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最新要求,业内对商业银行研究型审计工作理论开展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但对全流程审计讨论与实践研究较少,文章结合银行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型审计工作初步总结,结合新形势下审计工作挑战,对未来研究型审计进行展望和路径探索。
关键词:全流程 研究型 审计 银行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103-02
一、引言
新时代、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随着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研究型审计工作不断推进,目前已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高校得到积极响应,相对而言,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实践较少,尤其是全流程审计研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某大型上市农商银行研究型审计为切入点,从研究型审计实践出发,结合新形势下审计工作挑战,对全流程研究型审计进行展望和路径探索。
二、研究型审计内涵
从狭义上讲,研究型审计是将研究课题纳入审计工作中,在课题研究中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实现审计理论和实践双重的创新驱动。从广义上讲,研究型审计注重审计工作的调查、研究、分析,探索审计内容的本质及规律。
研究型审计是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能够促使审计人员思维观念转变,从多个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审计工作效果。科学性、战略性、系统性是研究型审计的三大特点。
三、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某大型上市农商银行积极探索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践中,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于计划制订、项目检查、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围绕审计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项目计划、审计实施、技术手段、专项课题等研究,力求做到“精、全、准、深”,全面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一)加强立项研究,让审计内容“精”起来
注重立项研究,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时,紧扣“监管重点、业务难点、风险要点、内控盲点”,筛选出对银行战略实施、转型发展、风险防控有重大意义的选题进行精准立项。如针对三三四、影子银行等监管要求,对同业业务、委外业务进行重点审计;根据金融市场业务的重要性及复杂程度,对债券投资、衍生品业务开展审计;围绕重大政策措施,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审计;根据业务新业态,开展互联网贷款审计等。
(二)开展全流程研究,让审计程序“全”起来
1.审前分析阶段。做深政策解读,全面收集与被审计内容相关的政策、法规及行业规则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手册,明确审计目标、内容、重点;研究行业环境,把握风险发展趋势,对银行同业年报数据、业务指标等进行收集、对比分析。如,银行在年度理财业务专项审计、负债质量专项审计项目中,通过做实审前研究,做到审前有的放矢,审计重点了然于心。
2.审中实施阶段。对异常情况反映出来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研究,将审计发现结合经营目标、规章制度、风险程度进行综合研判,查找表象背后体制机制问题。如,当发现某项新业务的制度发文流程存在缺陷时,进一步剖析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情况,是经办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还是规制中的管理盲区,通过层层穿透,揭示问题根源,并提出相应管理建议,推动制度体系完善。
3.审后报告阶段。对审计结果运用进行研究,加强总结提炼,定期对各类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梳理,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形成审计案例,剖析问题深层成因,提炼出富有价值性和适用性的审计建议;加强整改研究,穿透跟踪整改结果,核查整改现状,逐项对账销号,提升整改实效。
(三)借助科技手段,让问题定性“准”起来
研究运用新型大数据审计手段,加强对比分析,关联分析、趋势分析,利用审计系统,贯通多项数据信息,运用审计技术方法辅助实现问题查证思路,强化数据工具利用。如,通过理财业务销售特点,设置模型,结合调阅双录录像方式,发现过度服务、代客操作等违规问题。利用审计模型,发现个别贷款逆流程放款、非零售评级信息不准确等情况。据统计,该银行2023年度使用审计模型的项目占比73%,通过模型发现问题的项目占比52%。
(四)强化课题研究,让审计立意“深”起来
1.时事热点及时研究。2022年,国内某些小型银行取款事件发生后,审计人员敏感判断出该事件必定会引发公众、监管对相关领域业务及管理状况的关注,及时在审计项目中将附属子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纳为重点;原油宝、海外衍生品爆仓事件发生后,审计及时进行案例剖析,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分析对商业银行业务影响,评估后续审计工作重点;对于2023年国外某银行破产事件,从内外部因素等不同方面总结案例发生原因,并逐条研究分析审计工作方法等。
2.重要政策全面研究。对于近年颁布的重要监管文件,如表外业务、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资本管理办法等,进行深入全面刨析,领会政策意图,形成监管文件解读材料,分析对审计实务影响,紧跟趋势变化,为后续审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战略实施深入研究。近年来,内部审计在实践中开展了交易行为管理研究、附属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司客户价值分层管理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系统性重要银行与新战略期授信高质量发展转型研究等,通过各类课题研究,体现审计咨询价值。
四、研究型审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研究型审计面临挑战
随着银行业转型发展,业务推陈出新,外部市场要素价格波动加剧,数字时代信息扩散迅速,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别多样,相互交织,审计内涵以及外沿扩大,预计未来研究型审计工作将面临更多挑战。
挑战一:研究型审计向纵深拓展,贯彻于每个项目始终,要求对业务理解更深,对风险理解更透,对问题捕捉更准。
挑战二:审计工作对经济节点、宏观形势判断更为准确,对银行战略价值定位理解更深。
挑战三:未来工作量的提升,要求审计项目投入产出效率更高,审计方式手段更优。
挑战四:审计人员素养提升,对“专业化、数字化、系统化”的研究型审计人才需求更迫切。
(二)未来实践推广建议
1.探索全流程审计研究实践推广。一是做好审前调查研究。把握宏观焦点,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的研究和思考,深刻领会中央决策意义和实践要求;研究监管导向和政策红线,自觉融入大局,积极服务大局。把脉经济节点,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货币政策导向,结合不同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判断主要风险类别,针对性开展审计。掌握审计对象核心,以研究的视角对审计对象的业务状况、履职情况、风控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到审计对象的核心,进行全面“画像”。二是加大审中评估研究。厘清审计重点。根据监管政策、市场环境、战略核心、业务发展、管理手段的变化,确定审计重点,评估管理难点。如在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审计中,抓住压力测试核心,将各类风险管理统筹考虑,分析情景设置完整性、合理性、前瞻性。研究问题定性与成因,将审计发现作为课题,钻研问题反映的体制、机制、执行、沟通等方面的成因,进而提出更有深度、更具科学性、实践性的审计建议。三是推动审后整改研究。按照“全覆盖、重长效、闭环管理”的目标,分析整改属于“就事论事、举一反三、体制机制”哪个层级,评估是否落实源头整改、系统整改,防范类似问题屡查屡犯。研究整改成效,分析整改工作推动被审计对象修订制度、改进工作机制、夯实风险管理、升级系统功能的情况,从而推进管理提升。四是形成多维研究体系。注重时事形势和新兴课题研究,如,分析研究数字化背景下预期管理、交叉风险管理、模型风险管理等前沿课题;评估新系统上线、新业务流程、新管理模式等新业态管理情况等。注重复盘和同业调研,对重要项目及时、全面复盘,寻找不足点及改进点,提炼固化经验,提升内审履职效能。进行同业调研,加强同业间交流,了解同业在研究型审计中的良好作法,借鉴他山之石,助推本行研究型审计工作。
2.持续夯实研究工作质效。一是拓宽项目广度。对外部风险趋势、监管风险提示等热点信息进行捕捉,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对增长较快的机构、业务、人员予以重点关注。开展战略执行情况审计。在审计项目中,从全局、长远和根本上评估战略执行情况,排摸战略落实堵点、难点,分析经营管理情况与战略匹配度,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贯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之外,关注公司治理、声誉风险、交叉风险等领域,形成全方位、多维度审计监督体系。二是延展项目深度。关注经营实效,如,分析形成特色经营模式时,是否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做到双线并重;关注是否根据周期变化,择优选择行业、客户,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内控管理审查,关注架构设置合理性、考核办法科学性、制度执行有效性、风险监测独立性等内容。践行审计咨询服务职能,结合内外部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出具管理建议书,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三是提升审计精度。推动科技赋能,结合审计信息系统,推进模型应用,注重技术方法深化,提升分析质效,加强对重点业务洞察能力,实现“数智化”转型。形成审计数据平台,按照共享共用原则,拓宽数据范围,整合跨条线数据,便于审计人员采集、分析数据。推动数据分析工具深度运用,提升对业务领域数据、指标捕捉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多维应用场景。
3.提高内审人员研究能力。一是转变审计思维。深化对研究型审计共识,培养研究型思维,不断更新、完善研究型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为研究型审计奠定能力基础。二是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根据审计工作“范围广、专业强、变化快”的特点,审计人员应增加宏观政策、业务产品、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知识储备,以提升政策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审计专业能力,树立风险审计理念,要善于利用“外脑”加强学习研究,实现“我要做”到“我能做”的飞跃。三是探索研究型审计人才体系培养。制订个性化培训方案、创新培训和实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分层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以学促用,努力培养一支能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五、结语
商业银行研究型审计工作实践,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目前研究型内部审计正在初步探索中,建议结合审计工作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深度、实践厚度,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与咨询服务的层次,以赋能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晏维龙.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几点认识[J].审计观察,2021(11):34-40.
[2] 刘雷,李玲焰,冉洪川.开展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22(05):25-28.
[3] 李曼,史妍.研究型审计思维下银行审计目标的实现路径[J].审计观察,2023(01):47-51.
[4] 张君儒,李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强化总行本部内部审计方法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22(02):54-57.
(作者单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11)
[作者简介:魏韡(1978—),女,汉族,上海人,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审计。](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