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市场环境复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用工环境以及形式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加剧了劳资双方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劳动合同是规范用人双方行为的准则,为了减少劳动争议,必须重视员工劳动合同管理。文章基于社会保险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借此提出了管理对策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员工劳动合同 问题 劳动合同法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020-02
引言
劳动关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利益关系,是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劳动力雇主和雇员所形成的一种关系。就本质上来讲,劳动关系管理是指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程序化地管理,用于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从而实现双方共同利益。在劳动关系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素为,劳动力雇佣方和劳动者,两者缺一不可,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而在上述两方之外,还存在一个第三方,即政府或机构,只有三方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案例及问题分析
2023年5月,李某到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应聘,岗位为文案编辑,试用期为3个月,在此期间,该公司与李某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在此期间,该公司并没有给李某正常缴纳社会保险,直至3个月后,试用期结束,在8月份才正式缴纳社会保险。由于该行为与劳动合同存在出入,李某向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必须补齐试用期3个月的社会保险费用,最终,由劳动保障部门下发仲裁结果,即劳动保障监察期限改正指令书,规定在7日内,该公司必须为李某补缴3个月试用期内的社会保险费用。
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劳动法旨在调整和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仅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各个环节的规定,也涉及到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工资福利等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劳动法作为社会法的一种,其立法宗旨在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规定,应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即“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也就是说,一旦合同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必须按照合同相关规定,按要求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中,从用工之日起便建立了劳动关系,因此,在本案例当中,李某和该公司的劳动关系是从进入公司工作开始计算,那么,这种劳动关系与员工是否在试用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不管劳动双方是否在试用期,都存在真实、有效的劳动关系。加之,李某入职后,即在试用期内便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建立劳动关系,为此,用人单位须在用工之日起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就当前现状来讲,试用期未缴纳劳动者社会保险费的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甚至当员工工作1年后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据调查发现,很多员工都说,在试用期内,并没有享受与企业正式员工同等的薪资、福利待遇,往往工资较低。这一问题,是普遍现象,且很难避免,就目前来讲,尚没有很好解决员工试用期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试用期也是员工劳动合同期间的一部分,而试用期的存在意义是公司和员工之间的相互考察,通过试用期可以让员工更好地了解公司情况,让公司更全面地考察员工的能力,在此期间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的同时,同样存在双向选择的一个时间。若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或故意延长试用期期限或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规定不符,是有悖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
二、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对策
针对当前员工劳动合同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可从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及解除等方面入手,结合劳动管理理论和劳动法相关知识,加大管理力度。
(一)完善劳动合同签订事项管理
在案例中,李某的诉求主要是试用期内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究其原因在于公司员工劳动合同存有问题,为此,在劳动合同管理中,首先要规范劳动合同文本。按照员工所在岗位、部门有针对性地划分合同类别,通过法务部门或外聘专业人士彻底清查劳动合同条款,查看是否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全面修正那些岗位职责不明确、工资工时休息休假不合理、社会保险缴纳不清晰等问题,签订符合法律法规、满足公司发展需求的劳动合同文本。其次要设置合理的劳动合同期限。目前,在劳动合同期限方面,多以企业自身特点为主,针对不合格的员工,均以短期化劳动合同居多,甚至在试用期方面,很多公司也会采取1~3个月不等,首次签订多为1~2年,续签则会根据员工考核情况,考虑是否续签,其中3~8年较多,当达到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之后,甚至会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论采取哪一种劳动合同期限,均要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同时,还要做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数量的合理控制。
(二)规范劳动合同履行与变更事项管理
1.优化劳动合同履行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劳动合同履行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劳动合同监督和评估机制。企业应定期审查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双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纠纷,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第二,完善劳动合同的激励机制。企业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和劳动特点,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晋升通道和培训机会等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通过设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劳动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第三,提高劳动合同的约束力。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不得随意违反合同约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对于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劳动者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劳动者也应自觉遵守劳动合同约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规范劳动合同变更流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员工需求的不断变化,劳动合同变更成为常态。为了保障劳动合同变更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变更流程。要求明确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和条件,确保变更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变更程序,包括变更申请、审批、通知和执行等环节,确保整个流程清晰透明、易于操作。一旦出现劳动合同变更问题,需要保证劳动双方意见统一,均愿意变更劳动合同,并签订新的劳动合同。若意见不统一,则需再次协商,直至达到双方满意,但必须保证签订的劳动合同变更协议符合相关法规,充分体现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性。
(三)加强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事项管理
大量实践证明,在劳动关系当中,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是最易产生劳动争议的环节,与企业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了保障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必须加强相关事项的管理。要求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做到依法办事,在尊重员工个人意愿和保障企业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友好协商,达成一致。
此外,在员工劳动合同管理中,还涉及劳动合同终止事项管理。例如,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便可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劳动者死亡等。相对来讲,劳动合同终止时所引发的劳动争议不大,主要集中于员工离职前的交接工作内。这种情况下,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既定管理流程做好各项事项,保障交接工作质量,确保所使用物品或公司相关财务等完整,若损坏公司财务,需做好追责处理。
三、员工劳动合同管理保障措施
(一)提升劳动争议防范和处理水平
在社会保险的视角下,提升劳动争议的防范和处理水平,是企业保障员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步骤。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纠纷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法律咨询服务和争议解决渠道。这样一来,当员工在社会保险缴纳、待遇享受等方面与企业产生分歧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寻求解决方案。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发放法律宣传资料等方式,使员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加强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组织和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对于员工劳动合同管理而言,加强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组织和制度建设意义重大。为此,公司必须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因人员配置不当导致的劳动争议。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风险无处不在,且不可避免,在劳动合同管理中,风险防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加大劳动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力度,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完成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各个环节。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在招聘阶段,必须对员工进行背景调查和资格审查。在劳动合同签订前,对于员工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和信用状况等情况必须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保证员工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资格和能力。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劳动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保险的视角下,如何减少员工劳动合同争议,如何加大劳动合同管理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员工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包括多个环节和内容,如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流程,劳动合同履行和变更管理等等,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均会对劳动合同管理的整体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必须完善社会保险体系,降低员工的后顾之忧,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这样才能推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才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甫希,程延园,冯娇娇.《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灵活性的影响——基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的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01):95-105.
[2] 徐鹏翔.基于《劳动合同法》的企业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的制定[J].人力资源管理,2018(03):410-411.
[3] 韩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问题的体现、成因及应对策略[J].法制博览,2023(30):136-138.
[4] 何文婕.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有效防范与应对劳动争议风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07):143-145.
(作者单位: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滑县 456400)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