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培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4-09-26 00:00:00汪霄赵登梅
经济师 2024年9期

摘 要:贵州,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的地方,近年来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文章以贵州省生计脆弱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深入贵州省多个典型县、乡、镇、村实地走访调研,并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职业院校管理者、社会培训企业管理者、就业创业培训导师、生计脆弱群体代表进行访谈,旨在全面深入了解其就业创业培训面临困境。调研结果显示,贵州省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培训面临培训政策实施效果待加强、培训市场开放程度待深化、培训成果与现实需求有差距三个方面困境,为更好提升该群体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其良好就业创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就业创业 职业培训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15-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全国就业总量压力空前,就业环境竞争激烈,市场对劳动力质量及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局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将保居民就业和保基本民生纳入国家战略重要内容,多次批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贵州是全国少数实现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之一,劳动力资源充裕度高。它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2020年底,才实现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经济增速在全国范围内表现突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高、技术能力不强,劳动力外溢输出严重等问题。综合来看,贵州省经济形态转变所带来的产业发展与就业矛盾具有一定典型性。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贵州省有高校毕业生27万余人,有60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18.9万农村劳动力返乡成功,有数量庞大的退伍军人群体需要就业或创业,其次,有190万左右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户在搬迁后就业质量水平处于较低状态[1],或考虑二次就业创业。基于上述群体都具有“生计脆弱性”的共同特点,本文将他们统一归纳为生计脆弱群体(主要指具有基本生计安全风险的社会群体,具体包括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人员群体。),便于研究解决该类群体在就业创业培训方面存在的共性矛盾。研究上述群体就业创业培训面临的困境并提供对策建议,旨在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目标或稳定就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计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培训现状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背景下,贵州省尤其重视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工作。近年来相继出台文件,不断强调要加强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健全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生计脆弱群体的就业创业渠道范围。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贵州出台实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4”政策,城镇新增就业61.7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4%,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84.34%。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2.37万人次,完成退役军人接收安置任务,省外务工人员总量保持稳定。[2]

通过资料整理发现,贵州省针对生计脆弱群体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内容种类丰富,并针对不同类型培训设置了多种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开。比较典型的有:为缓解就业而开展的符合省域经济发展需求的行业岗位就业技能培训;为促进创业,依托“马兰花创业计划”等创业项目而开展的创业培训;为“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品牌创建而开展的实用技能人才培训。

三、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培训面临困境

为深入了解贵州省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培训面临困境,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设计发放1000份问卷继续了解贵州省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培训情况,经过统计,问卷有效回收率达89%,采用SPSS 24.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17,效度0.891,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此外,分类对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职业院校管理者、社会培训企业管理者、就业创业培训导师、生计脆弱群体代表实施深入访谈,旨在全面深入了解困境成因,通过数据整理归纳,最后,将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培训面临困境总结如下:

(一)培训政策实施效果有待加强

一是政策宣传效果一般。在“就业创业政策知晓度”的调研中,有70.4%的人表示对相应政策几乎不了解。据悉,虽然目前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培训宣传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忽略了生计脆弱群体具有受教育程度低、工作经验不多、接受能力弱、易流动等特点[4],并未注重针对培训项目及对象分类宣传,且宣传形式不够丰富,存在宣传覆盖面不高、讲解不够深入等问题。二是协调联动机制不畅。访谈结果反映,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涉及人社、财政、教育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这些部门在资金利用、监督管理、培训组织、项目申报等多个方面往往出现各为其政,缺乏协作精神,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监督管理落实困难。主管部门往往将培训合格率作为考核主要标准之一,但不少培训机构反映,因客观原因生计脆弱群体参与培训流失率大,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考核标准以及监管机制,各培训机构严格要求反而没有市场,催生了培训灰色产业链,存在“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二)培训市场开放程度有待深化

一是培训市场信息不对称。据悉,生计脆弱群体信息获取渠道较为狭窄,特别是群体中的退役军人和高校毕业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一些培训机构常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他们,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透明性。二是职业院校培训动力不足。就省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参与社会化培训市场数量较少,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大部份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正规学历的招生、教学以及科研实训管理上面,且不同程度存在资源紧张情况,在社会培训上有心无力。三是市场良性竞争秩序不佳。尽管政策导向要求各地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办学,但整体市场竞争并不充分,导致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据公开数据显示,贵州某市人社部门公开遴选职业技能培训市级定点机构10家,但大部分培训业务被当地有背景的大型培训机构通过并购、扩张等手段形成市场垄断,挤占了其他培训机构市场发展。

(三)培训成果与现实需求有差距

调研反馈,在“您认为当地在生计脆弱群体培训方面,哪些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时,大家分别提到加强培训针对性、就业指导实际化、岗位数量少等频率较高。有众多生计脆弱群体将就业机会及薪酬水平作为是否参加培训的关键考量指标。一些培训机构反映,由于经济转型发展,产业不够丰富,本地就业岗位有限,薪资水平较低,因此确实存在就业供需矛盾问题。其次,在众多培训机构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一旦培训课程标准完成备案,这些机构日后主动投入资源更新培训课程标准并实施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趋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培训内容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脱节,影响培训效果。

四、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对策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贵州省作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要想提高生计脆弱群体生计安全度,还需从政府、社会、公众等角度综合考虑,积极探究多元主体协同推进构建专门针对生计脆弱群体就业创业培训体系,真正做到保障培训惠民性,提高培训针对性,强化培训实操性,加强“培训—就业·创业”岗位或机会前置性,才能让愿意就业创业的人好就业创业,让不愿意就业创业的人乐于就业创业。

(一)政府角度

首先,要持续研究实施各种就业创业政策,并重视宣传教育效果。在外部市场环境不好、失业率不断增高的情况下,政府尤其要制定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提振公众信心,加大鼓励社会生计脆弱群体参与职业培训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特别要重视社会生计脆弱群体中的下岗失业人员、意向二次就业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持续拓宽职业培训对象范围。其次,要放宽培训市场,提高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力度。政府要从宏观上促进培训市场公平竞争,生计脆弱群体职业培训的主体应以职业院校为主,要借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在职业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再次,要加强监督就业和培训的对口性,分层设定相应考核指标,督促培训主体加强市场调研定期报备教学资料,持续修订完善生计脆弱群体培训方案,才能促进教学质量以及培训效果提升。最后,要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扎根,助力本地人才发展。就业创业市场供需不匹配是导致生计脆弱群体发展停滞不前主要因素,若能招引更多具有高附加值且适宜本地产业发展的企业在当地发展,加强就业岗位以及创业机会供给,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推动解决相应的社会矛盾。

(二)社会角度

从培训主体分析,无论是社会培训机构或是职业院校继续教育培训,都要持续加强社会调研力度,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充分考虑生计脆弱群体特点,分层次优化就业创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实践、教学方式、组织评价等多方面强化工匠技能导向,突出就业创业优先导向,加快实施培训管理改革,如:某些职业院校在针对类似群体培训时实行弹性学制、单独编班,采取灵活多元、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中授课与分散教学交叉,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配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5]对于企业来说,要拓宽思路,强化“以企托培”,主动加强与社会培训主体合作,设立培训定向就业班级,主动将企业的金牌技工、新兴技术、技能标准、产业经验、岗位要求等元素融入培训管理当中,通过职业培训,专注生计脆弱群体职业能力建设和开发,以此将生计脆弱群体导向就业和创业,实现反贫困的目标。[6]此外,建议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政府应鼓励并指导当地培训主体联合成立市级层面就业创业培训联盟,为市级以下就业创业培训相关企业、院校、专家、导师提供培训、交流和服务平台,便于及时沟通解决行业内存在矛盾,促进行业竞争环境规范有序。

(三)个人角度

首先,生计脆弱群体要全面认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客观分析了解自我就业创业能力水平较低的原因,取长补短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考虑现实环境,懂得迎合以及利用政策夯实自身基本功,提高职场竞争力;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思想,重视人生规划,提前拟定就业创业中的第二行动计划。其次,要端正态度积极参加培训并主动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技能培养,在学习中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逐步成长。最后,要坚定目标,不怕辛苦多方位锻炼实践。科学管理自我人生目标及工作目标,按计划认真完成每一次工作任务,保持自信,不轻言弃;多方面积累实践经验,利用培训或学习机会深入技术一线,学会良好维护技术专家或培训导师关系,不耻下问,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导向的贵州职业培训体系建构研究》(编号:2022A014)。]

参考文献:

[1] 黄盈盈.贵州省易地搬迁人口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大学,2023.

[2] 人民网.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4-02-18]http://gz.people.com.cn/n2/2024/0218/c409934-40747527.html.

[3] 赵福豪,黄海燕.贵州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测度及其动因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7(05):43-49.

[4] 张毓芯,彭立平,欧发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价[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3(08):138-142.

[5] 汪霄,蔡迪.浅析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类人员”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22(4):123-125.

[6] 瞿连贵.职业教育反贫困的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1.

(作者单位: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毕节 551700)

[作者简介:汪霄(1993—),女,彝族,贵州大方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赵登梅(1974—),女,汉族,贵州金沙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