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

2024-09-26 00:00:00黄小芬
经济师 2024年9期

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数据的快速增长促使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同时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而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维持科学经营的重要举措,如何借助大数据实现对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是当前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对相关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 企业 财务会计 预算管理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072-02

一、引言

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能够指导企业科学决策,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但就目前实际而言,尽管部分企业逐渐认识到大数据对自身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两方面影响,但未形成一定应用意识,导致大数据作用与价值难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难度较大[1]。本文首先对大数据对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影响分别展开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大数据对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是大数据会影响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数据来源。现阶段企业会计核算数据受大数据基本特征影响其来源相对更为多样、更具多变性,其中包含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若应用传统核算方式,不仅包含的数据量大,同时容易产生人为失误,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借助大数据手段对两类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算法应用明确两者联系与差别,提升会计数据来源核算精准性。二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大数据环境,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偏低的业务,以减少人工操作,在此基础上企业所花费的人工成本明显降低,尤其将大数据与企业财务会计结合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财务数据信息快速识别处理,减少甚至避免人工失误,促使财务数据与会计信息处理速度提升[2]。但另一方面,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会计数量庞大且内容繁多杂乱,并且财务与业务部门融合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部分财务会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与大数据信息化操作能力较为不足,导致数据信息处理质量与效率较低,不利于企业决策科学、有效进行。

(二)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是对预算编制的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可通过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财务会计大数据平台,并利用平台快速、精准将企业年度预算目标传达至各部门,而各部门则可基于此编制本部门预算目标。另外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通过大数据财务平台能够为其提供更多数据资料基础,从而fJNj37NMoo1AxvW7dlfeRbBQIS/zAFBLbxW1qbHMyFM=帮助企业合理展开预算编制,并根据所收集信息实时调整预算。二是影响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预算管理是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大数据发展支持推动下,现阶段企业预算管理越加信息化、智能化。即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通过构建预算管理数据中心,并借助其收集内外部各方面数据信息,如企业历史数据、同行业其他企业数据等,以此形成数据网络,为企业战略发展与决策管理提供关键依据。三是对预算执行的影响[3]。预算执行是企业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以往在展开预算执行时,容易因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充分等导致预算执行缺乏彻底性、预算管理难度加大等。而基于大数据环境,在企业可充分借助大数据、云会计技术构建多维度预算管理模型,降低人为因素等产生的偏差、失误,尤其能够及时对预算合理调整,以指导预算执行工作顺利开展。

三、大数据下企业财务会计创新发展对策

(一)构建数据管理平台

促进数据有效融合是大数据的重要价值体现,大数据下各类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得其具备收集、整理、存储、分析与利用等多功能,并且使得数据呈现海量规模、多样性、多类型特征。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深入分析财务会计,掌握企业日常运营规律与实际情况基础上,为其后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充足数据支撑。但确保大数据这一作用价值充分发挥,要求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搭建与之相符的数据管理平台与操作系统,为大数据与企业财务会计的融合奠定基础[4]。为此一方面需加强完善大数据管理平台功能完善性。即在建设企业财务会计数据管理平台时,应做好充分调查分析,把握企业未来会计发展趋势的同时明确其对数据管理平台的要求,进而使构建的数据管理平台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尤其在建设过程中应确保平台系统的信息交流以及数据处理等基础功能。二是保证大数据管理平台安全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量持续扩大的同时信息数据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更是企业会计财务数据管理平台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此企业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平台系统维护,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定期更新升级,提升其实际安全性。

(二)充分挖掘新数据资源内在价值

数据分析与处理不仅是大数据的重要内容,同时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潜在信息、数据的挖掘掌握企业发展规律,并为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一定数据基础,以帮助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经营目标。一是需帮助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工作理念,引导其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价值。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层自身能够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并树立信息化思维,于此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就大数据、数据资源挖掘、大数据对财务会计工作的价值与作用等展开广泛宣传,加强企业财务人员思想认识以及对大数据重视度,并能创新改革理念,将大数据与财务会计工作充分融合[5]。二是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信息数据挖掘能力的培养,包括定期培训其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技巧,提升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为确保培养效果,企业还需将财务会计人员信息数据挖掘能力纳入考核评价中,以考核结果制定科学奖惩制度,鼓励并激发财务会计人员数据资源价值挖掘积极性。

四、大数据下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预算编制体系的构建

1.确定预算目标。大数据下编制预算体系的前提则是确定科学预算目标。但预算目标在制定时通常包含多个方面,涉及较多环节与内容,为满足预算控制要求,不仅需要加强预算目标完整性,还应提升预算目标准确性,从而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为此,为使预算编制体系科学性与合理性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需充分把握企业战略目标,全面分析现阶段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目标与实际趋势等,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和技术收集整理内外信息数据,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同时制定预算目标,以科学指导后续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展开[6]。

2.规范预算编制流程。以往预算编制流程通常是应用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的方式完成编制,相对而言,这一流程较为固定化,若在编制过程中存在问题需层层审核,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与人力资源。而在大数据应用下,可进一步对预算编制流程简化,借助信息化技术保证其规范性。对此,大数据支撑下在规范预算编制流程时,要求相关人员需注重对预算编制方案、项目等相关要素进行重构,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等简化预算编制流程。如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人员通过财务会计大数据平台收集有关预算编制相关信息,在编制时加强与各部门、各人员沟通交流,就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形成全方位化编制流程,提升预算编制效率的同时提升编制质量。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预算数据反馈分析与整理,根据结果对预算编制目标合理调整。

3.编制科学预算方案。预算方案编制是企业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预算方案的编制通常需要收集较多数据资料,在编制时的数据分析均是以人为主,不仅工作效率低,同时在分析处理时容易出错,从而影响预算方案准确性与有效性。对此有必要在预算方案编制时合理应用大数据,加强对大数据、云会计平台等应用,借助信息化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即在平台中预算编制人员与各部门联系沟通,对各部门预算目标进行合理收集与整理,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财务预算方案模型,并在模型中确定每一项目开支范围、内容与金额,对特殊预算需列出详细说明。除此外将编制的预算模型通过大数据财务会计平台实现共享,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并对编制的预算方案不断改进,使其科学合理化。

(二)预算执行体系的构建

1.加强预算审批。预算审批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预算规范执行的前提基础。通常情况下,预算审批多是由企业管理层完成,但需注意:首先应明确预算管理风险节点,并加强对其管理控制,根据风险类型、风险程度以及风险产生的影响等确定各风险节点具体负责人以及相关责任内容,以此降低风险发生率甚至避免风险产生[7]。其次重视防控工作,即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级审批人员工作职责权限范围与审批内容,防止出现重复审批或越权审批等不良情况。最后在预算审批时,应尽可能应用大数据平台完成审批,以提升整个预算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度,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预算审批实施监督,保证审批公开合理性。

2.规范预算控制。大数据下规范预算控制,要求企业能够充分应用大数据、云会计平台强化对企业预算的有效控制。首先在大数据等各种平台系统应用下,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完成各项经济活动,若存在预算不足等情况时,预算管理人员应及时利用平台、系统与各部门进行交流,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防止超出预算。其次借助大数据平台完成对各项工作以及重要风险节点的监督控制,即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并提前就各种风险制订应急预案,在风险产生时,以风险预案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确保预算处于可控范围内。

3.注重预算分析与调整。在企业实际运营发展过程中,若财务预算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则容易产生经营危机。大数据下各种数据化手段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深入分析提供了一定支撑。因而,这就要求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展开分析时能够加强对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信息处理功能的应用,在整合信息基础上进行分析以此获得更多、更新数据,同时以大数据搜集市场信息,据此分析预算存在的不足或与实际不符的部分,并通过平台系统等与各部门交流协商,完成企业财务预算的调整。

(三)预算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保证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工作的顺利展开,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构建科学合理预算评价体系,以考核评价激发人员积极性,从而促使预算管理体系价值作用充分发挥。一方面在预算周期结束时,进行考核的工作人员需确定具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内容,尤其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考核,并在考核中纳入其对大数据应用情况,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与大数据的充分融合,在此基础上注重对考核结果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并借此鼓励各部门、各人员参与到预算编制与管理各项工作中。另一方面注重并规范预算执行结果评价。在对预算作具体评价时需要相关人员就预算执行效果及其目标对比分析,在总结两者存在差异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有关财务会计数据整理分析,全面收集行业信息数据及企业相关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预算执行结果评价提供精准数据基础。

五、总结

综上而言,大数据时代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发展,但同时加大了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难度,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风险加剧。为缓解甚至避免这一情况,有必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积极作用,借助现代化先进技术促进企业财务会计转型升级,提升预算编制、执行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宏志.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数据可视化的有效路径分析[J].中国产经,2023(18):104-106.

[2] 王子晨,徐劭珩.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3(27):46-48.

[3] 曾小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08):157-159.

[4] 刘雨亭.“大数据+云会计”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3(03):50-52.

[5] 邓琳,张秀莉.“大数据+区块链”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22(36):149-151.

[6] 李晓燕.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J].公关世界,2022(19):91-93.

[7] 徐伟.“大数据+云会计”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分析[J].当代会计,2020(05):19-20.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0)

[作者简介:黄小芬(1985—),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教师,研究方向:管理会计、大数据财务分析。]

(责编: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