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创新模式研究

2024-09-26 00:00:00闫晔张心灵
经济师 2024年9期

摘 要:文章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引领,基于《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对于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出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式。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环节、教学环节及课程建设成果五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体系;从培养环节入手提出“六育协同”培养方案;从课程教学环节入手提出课程思政导入的“四类模式”融合,探索会计硕士思政教育新模式,实现培养环节、教学环节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 创新模式 “六育协同”培养 “四类模式”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80-02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这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及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2019年7月,经全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修订培养方案,新增《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一门32学时的专业核心课,《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对于会计硕士(MPAcc)专业课程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体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会计硕士(MPAcc)思政教育的重视,以及《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对于会计硕士(MPAcc)培养的重要性[3]。《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既是专业课也是思政课,它关系到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也关系到高层次会计人才对会计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思想认识,是其他会计硕士课程的前提基础和综合运用。

财政部会计司原司长刘玉廷(2005)在“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研讨会讲话中指出,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4]。黄娟(2012)对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多学科渗透、伦理体验、榜样引导”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梳理,以期为深化MPAcc实践教学提供参考[5]。陈汉文、韩洪灵(2020)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体系中搭建了伦理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桥梁。首先引导学生对人性的伦理与商业伦理的核心领域进行认知,然后以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为基础,运用会计职业道德概念框架,为会计从业人员面临职业道德困境选择时提供应对方法[6]。宋京津(2021)以J大学MPAcc专业《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材选取、授课方法、考核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将问题导向法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之中,力求迎合时代的要求,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工作,培养新时期高端会计人才[7]。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良好职业道德观,以“三全育人”为指导思想,提出从培养环节的“六育协同”,到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的“四类融合”,实现《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环节覆盖的思政教育。

二、课程思政一体化体系构建

本课程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环节、教学环节及课程建设成果等五个方面实现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1.指导思想。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良好职业道德观等作为该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

2.培养目标。树立良好职业道德观,提升伦理敏感性,提高职业道德决策能力。

3.培养环节。根据研究生培养实际,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培养环节,包括入学教育的诚信宣誓、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学习、正面案例的榜样指引、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及诚信考试等各个环节的协同育人。

4.教学环节。以课程章节为单元,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以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指导;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对课程重点、难点分析,形成具有思政要素的课程教案;将课程思政要素从内容、问题、案例及理念四个方面导入,融合形成具有会计硕士课程思政典型特色的课程课件;教学中将思政教育以案例教学导入的同时,让学生以所学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并形成课程思政案例集。

5.课程建设成果。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思政课程教案、课程思政课件、课程案例集。

从以上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环节、教学环节和课程建设成果展现五个方面形成《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一体化“三全育人”体系。然后重点从培养环节的“六育协同”及课程教学环节的“四类模式”融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三、课程思政培养环节新模式——“六育协同”培养

在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政教育,探索形成“六育协同”的创新管理模式。

1.誓言明志的“仪式教育”。在会计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教育环节,举办“会计从业诚信誓言”宣誓活动,同时进行“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仪式教育。“诚信宣誓”仪式活动对学生具有思政教育的示范效应和引领效应。

2.守正出新的“学理教育”。在课程教学环节,以商业伦理、会计职业道德为理论基础,对学生进行学理教育。以课程思政指导思想为引领,结合课程本身伦理学、会计职业道德原则等内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3.崇尚诚信的“榜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商业活动过程中的诚信典范为正面案例,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另外注重以日常经济活动中的先进榜样为引导,言传身教,发挥示范效应,使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持续化。

4.警钟长鸣的“警示教育”。以全球会计舞弊现状调查为例,让学生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普遍性、类型、成因、造成的损失及相应的惩罚进行反面案例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反舞弊措施。以此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同时提升伦理敏感性,提高职业道德决策能力。

5.知行合一的“行动教育”。“知”的方面以人性的认知和伦理讨论为引入,在课程理论知识中掌握商业伦理的判断标准及核心领域,然后以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为认知基础,构建会计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行”的方面,在会计硕士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出良好思想品行的道德规范,确保学生知行合一。

6.明理致用的“考试教育”。在研究生考试、课程论文完成的过程中进行诚信教育,实施诚信考试。将良好职业道德贯穿其学习生涯、工作生活日常。

四、课程教学环节思政要素导入新模式——“四类模式”融合

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建设是关键环节。《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可采用内容导入、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理念导入四类模式融合。

1.内容导入。本课程从课程内容上以商业伦理基本理论、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道德决策框架为主,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切合,适合从内容角度导入。《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既是专业课也是思政课,从其内容设置的本身来看思政教育的元素就比较丰富。如人性的认知与伦理讨论中,不管是“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恶论、性无善恶论”,最终会上升到对于道德的讨论,去恶扬善。这既是伦理学思想,也是思政教育,引发学生对于人性认知的深度思考。商业伦理的判断标准中,不同的情境下,伦理标准都有局限性,唯有全面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才能获得最优解。而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包含的诚信、客观公正等内容本身既是职业道德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2.问题导入。将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真实案例作为引子,进行头脑风暴“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自身面临同类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引发学生思考,进行问题导入式教学。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将课程知识点铺陈展开,学生就会回顾问题导入时的讨论回答是否合适,是否有更好的应对道德困境的方法,这种问题导入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升职业道德实践运用能力。

3.案例导入。本课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原有伦理学、职业道德教学偏理论的枯燥模式,以生动活泼的案例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教学内容融入,在专业课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如以诚信经营典范为正面案例,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引;以会计舞弊事件案例分析为反面案例,为学生提供警示教育;以真实案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以伦理学、职业道德理论为基础,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最终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案例集。既有理论案例导入,也有实践案例分析,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4.理念导入。以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基础,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信念,把遵守商业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念贯穿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和职业信念。

五、总结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既是专业课也是思政课,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可有效提高课程育人能力。它关系到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也关系到高层次会计人才对会计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思想认识,是其他会计硕士课程的前提基础和综合运用。所以,《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对于会计硕士(MPAcc)专业课程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环节、教学环节和课程建设成果展现五个方面构建《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一体化框架;然后提出在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政教育,探索形成“六育协同”的创新管理模式;重点分析思政元素如何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环节,采用内容导入、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理念导入“四类模式”融合。这样从课程体系、培养环节、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创新模式构建,为《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德才兼备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作出积极探索。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改革与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140038;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创新模式研究——“六育协同”培养及“四类模式”融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SZ2023016。]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EB/OL].(2016-12-08).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0

8/content_5145253.htm?gs_ws=weixin_636168193193064553&isappinstall

ed=0#1.

[2] 教育部.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 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1-08-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钟凤英,廉启悦.基于课程思政的MPAcc人格培养和能力整合探讨[J].商业经济,2022(05):177-180.

[4] 邹立,佟岩.“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5(07):90-93.

[5] 黄娟.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实践性教学探索[J].商业会计,2012(05):128-129.

[6] 陈汉文,韩洪灵.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7] 宋京津.数字经济时代MPAcc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PBL法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商业会计,2021(09):113-116.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作者简介:闫晔(1988—),女,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管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会计、会计理论研究;张心灵(1965—),女,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农业财务会计与审计、农业经济管理。]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