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同时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与趋势。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与要求进一步提升,即人才具备丰富专业基础知识与高水平操作技能的同时能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还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对高素质学生培养的积极作用,积极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促进专业教学创新改革。文章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从课程思政视角探究其教学改革的作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相应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061.3;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207-02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国家与社会对复合型高质量人才需求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组织单位,各界对其人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各高职院校越加重视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课程思政”更强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品德素质教育。由于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特殊性,高职院校还应重视会计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将思政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中,实现思政与专业教学两者对人才协同教育作用,从而落实全方位育人目标。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稳定发展
结合当前实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进一步提升,同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通过课程思政与高职会计专业相融合,促进教学改革,不仅满足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趋势,转变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从而获得社会各界认可,对实现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二)有助于为会计行业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价值观念,促使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由于会计专业与金钱、资金等存在密切关系,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专业水ae15c95391172d226709d809985eb61b平素质基础上能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与高水平职业操守及职业道德[1]。因此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能够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思想,或是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方法加强指引,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具有关键意义,因此能够为社会市场输送更全面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员。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多以教师教学为主,且课程内容较多、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仅使得课堂氛围压抑,甚至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下降等情况。而现阶段将会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从教学模式上更为关注学生本体与想法需求,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基础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促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具有趣味性,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想政治与会计知识等学习兴趣[2]。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具体路径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会计专业中,并从“课程思政”角度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有效改革,还应注重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在原有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会计操作能力基础目标上合理增设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操作等思政教育目标,一般情况下可从三个角度着手。一是明确大德教育目标,即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包含对学生家国情怀、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可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存在紧密联系,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基础上强化学生家国自信心[3]。二是设立公德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指导与培养,培养学生在后续学习与工作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遵守社会公德。三是确定私德教育目标,重点涉及对学生良好职业操守的培育,一方面保证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要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在高职会计专业实际教学中,因每一会计专业课程特点鲜明,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设计与实践中需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展开,明确相应侧重点。举例而言,《会计职业入门》《会计职业入门实训》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可将学生会计规则意识与诚信、严谨工作作风等的职业品质培养作为侧重点。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则以培养学生优良会计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能力作为思政教育目标。另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以及正确法治意识的思政培育目标,可通过《经济法基础》以及《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实现。
(二)精选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的精选与优化是落实高职会计专业思政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基础上综合分析并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把握“课程思政”切入点,强化思政与德育教育的合理性,避免生搬硬套降低学习认同感与积极性。如以《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在讲解“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部分知识时,高职专业教师可以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变化情况为基础,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现阶段我国增值税税率变化情况以及最新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制度对企业税负减轻、惠及民众的具体价值[4]。与此同时从宏观角度向学生渗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的良好发展情况,以此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强化学生责任意识。除此外在讲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知识时,需结合法律制度规定强化学生会计规则与法律意识,促使学生明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学生会计法治观念,在后续会计工作中能够遵纪守法。最后在讲解《税费计算与申报》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及时渗透责任意识,教育其正确认识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基本义务,并能自觉按标准纳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并推动教学改革,还需转变、优化传统单一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同时促使会计专业与“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此从“课程思政”角度下应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结合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综合水平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并创新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或故事教学法等多种手段,拉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以此强化学生对自身专业发展前景的自信,在后续职场中能够热爱本行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规范与行业道德规范开展工作。如在讲解《会计职业入门》课程时,教师可应用故事教学法列举国内外知名企业创始人的励志故事,让学生了解部分企业创始人与会计、财务专业存在密不可分联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专业重要性[5]。另外在讲解《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时可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法将学生合理分组,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以及会计流程,组内学生轮流扮演与会计职业相关的角色,如出纳、往来核算、费用核算等岗位,认识了解各岗位日常工作内容与职责。采取这一教学法使会计专业学生明确自身工作岗位对企业发展运行的重要性,在扮演过程中提升学生会计实操能力,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其成为现代化复合型会计专业性人才。
(四)提升专业教师水平
落实高职会计专业与“课程思政”深入融合、推进教学改革这一教育目标需要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以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完成,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有必要构建高质量双师课程教学团队。为此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应定期组织集中研讨会,联合思政与会计专业教师共同探究会计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安排,鼓励双方教师共同收集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有关教学素材,并设计有关教学案例。另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对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一方面定期组织培训课程,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之间交流课程思政教学思想,学习先进教学经验。除此外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提升自身思政教育素养,发挥示范作用,落实以德施教,为社会培养所需专业化全面型人才。
(五)注重课程教学设计
1.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思政”视角下落实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要求高职不仅培养的人才具备丰富专业素质,同时还应具备高水平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还需对教学模式合理设计,促进会计知识与思政知识理念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需对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合理巧妙设计,实现育人目标。首先完善课前诱导学习[6]。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高职院校教师育人手段与方法,为激发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兴趣以及思政渗透效果,教师可借助各类教学平台或软件技术等发布专业课课件以及会计行业融合思政教育的小视频等教学资源诱导学生观看、学习并自主思考。其次加强课中设计渗透。以往“课程思政”通常多采用说教等方式展开,其通常具有枯燥性,在渗透时学生注意力难以有效集中,从而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为发挥“课程思政”对会计专业及其学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还需要教师深挖课程中的隐性思政育人功能与德育内容,并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使师生在相互沟通、讨论中完成渗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最后加强课后监督拓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即高职院校可聘请会计行业专家或经验丰富人员进入校园,开展有关教育讲座,如会计诚信教育等,此外还可以合作实践方式带领学生进入会计岗位,在实践中感受并理解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素养。
2.合理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考评。科学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考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思政重视度,同时能够促使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一方面提高平时过程性考核,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课堂内学生考核,将部分考核在平时过程性考核占比进一步提升,强化课堂教学重要性,为保证考核公平、公正、全面,需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课堂表现展开综合性记录,如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发言讨论、技能操作等分析、了解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岗位能力养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实际特点对考核方案进行细化、优化,明确每一课程考核标准,为学生考核提供参考规范,尤其加强品德与技能的双考核。举例而言,对于《会计职业入门实训》等专业实践类课程可将考核重心放置于技能方面,如设置占比为70%,《初级会计实务》等核心课程则需进一步提高技能考核占比,如80%。二是优化课外第二课堂考核。一般而言,高职会计专业课外第二课堂教育主要涉及职业素养教育与课外专业能力教育,因此在考核时不仅需要注重学生技能考核,还应强调德育水平考评。其考评结果可由学生活动参与次数或相关活动取得成果等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合理减少期末终结性考核占比。在“课程思政”视角下优化期末终结性考核,可通过课程撰写的论文、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尤其重视在期末考核内容中合理增设课程思政内容。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思政”角度加快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会计专业教师与课程思政教师共同合作交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并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际情况确定课程思政与会计专业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在提升教师综合水平的同时合理设计教学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推动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明霞.人文会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3(33):157-160.
[2] 高亚梅.“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念与内容的研究[J].营销界,2021(02):103-104.
[3] 雷中浩.“大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6):15-19.
[4] 李卫国.“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教师,2020(35):50-51.
[5] 孙小婷.“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J].投资与合作,2020(05):113-115.
[6] 王鸿雁.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3):153.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作者简介:蒋怿菁(1992—),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研究方向:会计。](责编: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