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省直属与州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经济运营现状的分析,寻找存在差距的原因,给出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医疗格局的形成提供依据,为医院提高经济运营效率提供参考。文章挑选某省经济发展处于中上水平的省会城市及14个州市的23家三级综合公立医院作为分析对象,对比省直属与州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医疗水平、医疗效率、经济结构、费用增长的差距。调研发现省直属三甲综合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效率高于州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医疗费用增长低于州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经济结构差于州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结果表明,该省同类别同级别医院之间,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存在医疗水平、医疗效率、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部门和公立医院应从党建引领、政策导向、自身发力等多角度、多层面协调推进省直属和州市级同等级同类别公立医院在医疗水平、医疗效率、经济运行等各方面的前进步伐,补齐短板,更好地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助力“分级诊疗”医疗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绩效评价 经济运营 经济结构 费用增长 医疗效率医疗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241-03
从2019年3月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至今,我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三医”联动为动力,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的改革取得历史性的成绩。在“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的机制建设中,以医疗资源下沉帮助下级和基层医院提升医疗诊治能力,解决医改的两大重点问题上取得明显效果[1]。但是同级同类医院之间,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仍然存在医疗水平、医疗效率、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下级医院帮扶的成效,本文通过省级三甲综合医院与州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经济运营的对比分析,寻找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缩小差距的建议和办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某省有44所三甲医院,分布于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16个州市,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医院信息系统不完善,较难提供准确的数据,因此,本次研究只涵盖14个州市的三甲医院。44所三甲医院有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两类,因为综合医院之间可比性较强,而专科医院可比性较弱,因此,本次研究挑选综合医院进行分析。挑选的结果是5所省直属的省人民医院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及14个州市的18所人民医院,共对23所三甲综合医院进行研究分析。
(二)分析方法
本次分析提取该省财务年报和DRGs绩效平台的数据,分别从医疗水平、医疗效率、经济结构、费用增长四个维度,运用Excel和Spss对省直属和州市级三甲综合医院进行对比分析。
(三)质量控制
本次研究提取23家医院62个项目,共1426条数据,对数据的质量采取医院上报前自检,上报后组织专家运用排序法、对比法和重新计算法进行复检,异常数据返回医院重新上报,经过两轮的自检和复检,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数据与结果
本次研究归纳出医疗效率、医疗水平、经济结构、费用增长四个维度共14项指标,分析5所省直属三甲综合医院(简称省直属医院)与18所州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简称州市级医院)每项指标两类医院平均值的差距,综合评价两类医院经济运营的差距,结果显示如下:
(一)医疗水平(见表1)
该省卫健委对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CMI值、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手术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及出院手术患者四级手术占比是评价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指标,代表着医院的医疗诊疗能力。
CMI是评价医院平均诊疗技术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2],CMI值越高,疾病的难度越大。该项指标的省直属医院平均值为1.124,比州市级医院高0.14。出院患者手术占比中,疑难复杂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的数量与医院规模、人员、设备、设施等综合诊疗技术能力及临床管理流程成正相关关系[3],手术占比高,预示着医院诊治能力强。该指标的省直属医院平均值为35.68%,比州市级医院高8.57个百分点。
出院手术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中,微创手术占比高,预示着医院通过引进新技术提高医疗水平的能力强[3]。该指标的省直属医院平均值为18.42%,比州市级医院高4.82个百分点。
出院手术患者四级手术占比是衡量三级医院诊治能力的重要标准,强化了三级医院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的主体责任。该指标的省直属医院平均值为21.42%,比州市级医院高8.97个百分点。
以上四个指标均反映了省直属医院的诊疗能力和医疗水平均高于州市级医院。
(二)医疗效率(见表2)
医护人员人均门诊人次、住院患者时间消耗指数、医护人员人均手术台次是评价职工医疗效率的关键指标。医护人员人均门诊人次表示医院门诊诊疗效率。省直属医院平均值为765人次,比州市级医院多107人次。住院患者住院时间消耗指数,指数高相同疾病住院时间长,指数低相同疾病住院时间短,表示医院住院诊疗效率[2]。省直属医院平均为0.96,比州市级医院少0.01。医护职工人均手术台次表示医院住院患者的手术治疗效率。省直属医院平均为13.16,比州市级医院多2.02台次。
以上三个指标均反映了省直属医院的综合医疗效率高于州市级医院。
(三)医疗费用增长(见表3)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是避免过度医疗、规范医疗行为、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必要措施[4],门诊次均费用增幅,省直属医院平均值为6.26,高于州市级医院1.68个百分点,均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省直属医院平均值分别下降7.62、3.82、19.33,比州市级医院分别多下降4.24、1.59、2.54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省直属医院比州市级医院下降幅度大。
(四)经济结构(见表4)
公立医院面临“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全面转型,即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上,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提高服务效率,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向扩大分配转变,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5],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州市级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的平均值为28.48%,高于省直属医院4.58个百分点;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方面州市级医院高于省直属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州市级医院为35.97%,高于省直属医院1.84个百分点;收支结余省直属医院高于州市级医院。
三、分析与讨论
该省23所三甲综合医院,省直属医院与州市级医院在医疗技术、医疗效率、费用增长、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原因为如下:
一是省会城市与其他州市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省会城市人口占比高,优质卫生资源相对集中,承担全省较多的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的诊治,这是省会城市的省级直属医院与各州市的州市级医院在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公立医院加强了党风廉政和医疗行风的建设,以强化基层党建为抓手,引领医疗行风建设,通过开展“医药购销领域清查整治工作”等各项工作,教育、引导、提高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廉洁行医的意识[6],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使用耗材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公立医院中省直属医院取得的成效更明显。
三是2012年4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声明公立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通过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增加政府投入和增设药事服务费来弥补损失。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新医改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药占比降到30%以下,原国家卫生部2017年4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要求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2017年12月,我国所有的公立医院已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7]。该省于2017年至2018年分阶段在全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省会城市公立医院(包括省直属医院)比其他州市级医院先行一步,省直属医院次均费用和次均药品费用的降幅成效更显著。
四是省直属医院医疗资源、医疗技术优于州市级医院,其承担更多的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的就治,特别是微创手术、四级手术占比高于州市级医院,药品和高值耗材用量远高于州市级医院,因此省直属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比低于州市级医院,收入结构差于州市级医院。
五是该省对省直属医院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从2011年起实行总额控制,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没有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业务收入增长高于包括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内的业务支出的增长,因此人员支出占比省直属医院低于州市级医院,收支结余直属医院高于州市级医院。
四、建议
(一)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巩固取得的成果
公立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了进一步破除医务人员的趋利思想,强化责任心,提升服务意识,建议公立医院通过建立和健全责任机制、监管机制和教育机制[8],巩固医疗行业和医师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情怀,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的精准度[9]
建议该省医疗价格制定部门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时,全面考虑人、财、物以及时间消耗,随物价上涨、技术更新、知识更迭、政策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前提下,使医疗服务价格收入能够弥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医疗机构的损失[10],推进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增强公立医院的结余能力。
(三)完善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机制,更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
在国家“两个允许”的政策指导下,合理制定医院提取基金的比例,取消“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增长幅度不得高于业务收入增长”的限制条件,扩大医院可供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的结余资金,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提升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更好的落实“两个允许”的政策。
(四)州市级医院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逐步缩小与省直属医院的差距
州市级医院缩小与省直属医院服务能力的差距,是留住本区域患者,减少患者远距离就医机会和减轻患者医疗附加成本,以及解决看病难的重要措施。州市级医院在临床方面,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国家和省内的科学技术人才的竞争,出台“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培养高端医学人才;在业务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打造优质学科,提高诊疗能力;在科研方面,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内科学研究项目,提高创新能力。
(五)构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经济运行效率
公立医院构建以医院战略管理为导向的运营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运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价值管理为依托,以医疗业务活动信息流转为基础,覆盖经济业务活动涉及的人、财、物、信息流等各个领域的管理体系[11],实现管理手段的升级换代,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实现新形势下经济效率的提升。
五、结束语
在等级医院评价中,相同等级相同类别的公立医院有着相同的功能定位,政府部门和公立医院应从党建引领、政策导向、自身发力等多角度、多层面协调推进省直属和州市级同等级同类公立医院在医疗水平、医疗效率、经济运行等各方面的前进步伐,补齐短板,更好地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助力“分级诊疗”医疗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0)
[2] 罗玉英,段占祺,张雪莉,张子武.四川省三甲综合医院住院医疗服务DRGs绩效评价[J].卫生软科学,2020,34(01);73-77.
[3] 中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参考版)
[4] 王奕晨,曹阳.我国人均卫生费用趋势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0,34(08);48-50.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
[6] 石西洋,石祥宇.公立医院党风引领行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02);232-23.
[7] 周悦,莫颖宁.取消药品加成后山东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6);193-196.
[8] 栾纪梅,周晓艳,薛惠红.优化“三大机制”推进行风建设长效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9);85-87.
[9] 韩春艳,李林贵.基于结构变动度的药品零差价门诊医疗费用变化实证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0,34(04);3-7.
[10] 陈红娜,黄建堂,伍俊斌,郑欣.药品零差率改革对广州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9(10):160-162.
[11] 潘利.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践研究[J],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3):40-41.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101)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春香,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会计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通讯作者:吴迎春,云南昆明人,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本科,正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