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明确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总体目标和内涵,同时以《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实务》为具体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环节拓展、教学评价等多维度开展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实现专业课程在学生技能和价值观塑造方面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红色基因 课程思政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3;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97-02
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要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1-3]。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引导高校教育回归教育本体价值和功能,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战略举措[4]。
对职业教育而言,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如何将思政元素科学融入专业课程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鲜明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指示能给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做出重要批示。分析红色基因内核不难发现,红色基因蕴含了丰富的育人元素,例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品质,这些育人元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脉相承,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
一、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内涵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5]。就高乘专业而言,课程思政应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突出课程自身的亮点和特色,构筑基于课程本身的思政主线,科学甄选思政元素。
高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高速铁路客运组织、客运乘务方向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面向高速铁路客运岗位群,能够从事客运站车相关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6]。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旅客对客运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意识、工作态度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高乘专业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确定高乘专业课程思政总体目标:围绕培养学生感恩报国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具有热情周到为旅客服务的服务意识,养成艰苦奋斗、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遵章守纪的工作习惯,具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具备运用评判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实务》面向高速铁路旅客列车乘务相关一线岗位列车员、列车值班员、列车长等相关工种,传授学生高铁列车乘务作业相关知识及技能。基于企业现场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模块,学生在真实的列车乘务工作情境中交替学习理论和实践,掌握列车乘务规章要求、作业标准、应急处置流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确定《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实务》的思政教学目标为通过加强家国情怀、职业精神、科学素养及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对客运乘务工作领域的职业认同,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为核心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7]。
二、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课程秉承高铁特色,关注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到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设计的实施、教学评价的丰富均扎实推进了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思政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全方位实现课程育人[8]。该课程育人案例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三、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具体实施
《高铁客运乘务工作实务》课程作为高乘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团队通过调研、总结,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有效实施。
本课程教学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以艰苦奋斗、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为基调,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主旋律,将高铁客运乘务知识、技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礼仪”“高铁文化”“铁路精神”“科学观”等有机融合,在专业学习中处处渗透思政元素,积极发挥线上教学资源作用,推行校企合作模式下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增加了对学生内化效果和外化行动的观察评价,丰富了课程评价考核机制,价值引领真正进脑入心。
(一)教学目标凸显
瞄准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课程团队结合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高铁客运乘务知识技能相融合,确立课程教学的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感恩报国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爱路护路的职业情感,具有以人为本、以礼待人的服务意识,养成艰苦奋斗、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遵章守纪的工作习惯,具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渗透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列车乘务作业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礼仪”“高铁文化”“铁路精神”“科学观”为引导,挖掘出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内涵,从章节知识点凝练出思政元素,找到思政切合点,将“家国情怀”“个人品质”“职业精神”“科学素养”隐性渗透于专业知识,润物无声。表1为《高铁客运乘务工作实务》章节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列表。
(三)教学方法多元
作为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教学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自我体验,不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能加深学生的情感认同,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避免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生硬嫁接,大量采用视频导读、案例解析、热点分享、专题嵌入、作业情景模拟、实训仿真演示、仪式感渲染、翻转课堂、实践经验分享等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表1为《高铁客运乘务工作实务》章节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形式列表。
(四)教学过程实施
设计了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过程。课前做好学情分析并开展分层教学。教师依托超学习通等网络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预习,采用真实案例、文献、学生实践实录等影像资料作为课前酝酿,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连接了学生情感道德教育的隐形纽带。课中把握好重难点并各个击破,更重视思想品行、言传身教,通过“中国高铁巨变”视频导读、“我来讲CRH380A”“站车交接”仿真作业演练、支援“春暑运”实践分享等多种手段,有意qn4jBdxCjZaVw4aQBEoXnmMTFwgj0bF4dxrUuR7cmnk=播撒家国情怀和职业信仰。课后布置作业,巩固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作业内容不局限于专业技能,也不拘泥于作业形式,设置了“文明乘车”主题展、客运乘务服务礼仪秀、“列车停运”“旅客突发疾病”等常见情境模拟演练视频作业,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过程中掌握了专业技能,还自觉地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精神记于心,践于行。
(五)教学环节拓展
在本课程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还充分利用了学生实习实训、课程实践、线上线下多平台载体将思政元素渗透于乘务工作场景中,有效拓展了课程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高乘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紧密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开设了跟岗实习,到校企合作单位跟岗实践体验现场作业;开设了跟课程紧密相关的客运接算站实习、制票实习提升专业技能;打造了高乘VR实训室,利用VR模拟现场作业情境辅助学生对列车乘务作业进行仿真演练;开设了礼仪实训促进学生个人形象的提升和职业形象的塑造;在超星平台创建了优质网络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自发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教学过程的延展,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高铁人的职业品格和职业操守,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
(六)教学评价丰富
本课程教学评价除了对学生日常学习量化过程指标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加入了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行为学观察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对高乘VR实训室规章制度、实习要求的遵守情况,对列车乘务作业标准的理解和执行情况,在跟岗实习中带教师傅的反馈、教师到岗检查、对实习报告的重视程度、书写质量等,丰富了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标准,看到了本课程的思政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学生能自然接受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观,引起了学生对“新时代高铁人”职业情感的自豪与共鸣,和对“高哥高姐”职业形象的重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立志成为“高铁人”努力奋斗,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本专业学生主动参加专业社团 “客运社”,依托“客运社”开展客运乘务一项岗位技能训练并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对知识技能的学习高标准严要求。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课题“课程思政视野下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职专业课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J193818)]
参考文献:
[1] 刘金鹤.课程思政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路径研究——以“概率”章节为例[D].银川:宁夏大学,2023.
[2] 董行.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3] 唐艳群,杨酉慧.孝感地区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2):19.
[4] 苏茜.如何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4(01)
[5]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
6/t20200603_462437.html.
[6] 王慧晶.《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04)08.
[7] 张浩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J].甘肃教育,2021(11)
[8] 何宝明.现代学徒制下产教融合项目化教材开发研究——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山西青年,2023(08):16.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作者简介:赵小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铁路运输组织、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周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轨运输组织、铁路运输组织、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