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构建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基于2010—2022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水平高水平耦合,但是协调度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提出加大生态环境发展资金投入、文旅产业标准化建设、生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 文旅产业 耦合协调 山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17-04
一、引言
促进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既是山西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探索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新路径,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战略需要,又是挖掘山西独特文旅资源、促进山西文旅深度融合、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因此,研究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大量学术成果。贾垚焱等基于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三大系统协调发展评价e/+w2SpvDZXwkLOLzz9O/BtOzpElktF20xXOzdk6EZY=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和GWR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1]。王兆峰等在构建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交互胁迫模型验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的交互胁迫关系[2]。翁钢民等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旅游—生态—城镇化态[3]。耿娜娜等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实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呈现高耦合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三系统处于高耦合、低协调向高耦合、高协调转变的特征,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的倒“V”型格局[4]。刘洋等在分析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实证两大系统相互影响,交互耦合的紧密关系[5]。综上所述,学者们大多在进行定性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实证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和指标设计对本研究具有支撑和借鉴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取
本研究生态环境和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参考之前学者研究成果[5],并且根据实际数据获得难易程度,进行个别删减和少量增补。数据来源于2011—2023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
1.生态环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主要由生态环境禀赋、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治理3个一级指标的22个具体二级指标构成。构建思路遵照学者普遍评价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状态—压力—响应”科学逻辑。
2.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成。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文旅资源丰富程度、文旅服务保障程度、文旅经济发展程度三个维度展开,从图书馆、文化机构、艺术表演、博物馆、景区、酒店等可以表征文旅经济发展程度的场所具体分析其人、物、财的旅游配置,包括33个二级指标。
(二)实证方法
1.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熵值法。本研究选用相对客观的熵值法对山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和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具体测算如下:
第一步:构建矩阵。构建原始数据矩阵:
Y=(Xij)nm,i=1,2,…n;j=1,2,…m
其中,i表示年份,j表示评价指标的个数。
第二步:标准化各指标。由于指标存在量纲差异,首先通过熵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公式(1)对正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公式(2)对负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正向指标数值越高越好,负向指标数值越低越好,为了方便起见,仍记非负化处理后的数据为Xij。其具体方法如下:
Xij+0.1,i=1,2,…,n;j=1,2,…,m (1)
Xij=+0.1,i=1,2,…,n;j=1,2,…,m (2)
第三步:确定指标比重。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指标占该层指标的比重,如式(3)所示:
Pij=(j=1,2,…,m) (3)
第四步:计算各指标熵值。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如式(4)所示。
ej=-k×Pij×log(Pij) (4)
其中,k>0时,ln为自然对数,ej≥0,式中常数k与样本数n有关,一般情况下,令k=1/ln(n),则0≤ej≤1。
第五步:计算第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对于第j项指标,熵值越小,指标值的差异越大,对方案评价的作用越大,则gj越大指标越重要,其计算公式为:
gj=1-ej(5)
第六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Wj=,(j=1,2,…,m)(6)
第七步计算综合得分,如式(7)所示:
Si=WjPij(i=1,2,…,n)(7)
2.耦合协调模型。
(1)耦合度。耦合度是主要用来测算系统间耦合协调作用程度的指标,式(8)中C为系统耦合度(即耦合系数),C越大表示系统间联系越密切,耦合关联程度越强,系统越是表现为向着有序、良性的方向发展,反之越不协调,关联程度越低,向着无序方向发展。C的取值范围为0~1。
C=2/(U1+U2)(8)
式中,C表示耦合度值,0≤C≤1。当C=1时,耦合度最大,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系统将趋向新的有序结构;当C=0时,耦合度极小,系统将向无序发展;当0<C≤0.3时,系统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当0.3<C≤0.5时,系统处于颉颃阶段;当0.5<C≤0.8时,系统处于磨合阶段;当0.8<C<1时,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
(2)耦合协调度。耦合度即C是对系统间关联程度的测度,但难以反映两个系统综合指数的大小,不排除两者发展水平都低但耦合度高的偏离实际的情况出现。因此通过构建一个耦合协调度模型,来综合分析两个系统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反映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如式(9):
D=,其中,T=αu1+βu2(9)
式中,D表示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反映两大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C为耦合度,T是两者综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者的整体协同效应,测度山西生态环境和文旅产业的整体水平情况。α、β为待定系数,考虑到生态环境和文旅产业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故借鉴通行的做法,本研究取α=β=0.5。为更直观地反映山西生态环境和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发展状况,根据D值不同,将其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为6个阶段:D<0.2表示严重失调,0.2≤D<0.4表示轻度失调,0.4≤D<0.5表示濒临失调,0.5≤D<0.6表示勉强协调,0.6≤D<0.8表示中度协调,0.8≤D<1时,表示极度协调。
三、研究内容
本文数据选取山西2010—2022年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对样本期间山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文旅产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展开。
(一)山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析
如图1所示,山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3个子系统的评价得分整体呈现曲线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波浪式上升状态,生态环境禀赋和生态环境治理则在曲折中上升发展。其中,生态环境压力快速上升发展中出现波动主要受森林火灾次数指标的年度数值不稳定影响,其他指标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禀赋发展曲折的原因是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数值起伏不定,生态环境禀赋发展缓慢是受湿地面积占比数值梯状大幅度减少的影响;生态环境治理发展曲折缓慢是受林业投资完成额占GDP的比重、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三个指标逐渐降低的影响。
(二)山西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如图2所示山西文旅产业发展水平3个子系统发展水平演变趋势,文旅资源丰富程度呈现逐渐上升发展趋势,文旅服务保障程度和文旅经济发达程度则在一定区间内曲线式缓慢发展。文旅资源丰富程度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状态,在2022年稍微下降主要受星级饭店数指标降低的影响;文旅服务保障程度的发展在2010—2012年逐渐上升,2013—2014年略有下降。2015—2019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0—2022发展水平逐渐下降,2020年下降是受到疫情客观因素影响,博物馆参观人次、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数、酒店从业人数逐年大幅度下降;文旅经济发达程度在2013年大幅度上升后一直在一定区间内发展缓慢,2014年后山西文旅经济发达程度一直缓慢受酒店营业收入和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指标逐年偏低的影响,2020年发展有降低也是受到疫情客观因素影响,国内旅游收入跌幅过半,2021—2022年发展略有回升。
(三)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结合图3和表3分析可得,山西生态环境和文旅产业在2010—2022年间,两者发展整体保持同步,两者都是在曲折中上升状态。其中,生态环境发展在2010—2012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3—2015年发展水平逐渐降低,2016—2018年又呈现上升发展态势,2019年山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下降,从2020—2022年又呈现逐渐发展状态。山西生态环境发展存在2015年和2019年有两个发展低谷,2015年山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下降与山西当年经济发展水平降低有正向关联,2015年是山西经济发展史上最困难时期,由于当年煤炭价格下降导致经济增速降低、财政收入减少,在生态环境治理投资方面的资金也相应大幅度减少,即林业投资完成额占GDP的比重、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三个指标降低。2019年山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下降与森林火灾次数增多、森林病虫害防治率降低两个指标有关联,说明森林突发性事件也是影响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山西文旅产业发展在2010—2013年逐渐增长,2014年下降到低谷,2015—2019年又呈现逐渐增长态势,2020年下降到低谷后,2021年和2022年保持2020年的发展水平。山西文旅产业发展存在2014年和2020年两个低谷,2014年山西文旅产业发展水平降低受到酒店从业人数、酒店营业收入、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三个指标的影响;2020年山西文旅发展水平降低是受到客观疫情因素影响,酒店营业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大规模下降的影响。
(四)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分析
由表3分析可得,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的耦合度(C)一直保持在0.99水平,属于高水平耦合,实证了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协同共生的关系;2010—2022年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度(D)处于0.22~0.31之间,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是协调度值逐渐增长的态势,说明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在向着逐渐协调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大系统在2010—2022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说明两者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正向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协调度不高,即两者的耦合度很高,但是两者的发展水平都不高,一直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是两者的协调度从0.22增长到0.31,说明两者整体发展还是处于逐渐向好趋势。
山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降低主要因素为生态环境禀赋中人均水资源和人均耕地资源不稳定,湿地面积梯度减少;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力度减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突发性事件发生不稳定且增多。山西虽然被称为“华北水塔”,但是受到地形和气候影响,人均水资源和人均耕地资源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制约生态环境发展。山西湿地资源匮乏且存在退化问题,主要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农业过度开垦的影响。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减少表现为林业投资完成额占GDP的比重、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分别从2014年、2013年、2012年开始呈现逐年减少的状态。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突发性事件不稳定且增多则说明灾害综合应对水平有待提高。
山西文旅产业发展水平降低主要受酒店行业持续多年发展不景气和疫情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降低两方面的影响。山西酒店业发展低迷表现在星级饭店数、酒店从业人数、酒店营业收入、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指标逐年减少。山西酒店发展水平逐渐降低不排除酒店评星热度降低、AI智能科技介入用工需求减少、煤炭价格下跌山西整体经济不景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说明山西整体文旅市场不活跃导致酒店等相关旅游接待部门发展受限。
(二)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第一,山西生态环境发展要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四方参与、联动保护、协同治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市场主体投入资金,公民生产生活践行环保理念,社会公益组织发挥宣传作用。政府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制定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出台生态分类补偿制度等相关环保制度;构建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的PPP发展模式,借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发展契机,积极争取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关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大环保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建设,提高森林灾害综合应对水平。
第二,山西文旅产业发展须向优质优价方向转型,通过文旅产业标准化建设,提升酒店、餐饮、娱乐、交通、购物、景区等旅游服务品质,不断优化旅游配套产品和服务,分批次培育优质景区、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晋菜晋味品牌、开发文化娱乐精品、宣传推广山西文旅、提升山西文旅品牌。尤其在酒店行业,要以标准化规范酒店行业秩序,政府对参与星级评选的酒店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助,以此加大酒店软硬件条件更新改造力度,促进酒店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开发新兴特色酒店,注入新质生产力,在酒店服务中加入机器人等智能化科技装备,优化升级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增加顾客体验便捷性、舒适性、满意度;加强酒店员工服务质量培训,使酒店员工服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第三,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是相互影响、共生共荣的高度耦合关系。两者实现高水平协调发展可以结合山西文旅康养建设,通过开发生态文旅示范区,以森林康养、自然研学、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文旅形式盘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环境资源,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相互转化,使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都得到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W188。]
参考文献:
[1] 贾垚焱,胡静,刘大均,等.中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03):620-631.
[2] 王兆峰,陈青青.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验证及协调效应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11):2581-259
3.
[3] 翁钢民,唐亦博,潘越,等.京津冀旅游—生态—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与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21,41(12):196-204.
[4] 耿娜娜,邵秀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J].经济问题,2022(03):13-19.
[5] 刘洋,许继红,刘媛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24(02):105-112.
(作者单位:太原学院文化与旅游系 山西太原 030032)
[作者简介:刘洋,太原学院文化与旅游系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