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运用生态位理论,从生态位的“态势”、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以及生态位的分离三个方面,分析了信管专业人才的生态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该路径包括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以减少生态位重叠,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以实现生态位分离,扩大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宽度。
关键词:生态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66-03
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信管学科属于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1],在目前大数据对口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信管专业具有为社会培养既掌握信息分析与系统开发技能,又具备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的人才优势[1-4]。实际上,信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如何提高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匹配度,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数据技术与行业需求对信管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信管专业为例,从生态位的“态势”等方面,分析了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分析
(一)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的“态势”分析
在生态位理论中,生物单元均有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任何生物都在不断地与其它生物相互作用并影响其生存的环境[5]。“生态位”这一概念由“态”与“势”两个维度组成,其中维度“态”描述的是生物及社会单元所处的当前状态,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指人或组织在过去的成长、学习及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积累的成果。维度“势”用来描述生物及社会单元在将来生存及发展过程中的成长趋势与发展潜力,对人及社会组织而言,体现在人及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影响力、支配力,体现了人及社会组织对社会活动系统的主动适应与塑造能力。
从生态位“态势”角度分析,信管专业人才的数据建模、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可视为其生态位的“态”,信管专业人才的“态”,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状态,是计算机运用、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分析与设计、职业道德、参与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是过去学习、工作实践及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过去学习与成长的积累,是一种目前的职业能力状态;通过工作产生的成果、荣誉、个人影响力等方面,可视为其生态位的“势”。“态”和“势”的综合,体现了信管专业人才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信管专业人才“态势”及生态位的概念模型,见图1。
(二)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根据生态位理论,生物间普遍存在着竞争与排斥现象,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当两种生物的生活习性高度相似,这两种生物将产生较强的竞争,很难做到和平相处。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种群或物种共同利用一定资源位的状况。如果生物之间的生态位出现重叠,那么生物群体间将会存在竞争。资源的丰富程度,影响生物种群之间的竞争程度。在资源丰富的情况下,生物的生态位重叠,但生物群体之间并不一定会产生激烈竞争,或者产生微弱的竞争;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生物的生态位重叠,生物群体之间必将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弱势的一方将被强势的一方驱逐出该领域,以满足强势一方占有生存发展的必需资源[5]。
如果信管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的生态位无差别,即这些岗位的信管人才的生态位之间相互重叠,从而导致信管专业人才面临着较强的竞争压力。对于信管专业工作生态系统而言,待遇好、薪资高的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等部门,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交集较多,生态位重叠区域相对较大。招聘人才的条件也相对较高,信管专业毕业生应聘时竞争激烈,信息技术与系统开发能力强、组织与管理能力强的毕业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拥有优质资源和环境。而待遇差、薪资低的从事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的相关部门,由于这些部门提供的岗位相对较多,对信管专业技能需求相对较低,导致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存在较小的重叠区域,从而,信管毕业生在应聘时竞争压力较小,竞聘成功的机会较大,信管专业人才在这些领域甚至不存在竞争关系,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重叠关系见图2。
(三)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的分离
生物界中,同一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会分享环境中的资源,当资源不足时,生物为了生存会使自身的生态位与其他生物的生态位相分离,以减少生物之间生存的竞争程度,生物界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态位的分离[5]。
信管专业人才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同质资源是有限的,同类人才之间的生态位将发生重叠。为了减少生态位重叠所带来的竞争的冲击和影响,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信管专业人才应有其特色,使得信管专业人才有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而与其他信管专业人才发生生态位分离,降低就业竞争强度,最大限度地争取资源和发展机会,见图3。
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减少生态位重叠
企业在招聘信管专业毕业生时,会优先考虑某项专业技术比较精通的人才。在培养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如果高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没有自己的特色,所培养的信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在数据建模、信息分析、系统集成及系统开发等方面没有比较突出的特色,在区域内外没有领先优势和影响力,那么将使得所培养的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产生重叠,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随之降低。
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信管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大数据编程基础》《大数据理论与平台构建》《Java高级编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挖掘与应用》《数据可视化》等课程,强化了学生在机房和实验室的实践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数据敏感性和实操能力。开设了《大数据分析与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和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实施了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的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与处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学生到这些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和实践,学生的数据建模、信息分析及系统开发等方面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30%的学生成功签约实习单位。教学运行实践表明: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以能吃苦、上手快为特色而减少了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的重叠,进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现生态位分离
人才培养定位是影响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分离的重要方面。高校信管专业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探究出适合专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促进信管专业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科技大学信管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学生管理决策能力、程序设计与技术研发能力、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中除了传统信管专业课程以外,增设了《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等计算机类课程,同时还开设了《大数据编程基础》《大数据理论与平台构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挖掘与应用》《数据整理与清洗技术》等大数据类课程。近三年来,55%的信管毕业生就业于技术岗位或开发岗位。通过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优化,确立了学校信管专业相应的生态位,进而实现了与其他不同高校培养的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的分离,并与其他高校信管专业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扩大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宽度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我们把某生物物种能够获取或利用的各种生态资源的总和称为该物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反映了该生物物种所能够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多样性程度。生物物种的生态位越宽就意味着该物种能够利用的生态资源多样性就越强。
黑龙江科技大学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利用各种校内外社会资源,拓宽信管专业学生的生态位(图4)。从内部资源角度,积极与学校的管理、经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合作,联合探究管理学、计算机、大数据三大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进行课程群建设和基于SPOC的金课打造,提高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应用》《EPR原理与实践》《数据挖掘与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从外部资源角度,一方面与黑龙江省内外的相关高校合作,在毕业设计、实习等方面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还与中软国际、国云数据等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合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如在《数据挖掘与应用》《大数据分析实训》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中软国际、国云数据等企业的工程师请进学校给学生讲解的大数据挖掘真实案例,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并获取薪酬。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与省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有效拓宽了黑龙江科技大学信管专业学生的生态位宽度,进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多名毕业生与京东、平安壹钱包、BBD等企业签约,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结语
计算机及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信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信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管理决策能力、程序设计与技术研发能力、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等方面能力培养,是信管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分析了高校如何在生态位重叠与竞争中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确立适宜的生态位、扩大生态位宽度,探索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认为:结合高校特色,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突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能够减少生态位重叠;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科学glYqrT/mH8GHQFoVJAqE9Y66uKxN1w2n2qfX2SNjSIU=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优化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立相应的适宜生态位,可以实现不同高校培养的信管专业人才生态位的分离;利用校内资源联合建设课程群,打造金课,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能够有效拓宽信管专业毕业生的生态位宽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GBB13
18115);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JJB142414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GJB1424393)。]
参考文献:
[1] 李超锋,徐航,张劲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机制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0(09):101-108.
[2] 母杰文.从企业需求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J].大众标准化,2024(02):166-168.
[3] 贾欢,李鏐洋,朱红涛.本科生的困惑及应对策略——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管理工程师,2023,28(03):66-70.
[4] 毛太田,周之桢.基于CBE模式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湘潭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05):228-232.
[5] 陈明红,张倩琳,韩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招聘需求分析及培养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21(20):9-20
[6] 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17):324-33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第一作者简介:安玉伟(1968—),男,黑龙江鸡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数据挖掘研究。]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