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2024-09-26 00:00:00王静
经济师 2024年9期

摘 要: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作为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某地区一所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管理机制和运行效果,并分析了实训基地对学生和企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学生实践能力 就业竞争力 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209-02

一、引言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人才。本文旨在通过实践与研究,探讨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二、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一)校内实训基地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学校的校园内部。学校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建设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实训场所[1]。实训基地与学校的教学环境相结合,方便学生参与实训活动,并能够更好地与教学内容相衔接。校内实训基地需要建设适合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施,包括实验室、工作室、实训车间等。这些场所应当符合实际工作环境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设备、工具和材料,以便学生能够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和实训活动。校内实训基地应当设计和开展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应当能够涵盖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的设计应当与企业合作,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校内实训基地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训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培训和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取企业的支持和资源。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要求,调整实训项目和教学内容。

(二)校外合作基地模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或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学校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场所,并共同管理和运营。学校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实际工作场所和设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并与企业紧密合作,根据行业ddkxMBcuTNHLpcSF6TiLkaUTL+xG3giryS+Hg5u3ato=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校外合作基地模式的建设内容如下:一是合作伙伴选择。学校需要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合作伙伴,包括企业、研究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合作伙伴应具备良好的声誉和专业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二是合作协议签订。学校与合作伙伴需要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合作内容。协议内容可以包括实习实训计划、资源共享、师资培训、学分认定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实习实训计划设计。学校与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实习实训计划,明确学生在合作基地的实践活动和任务。实习实训计划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能够提供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培养机会。四是师资培训与指导。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同时,合作基地的专业人员可以为学校教师提供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五是学生管理与评估。学校需要建立学生的管理机制,包括实习实训的报名、安排和管理。同时,学校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成果。六是资源共享与支持。学校与合作伙伴可以共享资源,包括实验设备、实践场地、专业数据库等。合作伙伴可以为学校提供支持,如提供实习实训的经费支持、实践导师的指导等。七是实践成果展示与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与合作基地的专业人员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有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增强交流合作能力。

校外合作基地模式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拓宽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视野。同时,学校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人才。

(三)虚拟实训基地模式

虚拟实训基地模式是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实践环境和实训机会。一是虚拟环境建设。建设虚拟实训基地需要搭建适合学生实践的虚拟环境。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场景,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虚拟环境应当具备逼真的图像、声音和互动性,能够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训活动的场景[2]。二是实训项目设计。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科,设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应当能够涵盖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的设计应当与行业标准和实际工作要求相符合。三是虚拟设备和工具。在虚拟实训基地中,需要提供虚拟设备和工具,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操作过程。这些虚拟设备和工具可以是虚拟化的机器、仪器、工具等,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操作和实践。四是虚拟导师和指导。虚拟实训基地可以提供虚拟导师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反馈。虚拟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和表现,提供实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实践能力。五是学生管理与评估。学校需要建立学生的管理机制,包括虚拟实训的报名、安排和管理。同时,学校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成果。评估可以通过虚拟实训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操作和表现,并进行评分和评价。六是虚拟实训资源库。建设虚拟实训基地需要建立虚拟实训资源库,包括虚拟场景、实训项目、教学资料等。这些资源可以由学校和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维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学习材料。

虚拟实训基地模式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高度模拟的实践环境和实训机会,具有许多优势。一是安全性。虚拟实训基地可以模拟危险或昂贵的实践环境,而无需学生面临实际的风险或成本。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安全性和风险控制。二是可重复性。虚拟实训基地可以提供可重复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多次进行实践操作和训练,直到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三是个性化学习。虚拟实训基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指导和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四是资源共享与扩展。虚拟实训基地可以共享虚拟资源和教学内容,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或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同时,虚拟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扩展到更多的学生和学校。

综上所述,虚拟实训基地模式的建设内容包括虚拟环境建设、实训项目设计、虚拟设备和工具、虚拟导师和指导、学生管理与评估以及虚拟实训资源库的建设。这种模式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重复、个性化的实践机会,拓宽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

三、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评估机制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是确保实训基地有效运行和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管理机制

明确实训基地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3]。建立科学的决策流程,确保重要决策经过合理的讨论和决策程序。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协作和问题解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和流程,确保实训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评估机制

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成果等方面。评估可以通过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反馈、实训报告和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实训表现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包括实训成绩、实训报告、实训考核和实训项目的评价等。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对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进行评估,包括教学方法、学生指导和行业知识等方面。评估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议和教师自我评估等方式进行。对与实训基地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估,包括企业的资源支持、实训环境和指导质量等方面。评估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反馈和合作成果等方式进行。评估结果可以为实训基地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反馈和指导。评估机制的建立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产业和教育之间存在差异,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4]。对策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产业与教育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订实训项目和培养方案,确保实训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实训基地可能面临场地、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对策是寻找合作伙伴和赞助商,争取外部资源支持;同时,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资源。

缺乏具有行业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对策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备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同时提供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行业认知。

实训项目设计不合理。实训项目的设计可能存在过于理论化或脱离实际的问题。对策是与企业合作,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设计符合实际的实训项目,注重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对实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对策是提供激励机制,如奖学金、实习机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引入项目导师制度,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无法准确评估实训成果和学生综合素质。对策是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包括项目评估、学生评估和教师评估等,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实训基地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五、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评估

评估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主要涉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效果。一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评估。二是实训成绩。评估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表现和成绩,包括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三是实训报告和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训报告和作品质量,包括实践经验总结、项目成果展示和创意设计等方面。四是自我评价和同行评议。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行评议,通过互相交流和反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成长情况。五是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评估。评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包括就业单位的行业背景、职位水平和薪资待遇等方面。与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评估实训对其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六是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效果评估。与合作企业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实训基地的评价和反馈,评估合作效果和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评估企业在实训项目中的参与度和支持程度,包括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导师等方面的支持情况。评估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具体成果,包括共同研发的产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合作项目的推广应用等方面。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如问卷调查、访谈、成果展示和数据分析等。评估结果可以为实训基地的改进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课题项目:辽宁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丛祥安,于倩颖,邱学林.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校园快递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与运营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21):162-164.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21.042.

[2] 苗玉琪.产教融合式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策略与成效[J].现代职业教育,2023(25):113-116.

[3] 赵博.产教融合下校企协同建立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路径探索与实践[J].华东科技,2023(07):138-140.

[4] 邱富军,陈恩林,张小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与实践——以我校电梯安装与维修实训基地为例[J].内江科技,2023,44(06):66-68.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7)

[作者简介:王静(1980—),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自动化技术。]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