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职业技能培训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深剖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境,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有效开拓高质量、稳就业新局面,为大学生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74-02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高质量就业指明了方向。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为开拓高质量、稳就业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一)培训开展实际落实不足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相对较少。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但在实际落实中,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广泛推行。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欠缺,导致培训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无法满足提升职业技能的需求,使其在毕业后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二)高校企业职业供需脱节
现行教育中,高校毕业生存在学用脱节、适岗能力差等问题。高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大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与企业的要求不匹配。这使得高校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进入工作岗位,也因为缺乏基本的技术技能,导致职业生涯发展受限,在与高职生和技校生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培训体系规划统筹欠缺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规划统筹仍存在诸多欠缺之处。第一,培训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岗位要求;第二,培训时间过短,难以深入传授技能,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第三,培训效果的反馈存在时滞性,不能及时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第四,培训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老师,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脱节;第五,培训资金来源缺乏且渠道单一,限制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的提升。
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更倾向于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这是取得好成绩和顺利毕业的关键,而忽视了职业技能在实际就业中的重要性。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求职时,可能因缺乏实际技能而竞争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也没有充分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培训资源分配有限,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缺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训资源匮乏
第一,培训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培训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无法满足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学习需求。这导致学生在培训中难以获得真正有用的技能和经验;第二,培训设施和设备不足。缺乏先进的培训设施和设备,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这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培训教材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培训教材未能及时更新,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培训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的占比较低。许多高校在安排职业技能培训时,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实践基地建设不足。部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难以获得充足的实习实训机会。即使有实践环节,也可能因为实践基地的条件限制或指导教师的缺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重视程度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各方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共同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益处。高校应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向学生传达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应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
(二)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是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环节。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课程内容上,应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师资队伍是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培训渠道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需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培训渠道。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培训,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培训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培训渠道。
(五)健全评估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评估机制是确保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跟踪服务,了解其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就业质量、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目前仍存在培训意识淡薄、培训资源匮乏、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宣传引导、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资源整合、评估机制等对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同时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策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聚焦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是实现高质量稳就业的重要途径,应持续关注并努力推动其发展,为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基金项目:2024年山西省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重大专项研究课题《高质量开展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攀龙.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2.0,2024(11):55-57.
[2] 陈琳,胡丽,方颖,等.高校强化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就业质量的策略思考[J].中国就业,2024(02):92-94.
[3] 周玉洁,许绍锋.把握“00后”大学生特点,提升劳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J].品位·经典,2023(14):13-15.
[4] 张旭英,刘腾,张海庆.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J].中国培训,2023(01):83-85.
[5] 容贤钦.试论高校创新创业中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融入机制[J].就业与保障,2022(04):129-131.
[6] 张玉平.高校创新创业中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融入机制研究[C]//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2022年第二届创新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文).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22:5.
[7] 张连军,马莉亚.全面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动者素质提升新高地[J].中国就业,2020(01):16-18.
[8] 何玉新.浅谈“稳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路径[J].科技资讯,2019,17(32):149+151.
[9] 2017年中国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行业报告[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08):59.
[10] 王尚银,贾军,孙睿霞.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38-39.
(作者单位:梁会琴,山西鑫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玙璐,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作者简介:梁会琴,山西鑫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总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实操;张玙璐,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