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4-09-26 00:00:00邱玉花丁敏王云翠
经济师 2024年9期

摘 要: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组成,其在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且存在诸多挑战。文章以亳州市为案例,针对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下及人才短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了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亳州公共图书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50-03

一、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乡村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并特别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该战略还着重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公共图书馆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其使命与国家农村整体战略相契合。亳州农村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其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可为该领域提供新的战略思路。本研究依据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深入分析了亳州公共图书馆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并针对现存挑战提出合理建议。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积累经验,还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文化的振兴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文献综述

各国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策略各异。日本政府就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通过丰富活动激发农民积极性。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关键作用,可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公共服务经验,加强与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合作,以信息化服务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图书管理员的素养对乡村振兴步伐有重要影响。扶贫与扶志、扶智并行,乡村文化振兴需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而公共文化机构是此过程中的核心。目前,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乡村文化资金有限,需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改革。乡村振兴不仅要求公共图书馆发挥文化传承作用,还需因地制宜地整合文化服务。加强文化精准化服务能满足村民文化需求,体现公共图书馆的平等普惠原则。通过规范管理、构建网络服务体系、精准文化活动和人才培养,公共图书馆可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同时,图书馆应根据农村读者需求,定制地方特色图书,传播优秀文化,并结合乡村本土资源建设地方文献。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其创新点

1.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亳州公共图书馆如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明确公共图书馆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关系。然后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图书馆管理者、乡村管理者、市民和志愿者的案例,深入分析现状。接着,整理访谈数据,探讨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和原因,特别从居民和社会力量角度剖析。最后,提出公共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建议,旨在为其积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一是文献研究和分析,通过中国知网、百度等平台检索国内外关于乡村文化振兴与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二是实地调查,对亳州市乡村进行现场观察和走访以收集数据。三是访谈,与图书馆管理者、村干部和村民交流,了解图书馆建设情况,考察村民的文化需求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改进点。

3.研究创新点。首先,本研究将深入挖掘公共图书馆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将研究重心聚焦于“乡村文化振兴”与“公共图书馆”两大领域,以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其次,本文将突出亳州市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示范作用。以发展的视角审视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并致力于通过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与振兴。

二、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剖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整体发展中的核心环节,它涵盖了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巩固思想文化基础,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实现文化的持续传承,以及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以提升居民的精神状态。

2.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为公众提供数据及相关服务,并承担社会教育的职责。

3.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它以产业组织、文化振兴、人才培养、绿色生态为实施方针,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绿色健康、共同繁荣且相对完善的农业发展大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二)相关理论

1.文化治理理论。文化治理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尤为重要,强调党的重要核心地位,同时鼓励多元力量参与。其核心要义在于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共治,以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旨在构建新型公共服务模式。若该理论得以成功实践,便可为农村发展提供宝贵的创新经验。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型机构,能够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极大地推动农村文化的优化与发展。

3.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具有共享性,即人人可消费且互不影响。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我们聚焦于公共图书馆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亳州市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

(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实现社会工作者常态化、志愿者积极参与,优化人员管理和图书馆资源,定期举办阅读活动,以此提升村民素养并推广图书馆利用。

(二)建设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体系

亳州,常住人口约650万,正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目前,市内已设立多个中心图书馆,服务于乡镇、街道及行政村。在繁华的商业街区,自助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已成为三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新选择,共同构成了一个便捷的共享阅读系统。

(三)为乡村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

亳州图书馆精心组织新书分发至各乡镇,优化图书布局与流通,确保乡镇街道分馆和农村图书馆与乡镇享受同等优质服务资源。

四、亳州市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亳州市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1.乡村人才匮乏。社会变迁下,农村青壮年迁往城市,导致村民主体变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呈现空心化现象。

2.地方特色文化未得到完好保存。受市场经济和互联网影响,农村文化未被充分报道,村民专注于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的市场价值。乡村旅游同质化竞争严重。文化服务未融入当地民俗特色,只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3.村民阅读素养未得到明显提升。我们调查了农家书店,发现书籍稀少,反映出村民对阅读不够重视,平均阅读量低。

4.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尽管亳州综合服务中心图书馆的建设已有显著进步,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仍然偏低。村民们更偏爱户外活动,如户外小广场和健身设施,而较少利用图书馆或图书阅览室。

(二)亳州市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乡村振兴面临多重挑战,而加强图书馆建设可促进乡村文化繁荣。需深入剖析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及其成因,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1.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社会力量相对单一。当前,农村图书馆运营人员匮乏,未充分利用社区等社会力量。为改变这一现状,应组织专业培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管理,增强其社会使命感和服务意识。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乡村文化振兴,共建美好家园。为解决机制和渠道缺失问题,需提供相应环境和渠道,招募志愿者,加强阅读推广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此外,还应在更广范围内加强信息交流。

2.经费投入不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需出台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以促进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然而,农村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面临资金问题,管理不善且缺乏后期运营资金。因此,可借助非政府组织拓宽资金来源,确保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充足供给。

3.公共图书馆在定位、供给、宣传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需明确其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角色,并积极、深入地参与到这一伟大建设中,以促进公共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当今时代,创新和多元化对于公共产品的提供至关重要。村民们与图书的接触日益广泛,他们对于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日趋丰富。然而,目前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文化设施和活动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吸引村民。这主要体现在未能将传统文化、乡村特色与现代潮流元素有机融合,也未能将村民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吸引人的文化产品。此外,公共图书馆在宣传方面的力度也显不足。有效的宣传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利用率的关键,但目前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工作并未能在农村得到很好的实施,同时,图书馆也未能很好地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宣传工作。

4.乡村居民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有所转变。目前,青壮年流向城市,亳州农村地区以儿童和老人为主。在乡村文化振兴中,需准确定位服务对象,考虑村民的认知、欣赏水平及态度情感等。随着社会发展,乡村图书馆需不断改进配套设施,将供应与村民需求结合,引导村民,以有效振兴乡村文化。

五、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

比较公共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可见二者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丰富乡村文化等方面目标一致。公共图书馆应注重政治建设与文化服务相结合,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调动村民积极性。

(一)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

搭建经济交流平台,调动各方资源,打造专业、高素质的乡村人才队伍,并建立培养机制,以提升人才服务能力,持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定位,吸纳农村优秀人才,汇聚智慧,致力于乡村文化振兴。

(二)科学分配经费,提高公共图书馆对乡村文化的服务功能

政府投入资金时,需全面考量,以确保资金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最大效用。

(三)高效履行公共图书馆职能,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

多元文化融合,增强乡村文化活力。乡村文化环境是统一整体,涵盖卫生、建筑、历史等。结合时代性,建“网红”平台,吸引游客,宣传乡村特色。文化需随时代发展,融合传统习俗、古建筑、家风及现代文化。建乡土文化数据库,保护、发展乡土文化,打造村落与产业文化品牌。公共图书馆应挖掘乡土文化,保留乡土特色,巩固思想文化阵地,以繁荣乡村文化,推动文化振兴。

为振兴乡村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深入研究并收集农村口头文化资源是关键。我们可以组织专业团队深入村庄,通过录音、文字记录等方式,系统收集并整理农村口音、传统民宿等乡村文化元素,建立口述历史数据库,充分展现乡村的整体文化特色。其次,加强宣传,利用公共图书馆等渠道推广地方数据库,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乡村特色文化。我们可以打造具有乡土风情的展示墙,结合新形式如“网红带动效应”来拓宽受众群体,吸引年轻人关注,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再者,我们需要将乡村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公众讨论、专家评议等方式,将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读者。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技能,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活动,如阅读竞赛、演讲朗诵等,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后,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乡村群众需求为重点。在当今时代,老百姓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等机构的作用,打造特色乡村,为乡村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从而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和发展。

(四)以民为本,精准对接乡村人民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应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图书阅读、社会教育讲座和展览等,以满足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应普及数字阅读,提高农村群众信息意识,丰富图书馆资源,提升员工信息服务能力,优化服务,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准优质服务。

六、结语

本文基于亳州乡村文化建设现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角色。强调公共图书馆应联合各类图书馆,共促乡村文化品牌形成。虽存不足,但期待公共图书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助力亳州及更广泛地区乡村文化发展。

[基金项目:2022年度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亳州市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2022126)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度校级科研启动项目“安徽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YKQ2022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康涛.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40(11):100-104.

[2] 秦海.“十四五”时期乡村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07):86-88.

[3] 苏叶.Z市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

[4] 司霞.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J].乡村论丛,2023(06):94-100.

[5] 莫仪菁.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J].文化产业,2023(33):16-18.

[6] 张靖,陈心雨.公共图书馆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广东实践”[J].图书馆论坛,2023,43(12):45-55.

(作者单位:邱玉花,亳州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丁敏,亳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王云翠,亳州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安徽亳州 2368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