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与引导,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同
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有重要作用[8]。提高中医药文化认同感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顺应时代发展,紧抓政策机遇,积极构建和提升社会公众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9]。
(三)创新使用管理工具,解决中医药运营管理难题
综合医院应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工具,合理评价中医药项目,发现问题,不断改进。C医院围绕发展战略,参考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平台科室、门诊科室分别设置不同的KPI考核指标。对需要扶持的中医药相关科室试行OKR考核方式,OKR管理工具有利于统一中医运营管理组织各层级目标,能够明确自上而下传达医院的战略目标、自下而上反馈科室运营情况,加强中医相关科室与医院管理层、职能部门的沟通,最大限度保障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增强中医药治疗与社会效益融合。
[基金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年医疗质量(循证)管理研究重点项目(YLZLXZ23K002);江苏省医院协会、江苏现代医院管理研究中心2023年度医院管理创新研究立项重点课题(JSYGY-2-2023-275)]
参考文献:
[1] 陈召起,王永霞,胡波,等.大型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发展困境和出路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3):4-6.
[2] 朱丽红,诸薇薇,陈宴.中医适宜技术在三级综合医院应用中的困境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2):250-252.
[3] 王文,王宗仁.关于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的若干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26(21):74-75.
[4] 孙云廷,王淑玲,刘志学,等.山东省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2,16(12):46-48.
[5] 王澎.综合性医院中医“全覆盖”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5):5-7.
[6] 王文香,顾水均,陆传夫.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发展与创新的探讨[J].安徽医学,2009,30(11):1348-1349.
[7] 卢泓,曾超颖.基于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8):81-85.
[8] 邓鑫.中医药融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3:43.
[9] 蔡晓霞.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中医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1):25-26.
(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运营绩效处 江苏常州 213000*通讯作者:郑海萍)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