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阐述了知识网络对提升新能源发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知识网络的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等特征,探讨了知识网络在促进知识交流与整合、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能源发电企业应加强知识网络建设,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跨界知识流动;完善知识管理体系,提高知识利用效率;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创新动力,从而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知识网络 新能源发电企业 技术创新绩效 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225-02
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技术创新已成为新能源发电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不少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还有待提升。知识已然成为技术创新最关键的战略资源,如何有效获取和利用知识资源,成为新能源发电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知识网络因其广泛链接创新主体、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的独特优势,正在成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新能源发电企业应重视知识网络在其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和构建知识网络,利用网络平台汇聚高价值的异质性知识,推动知识在企业内外的流动与融合,不断充实企业创新所需的知识储备,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一、知识网络的主要特征
(一)开放性
在开放的知识网络中,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主体可以自由地加入并参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过程。这种开放性打破了传统的组织边界和知识壁垒,促进了知识的跨界流动和融合。新能源发电企业可以借助开放的知识网络,广泛吸收来自产业链上下游、学术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的知识资源,拓宽知识来源,激发创新灵感。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知识网络向外部分享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实现知识的价值释放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开放性使得知识网络成为连接不同创新主体、促进知识交互的重要平台,为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二)动态性
动态性反映了知识网络中知识的持续演进和更新。在知识网络中,各类主体基于自身需求和环境变化,不断进行知识的搜索、学习、创造和应用,推动着知识的动态流动和迭代更新。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知识更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需要企业具备快速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持续获取新知识、跟踪技术前沿的渠道。通过参与知识网络,企业可以及时感知外部知识环境的变化,快速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把握能力。知识网络的动态性有助于企业保持创新活力,适应技术变革,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多元性
知识网络的多元性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知识内容的异质性。现代新能源产业涉及材料、设备、工艺、应用等多个技术领域,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多元化的知识网络中,来自不同技术背景、不同专业领域的主体携带着各自特有的知识禀赋,为知识网络注入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元素。这些异质性知识在网络中不断碰撞、交织,催生出新的知识组合和创新成果。多元性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了获取跨领域知识、开展前沿技术研究的机会,有助于企业发现新的技术增长点,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同时,多元性也促进了不同主体间的合作与互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创新生态。
二、知识网络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一)促进知识交流与整合
知识网络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知识交流和整合。通过参与知识网络,企业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知识信息,拓展企业的知识边界。网络中的成员可以通过多种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如论坛、研讨会、项目合作等,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不仅促进了个体间的知识传播,也加速了组织层面的知识流动。企业可以将外部获取的新知识与内部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支撑。知识在网络中的流动和重组,能够激发新的思想火花,帮助企业发现新的技术机会,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二)提高创新效率
创新活动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而知识网络可以为企业节约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通过知识网络,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技术信息和市场情报,减少技术探索的盲目性和无效性。网络成员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研发,可以帮助企业避免重复性研发,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企业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如共享实验设备、测试数据等,降低创新投入成本。网络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程。知识网络为新能源发电企业营造了高效的创新环境,使其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实现技术突破。
(三)增强创新能力
对于许多中小新能源发电企业而言,受限于规模和资源禀赋,其独立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能力较为有限。而通过嵌入知识网络,企业可以弥补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不足,拓展技术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网络为企业搭建了连接外部创新资源的桥梁,帮助其获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设备等关键创新要素。合作研发和技术转移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提升技术水平,缩小与领先企业的差距。知识网络中的互动学习有利于企业持续积累技术经验,完善内部创新机制,构建难以模仿的创新优势。
三、新能源发电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知识网络建设,提高知识吸收能力
首先,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知识管理人才,负责知识网络的规划、搭建和维护。知识管理部门要系统梳理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识别关键知识节点和知识流动路径,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跨越不同技术领域的知识网络。知识管理部门还要建立知识网络的运营机制,包括知识采集、知识审核、知识更新等流程,确保知识网络能够持续高效运转。同时,知识管理部门要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密切协同,将知识管理嵌入到研发、生产、营销等业务流程中,促进知识在各业务环节的应用和价值创造。其次,企业需要开发完善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将分散的知识资源进行系统集成,实现知识的有效存储、检索和共享。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知识地图、知识搜索、在线协作等功能,为企业员工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和交流渠道。再次,新能源发电企业要制定明确的知识共享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贡献和交流。企业可设立知识共享奖励基金,对知识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建立知识共享绩效评估体系,将知识共享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最后,新能源发电企业还应注重提高组织的知识吸收能力。一方面,企业需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打造扁平化、柔性化的组织形态,减少知识传递的层级障碍,提高组织对新知识的反应速度和消化吸收能力。
(二)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促进跨界知识流动
新能源发电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跨界知识在产学研主体间的双向流动。具体而言,企业应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建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或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要聚焦新能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制定明确的研发目标和任务分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合作过程中,企业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高校科研人员开展深度互动,形成“人员双向交流、技术协同研发”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同时,新能源发电企业还应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行业技术联盟,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技术联盟要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论坛等活动,邀请业内专家分享前沿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企业把握技术方向、确定研发重点提供决策参考。
企业之间还可以就共同关注的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分享研发成果和应用经验。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融入产业创新网络。产学研合作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联合研发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建立成果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机制,提高各方合作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完善产学研合作相关政策,加大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成果在新能源发电企业转化应用。高校、科研院所也要主动对接新能源产业需求,及时调整科研方向和人才培养策略,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三)完善知识管理体系,提高知识利用效率
新能源发电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知识管理体系,强化知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切实提高知识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企业高层要高度重视知识管理工作,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明确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知识管理委员会,由高层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统筹推进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知识管理制度,明确知识采集、存储、共享、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知识管理制度要以文件的形式固化下来,确保知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企业要建设功能完备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知识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知识管理信息平台要与企业现有的ERP、CRM、OA等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互联互通的知识应用网络。员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PC端、移动端等多种方式访问和使用知识库,提高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平台还要嵌入语义搜索、知识地图、智能推送等功能,让员工能够精准快速地找到所需知识,提高知识检索和利用的针对性。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将员工的知识贡献、知识应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绩效评价指标既要考虑知识贡献的数量,也要兼顾质量,既要看重显性知识的提交,也要注重隐性知识的分享。对知识贡献突出的员工,企业要给予奖励,以资鼓励。对知识利用率低、知识创新能力弱的部门,企业则要加强考核和问责,督促其改进。
(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创新动力
新能源发电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动力。首先,企业高层要亲自担当创新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员工,让创新文化深入人心。企业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与员工面对面交流,倾听员工的创新想法和建议,了解员工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领导层要给予积极回应和支持,让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其次,新能源发电企业还要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理念。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失败在所难免。领导者要大力宣扬这一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勇于尝试、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氛围。即便员工的创新尝试以失败告终,只要过程合规合法,领导也不应苛责,而应给予鼓励,帮助员工总结经验教训。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一方面,企业要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在创新上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奖励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包括现金奖励,也可发放期权、股票等中长期激励;既要奖励最终的创新成果,也要奖掖过程中的创新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还要为员工搭建创新成长的舞台。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员工成长路径图,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升创新素质和能力。要为创新型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打通其职业发展通道,让有真才实学的员工脱颖而出、放飞梦想。
结语
本文从知识网络视角分析了知识网络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揭示了知识网络的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等特征,阐释了知识网络在促进知识交流与整合、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新能源发电企业应加强知识网络建设、产学研合作、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创新文化营造等对策建议。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知识网络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深化知识管理实践,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推动新能源发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晋伟,原梦.发明人网络特征、知识重组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21):129-139.
[2] 李思奇.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管理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2.
[3] 赵炎,叶舟,韩笑.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22,40(09):1698-1709.
[4] 杨靓,曾德明,邹思明,等.科学合作网络、知识多样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21,39(05):867-875.
[5] 张胜平.企业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洞、知识基础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20.
(作者单位:1.西安沣东华能热力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2.华能陕西发电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