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在抗战时期所形成的优秀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能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篇章提供坚实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关键词:米峪镇 红色文化资源 文化强省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20-03
用好红色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仅事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而且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文化基础。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我国广袤大地上星罗密布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传承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是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底色,坚实党员价值理想,奠定全党团结统一的坚实思想基础;亦是提升党内外人士道德境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共同精神来源。山西作为文化大省,现有红色文化资源载体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在抗战时期所形成的优秀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能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篇章提供坚实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山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主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沉重的牺牲、产生了伟大的事迹,其所孕育的红色文化是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米峪镇红色文化,正是对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涌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的高度概括。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捍卫民族独立、打击侵略者嚣张气焰,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1940年6月,为应对日寇“夏季扫荡”的凶险攻势,八路军120师358旅审时度势,主动出击,于现米峪镇乡国练村一带包围并一举歼灭侵华日军村上大队700余人,取得了山西抗战史上的著名大捷,史称“米峪镇战斗”。这场战斗不仅充分彰显了山西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革命气魄和爱国热忱,而且间接粉碎了日军妄图通过“夏季扫荡”摧毁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的阴险战略布局。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正是建立在这种党领导下军民一心、同心同德、矢志抵御侵略和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抗战精神的基础之上,它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扬与继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首先,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是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作为革命老区、敌后抗战主战场,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省军民团结一致,产生出以众多英雄事迹为代表的宝贵红色文化,米峪镇红色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取得米峪镇大捷,八路军358旅指战员面对装备精良和训练有素的日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不少战士壮烈牺牲;娄烦西南两川的百姓冒着枪林弹雨为人民军队送饭、送弹药、抬伤员,并在战斗结束之后为掩护我军撤离、救治伤员、与日寇报复性扫荡周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见,米峪镇红色文化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在抗击侵略者时所展现的不畏牺牲、精忠报国的高尚价值信仰和革命精神,这是山西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米峪镇红色文化和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以及“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一道,构成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
其次,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深化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体现形式。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以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献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而且具有史实资料、纪念场地、重要遗址等具体的物质内容。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在促进红色文化的延续基础上,赋予了红色文化以生动的内涵和灵活的传承方式,使其容易以更为接地气的方式被广大党员群众所学习和铭记,这从整体上扩展了山西省红色文化资源的赓续路径。
最后,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反映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鲜明特征。山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山西人民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了以抗战精神为代表的伟大革命精神,这是山西红色文化产生的现实前提。翻开山西红色文化的壮丽画卷,其中蕴含着三晋儿女爱国爱乡、奋勇抗敌、拥护党的领导的高尚革命精神。米峪镇红色文化就是山西人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现实实践中的产物。米峪镇人民不仅与党齐心协力,在敌人持续封锁、物质资源高度匮乏的恶劣现实环境中,积极支援前线物资;而且也出人出力,为八路军将士的后勤供给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党领导下“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现实充分证明了米峪镇乃至晋西北边区人民所具有的爱国情操和革命精神。
米峪镇通过特定历史事件和从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事迹,为这份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提供了事实支撑。而如何运用好既有红色资源,传承其红色基因,就成为当代发扬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使命。
二、现阶段赓续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的首要前提是对现存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运用。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时过境迁,米峪镇红色文化的形成距今已80余年,并且由于其形成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亲历者、原始遗址较少,现存相关红色资源多为史料汇编。这就为保存红色资源、通过遗址瞻仰、思想教育、历史回忆等多维度手段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赓续工作,强化其思想文化教育功能,提出了一定的目标与要求。这些要求可以从三个维度得到阐明。
第一,保护红色资源存储载体,合理利用配置现有资源。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娄烦县政府在米峪镇乡国练村陆续树立起“米峪镇战斗纪念碑”“娄烦县抗日烈士纪念碑”,修葺起“米峪镇战斗烈士陵墓”“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碑亭”等建筑,并保护起“程家楼米峪镇战斗遗址”,形成碑亭、烈士陵墓、战斗遗址相结合的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纪念载体群。这些后人修建的纪念场所和前人留下的历史遗址相得益彰,为缅怀历史,铭记革命先烈提供了实物基础。红色资源的保护应以保存原貌为先,娄烦县政府在对原有遗址进行修缮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留其历史原貌,有些遗址上弹坑、焦痕至今仍清晰可见。大家在一次次的参观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在和平年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正是以这些红色资源存储载体为基础,才能使人民树立起巩固的文化主体性思想自觉和使命担当。
第二,加强红色资源的意识形态引领功能,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红色资源与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显著区别就是其中红色所代表的先进性、革命性。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以社会效益为主,统筹经济效益,使纪念场地、文字史料等红色文化资源载体充分发挥相关文化教育属性。此外,意识形态工作、价值观引领是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内容。意识形态事关旗帜道路、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红色资源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内涵使得只有保持其先进性、革命性的历史风貌,才能赓续红色文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在对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工作中,山西省及娄烦县政府强化其所蕴含的革命内涵,赋予其“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名称,并通过“红色研学路线”“红色教育基地”等宣发渠道,吸引省内外各级党政机关前来瞻仰、学习。同时,纪念场所朴实的场地、庄严的碑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米峪镇战斗的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感,与晋西北人民勤朴无私的革命精神形成了呼应。当地群众也会在清明节等时节来此扫墓、种植松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拓宽红色资源的展现形式,以现代传媒手段延展红色文化的赓续方式。山西具有优良的革命历史,省内所涌现出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现存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当前,山西省一方面高度重视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红色底蕴和革命精神,通过行政宣传肯定其红色文化价值。2021年,山西省政府将米峪镇抗战纪念遗址确立为山西省第四批国防教育基地;另一方面,以娄烦县为代表的山西地方各级政府也通过诸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延展宣传领域和宣传内容,构成以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娄烦文旅,以发展娄烦文旅促进米峪镇红色文化弘扬的双向并进过程。进而推进当地文化和教育的繁荣发展。
目前,整体上对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形式还有待拓宽。现阶段米峪镇红色资源的赓续形式,不能完全契合数字传播时代的传播复杂性特征,而且也为借助数字传媒手段,将米峪镇红色文化向大众传递和普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米峪镇现存红色资源,发挥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作用,以理论凝心铸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适应新时代国家文化思想建设的新形势,以及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历史定位,由此成为赓续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所亟需回应的现实任务。
三、赓续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启示及其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资源的赓续工作,事关国家长远的文化建设。赓续需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体现在现实中,就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的红色基因和红色价值,发挥其价值引领、精神塑造、理想筑基等方面的现实作用。进而使党在新的时代形势下,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念支撑和价值引领。同时,赓续红色文化资源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只有把握好赓续的价值本质,合理利用数字技术等新型传媒方式,丰富赓续载体,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言之有“义”、言之有“据”,从而全面提升红色文化的赓续效能。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赓续实践,从四个层面提供了相应启示。
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赓续载体。米峪镇红色文化现有赓续载体主要为纪念场所、相关史料汇编、当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这些载体虽能最大程度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但赓续创新性和大众接受度可能存在不足。为此应立足数字化发展的现实,统筹布局,一方面打破传统媒体宣传与新媒体传播之间的壁垒,将既有赓续载体以数字化、云端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例如微信推文、红色微视频、纪念场馆云游览,以新技术介质存储和普及原有载体。另一方面应把握数字媒体运营特征,改变传统传播方式自上而下单向传播互动性弱、创新性差的问题,在确保传播可供性的同时扩展赓续形式,适当融入动漫、影视、小说等红色文艺“二创”内容,开创特色红色文化品牌,丰富赓续载体,增加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接受力度。在此基础上,以米峪镇红色文化中核心的爱国精神为内容引领,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形成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风气。
第二,将红色文化资源的赓续融入当地经济转型与发展进程之中。事实上,赓续红色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二者的正确结合往往能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红色资源在当下我国城市化、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能够成为地区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米峪镇红色文化作为娄烦县军民在抗战时期体现出的共同精神特质,蕴含着晋西北人民爱国爱乡、勤劳朴实的文化底蕴,是向外界展示山西精神风貌的绝佳文化名片。为此,应多维度发掘红色资源的产业潜力,将红色基因与红色文旅相结合,发挥娄烦区位优势,合理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融合红色教育、红色景点、民宿民俗为一体,文旅教育相结合的红色文化资源赓续格局。通过提高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方式,打造“文旅+产业”的文化经济发展格局,以红色文化为娄烦经济发展输入持续动能。
第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赓续人才培养和专业梯队建设,在新形势下提升赓续潜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引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其不可或缺。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目前主要依托纪念场馆、学校、政府宣传部门等单位研究专家、教师、干部来进行赓续,相互之间专业壁垒较高,协调、互补性不强;同时准入门槛较高,变相增加了赓续人才的培养难度。应和相关科研机构、高校牵头合作,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确立相关人才就业对口路径。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新媒体运营、思政课教学培训等公开课程,增加并强化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确保赓续人才的良性培养和长期发展。
第四,牢牢把握舆论主阵地,强化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当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存在着一定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叙事主体的单一导致红色资源影响力度的减弱,多数传统媒体当前仍多以所谓“灌输”式单向传播的方式输送相关内容,红色文化资源的赓续工作无法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占据新闻传播的制高点。这对将赓续红色文化与数字传播相结合,提出了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具的现实要求。这就要求传统主流媒体发挥“定音鼓”“风向标”作用,利用新技术手段,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样宣发渠道,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形势政策、成就和典型宣传,更好地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在赓续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紧扣山西发展与转型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向省外各界讲好山西故事,展示好山西形象。
用好红色资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米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赓续实践,可以从实践维度为红色资源的发扬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合理发扬米峪镇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其以新的资源赓续形式,不仅有利于加快山西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而且能够开创新时代山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系江苏省政协一般项目“发挥人民政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23JSZXL-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国成编.娄烦红色记忆——娄烦县革命斗争史资料.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
[2] 丁俊萍,王晨.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3(04)
[3] 罗亮.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
[4]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凝聚强大力量.山西日报,2023-12-30.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 210000)
[作者简介:吴静,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元钊,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