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廉洁文化是正向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在治国理政层面同样发挥积极作用,理应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当中。但高职院校的廉洁教育还存在概念混淆不清、师资力量薄弱,育人渠道单一、宣传话语老旧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吸纳专业的廉洁教育人才、开发多种育人形式、活用信息技术等方法,让廉洁文化进一步融入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廉洁文化 全方位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 法治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99-03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体现党中央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廉洁文化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脱胎于中国数千年的廉政实践,历来都有自律、勤俭、诚信、公正、敬业等深层内涵,廉洁文化理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添加了“全员育人”的概念。随着“大思政课”“课程思政”的全面展开,全方位育人成为当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各大院校需要进一步解答的问题,廉洁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全面融入全方位育人的大潮。
一、廉洁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的意义所在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公正、法治、敬业、诚信”都与廉洁文化的精神内核相契合,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廉洁文化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中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当前,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盛行,网络和现实充斥着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导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严峻挑战。将廉洁文化融入全方位育人,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思想境界。
(二)推进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的需要
廉洁文化中包含“廉政”的内涵。反腐倡廉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常态。2020年以来,多起“80后”“90后”年轻干部被查处的案例出现,贪腐问题年轻化趋势已经显露,更说明廉洁文化建设不应止步于公职人员,“三不腐”的终极目标“不想腐”从学生抓起才是赢得反腐败斗争、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这需要学校大力推进廉洁教育,促使“清正廉洁”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为党和国家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人才条件。同时,将廉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和看待腐败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党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决态度及果断行动,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强化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适应高职院校专业和学生特点的需要
廉洁文化在高职院校有独特价值。高职院校突出“职业”二字,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这与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密切相关。高素质技能人才所需诚信、严谨、敬业、自律的职业操守内含于廉洁文化,是专业人才的立身之本。另外,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一些学生思想较不成熟,长期流连于网络世界导致他们更易受到不良思想侵蚀;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起本科院校略有差距,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因此,在高职院校加强廉洁文化教育的急迫性相比本科院校更加明显。
二、廉洁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过程的现实问题
就将廉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而言,随着2022年《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颁布,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考核指标,但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概念混淆不清,教学目的有误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向学生灌输廉洁文化的过程中,常常将“廉洁”和“廉政”混同。“廉洁”在辞海中表示“清廉、清白”,不仅限于“廉政”之意。廉洁不仅表示不损公肥私,还表示身处每一个职业都要敬业乐道、精益求精,为人要诚信、自律、勤俭。廉洁不仅有法律上的含义,更包含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高职院校仅仅强调“廉政”,宣传“不贪污”“不走关系”等,其实是对廉洁文化的狭窄化解读。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往往认为只有公职人员才需要讲“廉洁”。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他们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能力不足,担任公职人员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他们认为“跑、找、要、送”和“贪腐”都与己无关。因此,在教学中仅倡导“廉政”只会让高职学生感到遥远,从而漠视甚至拒绝廉洁教育。
(二)有效师资不足,教学难以施展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都将廉洁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范畴,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等结合课本内容零散地讲授,或单独使用校本教材。学校通常派思政课专任教师进行廉洁教育。然而廉洁教育不仅和德育有关,还涉及一定的法学知识,有法学专业或实务经历更有利于教授廉洁文化;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廉洁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充分,存在短板。在本科院校,这类问题可以通过邀请法学院的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通力合作补短板来缓解。但大多数非政法类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法学专业,毕业自法学专业、有法律从业经验的教师很少,开展廉洁教育缺乏完备、充足的师资力量,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难以对廉洁文化进行更全面和系统的教学。
(三)考评机制难以保障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虽然已经确立关于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考核指标,但并未对廉洁教育进行更细化安排。在高职院校,廉洁教育通常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校内选修课的形式呈现,或规定每学年开展两到三次专题课。在这些课上,廉洁教育的质量尚无非常有效的监控、考核和评估措施,将廉洁文化融入全方位育人的效果有待商榷,由此还引发了其他问题,即现阶段对每个专业展开的廉洁教育几乎无差别,全靠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对象机动调整,更不用说校级选修课。每个专业有不同特点,廉洁教育也应当根据专业有所区别,否则会带来讲得表面,层次较浅,学生没感觉的结果。
(四)育人渠道单一,宣传话语老旧
目前高职院校的廉洁教育虽有一定进展,显然还未达到“全方位”的效果。“全方位育人”应当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廉洁文化活动虽然在校园里掀起一时的风潮,但活动过后便归于平静,未能形成持续的熏陶效果。从根本上说,廉洁文化要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时刻看到感受到,才能达到最好的全方位育人效果。
另外,各大高职院校在廉洁教育的宣传上还稍显不足,学校多以传统形式灌输廉洁文化,缺少网络及新兴技术的在线宣传;且廉洁文化话语较为普遍地存在偏重宏大叙事的单一导向、偏离日常生活的说教色彩、偏向灌输方式的能力不足、偏移高校主业的效果日渐式微等诸多问题。[3]青年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只是采用现实、说教的话语体系来教育,不仅效率不高,也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即使是学校网站、公众号上关于廉洁文化的建设情况,也是冰冷的会议情况和出台文件,学生提不起兴趣,感到遥远。
三、廉洁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的实施路径
“全方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是:任何一方都顾及。[4]就育人内容而言,“全方位”意味着立足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实施不偏废;从育人途径而言,“全方位”旨在有效利用和整合一切可用资源、方式和机会,达到教育者期望的育人效果。对高职院校来说,将廉洁文化融入全方位育人,不仅要根据其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同时考虑教育的“全方位”性,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做进一步设计。
(一)聚焦第一课堂,教学体系完整化
廉洁教育依然可以采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校本教材或开设选修课的授课形式,尤其可以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讲授法治知识的过程中贯穿进行,但廉洁教育不应止步于此。高职院校还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廉洁文化融入更受高职学生重视的专业课程,促进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让廉洁文化潜移默化。
思政课和选修课是灌输廉洁文化的主要阵地。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廉洁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的深刻内涵,结合时事、模范人物的案例,给学生带来形象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近代史等讲授,同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廉洁”正确d5792a0fb10b7010b88ec9a2b1c6817e、积极的理解,使学生对“廉洁”有更深入领会。这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铸魂育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最后,学校应完善廉洁文化进课堂的考评机制,例如随堂听课,考察教师相关的授课质量,检查学生课堂展示或小组作业等,还可以通过规定廉洁文化有关的选修课数量,来审核廉洁文化育人的实施。
(二)补齐师资短板,廉洁教育全员化
“全方位”意味着廉洁教育将出现在任何一堂课、任何一场校内活动或校内实践,这样,全体教师都需要担负起开展廉洁教育的责任。一方面,高职院校廉洁教育所面临师资方面的不足,高职院校首先适当选择相关人才,例如政法类专业毕业,或有相关政法从业经验的教师,做到师资短板的补齐,与原有思政课教师互相学习。在充分建设好专业廉洁教育师资队伍后,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专业性,带动学校专业课教师学习廉洁教育有关知识,增强专业课教师寻找廉洁文化与专业课内容结合点的能力,提升相关教学方法,从而将廉洁文化有机融入各类课程中去,这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部分。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强调不收受家长礼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计算机专业强调工匠精神,不偷工减料,蒙混过关。此外,学校或各院系可以定期邀请外校廉洁教育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廉洁文化学术讲座和报告会、研讨会等,学校将其纳入各院系各部门考评,这是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实行廉洁教育的暂时性措施。
(三)拓宽育人渠道,活动形式多样化
为了将廉洁文化进一步融入全方位育人,实践教育可以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高职院校可立足其他社团开展各类社会服务,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专门建立廉洁相关社团。高职院校往常的社会实践常停留在博物馆、人物故居等,但廉洁文化同时包含“廉政”含义,与法治息息相关。因此,廉洁教育要以此为契机,建立与法院、监狱等警示教育单位的合作平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同时,注重与社会各行各业党组织反腐倡廉工作相挂钩,建立合作基地。[5]在罗翔等法学家风靡年轻人群体的当下,年轻人对执法、司法机关充满好奇,乐于了解相关知识,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政法类专业,学生苦于缺乏渠道了解这些知识。带领同学们前往这些实践基地,更能让学生主动地了解廉洁文化,充分理解贪污腐败的极大危害,身临其境的体会促进廉洁教育入脑入心。
(四)建设校园文化,廉洁生活常态化
将廉洁文化融入全方位育人不仅靠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持续影响。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6]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中张贴标语,如廉洁相关的名言警句,在报刊宣传栏上张贴廉洁有关的精品文章或家风家训;或长时间展示学生创作廉洁主题的主题征文、书法或绘画作品等。此外,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在各个教室创作廉洁主题黑板报,将廉洁文化融入班规,举办有关的主题班会等;或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廉洁文化建设,表彰廉洁先进个人,通过浸染与熏陶,让廉洁文化更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及学生会、社团要在廉洁文化上起表率作用。校务如招投标等采购事务应继续保持公开透明,公开事务应尽可能增加。学生会和社团的一举一动受到学生的关注,应当定期向全校师生公布其服务、活动内容和消费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在重要事务表决、学生干部竞选时保持公开透明,打消师生质疑。通过这些方式,让廉洁在全校师生中成为一种习惯。
(五)善用信息技术,宣传手段鲜活化
将廉洁文化融入全方位育人,必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运用当下年轻人喜爱的信息载体,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提升育人效率。高职学生其实时而主动在网络上听课,因为他们更喜爱网络上轻松幽默的风格和鲜活灵动接地气的话语。从传播渠道看,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运用学生经常使用的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从传播形式看,高职院校可以效仿学习强国“每日金句”栏目的做法,定期推送关于廉洁文化的名言警句,学生不会因为冗长、枯燥而感到烦闷,而是时刻保持新鲜感;或学习《人民日报》、央视网等在社交平台的做法,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习惯,利用学生喜爱听故事、爱看短视频的特点,推送近期热门案例,讲述廉洁模范人物事迹,让学生乐于接收廉洁文化的信息,加速理解和吸收。这些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到课堂廉洁教育当中,在线学习、利用VR、AR技术……提升课堂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7]“廉洁”符合全国全社会的价值诉求,将廉洁文化融入全方位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全方位育人”意味着灌输廉洁文化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学校,还应当联动家庭和社会,打好组合拳。作为沟通学习和家庭的桥梁,高职院校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都是具体措施,连同本文其他路径一起,共同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Z].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 徐静.移动互联时代高校廉洁文化话语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87-89.
[4]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DB/OL].2022-08-15:http://www.cihai
123.com/cidian/1100670.html.
[5] 胡于凝.大学生廉洁教育:英国经验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1):75-80.
[6] 严仍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及构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1):113-117.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