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语言的经营与构建

2024-09-25 00:00:00邹建军
现代艺术 2024年10期

《晏阳初》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不是谁想写就可以写出来的。苗勇创作这部作品,前后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五易其稿,才正式出版。出版前,两次因焦虑症住进医院,可见其中的艰辛。作家苗勇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一部重要文学作品?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被提出后,许多重要学术著作的外文译本应运而生,但以中国人物为主题,且真正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却并不多。由苗勇著,2021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正是实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创作成果之一。

《晏阳初》是一部什么样的奇书?我认为《晏阳初》是一部具有传奇性与神秘性的文学作品。首先,它不是一部以研究“晏阳初”为主要目标的学术论述;其次,它不是一部关于一个人的年谱或是年表;再者,它不是一部真正的“非虚构”叙事作品,虽然其主要的人物及其故事情节在历史上都有据可查,但是作者不是以历史纪实的方式来进行叙述,并非完全与历史一一对照;最后,它也不是一部报告文学,它没有像报告一样将晏阳初从出生到过世的每一天所发生的故事平铺直叙,而是有所取舍、有所想象、有所构思。这是一部关于历史人物晏阳初的传记小说,是以小说的笔法为主而进行的,然而也不全是作者的想象,更没有凭空捏造的人物与事件,也没有脱离历史与时代的议论与抒情。本书的叙述不受人物与历史本身的限制,从而充分地发挥作者本有的才情,描写与讨论了许多重要的相关问题,如世界范围内的平民教育问题,中国与世界乡村的改造问题,晏阳初身上的人道主义与西方基督教传统碰撞的问题等。也正因为如此,才让这部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性与艺术性,作者也可以用具有自我个性与特色的话语方式,讲好这个历史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及其故事,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作者把晏阳初身上的传奇性与神秘性挖掘出来,并以文学的方式告诉每一位读者他传奇一生中所踏过的土地、筑下的成就,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这一切在旁观者看来不可思议的举措,让这本书具有强大的探索性与很强的可读性。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大家与社会活动家,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乡贤,是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从中国西南很偏远的小地方——四川巴中走出去,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并非豪门大户,只是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而已。由于特殊的原因,他才有机会到往更高的平台,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舞台,成就了伟大的人生。晏阳初认为对于苦难的认识是他人生的动力,所以他选择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只不过他所从事的不是高等教育,也不是初等与中等教育,而是为许多人所忽略了的“平民教育”。按照西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名誉院长晏鸿国先生的说法,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着空前先进性和超前性的人才观”“二是具有完备和可操作的平民教育体系”“三是‘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思想具有全面性和全局性”。由此可见,晏阳初对于中国社会底层百姓的共情不仅出于同情与怜悯之心,更是基于自身广阔的世界视野之下的主动选择,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主张,并且为此而进行了全面的、长期的实践。晏阳初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者,也是平民教育的思想家与实践者,但他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并不限于此,他的“定县经验”以及在世界各国对“定县经验”的推广更是证明了他的思想高度与政治觉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乡村改造运动时期,晏阳初尝试在实行了一千多年封建制度的中国寻找一条崭新的、真正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南岳、重庆所做的县级行政体制的改革取得了特别明显的成效,也为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许,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的事迹,作家苗勇创作这部文学作品就是为了告诉中国和世界的读者——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与其重要的思想价值。

《晏阳初》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对象的传记小说,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重要思想价值。作者以与晏阳初同乡的作家身份,向读者讲述了一位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历史人物一生的故事,具有深厚的情感与乡土的背景。正如作者在本书“后记”中所讲述的,“许多人不认识晏阳初”这个事实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创作欲望。于是,主观的个人愿望与客观的历史事实相遇、统一。作者站在人类的高度,重新发掘晏阳初所具有的思想与伦理价值,讲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晏阳初与一批优秀杰出的人才在以河北定县为中心的中国大地上进行的重要实验与伟大实践。这是对人类情怀与道义的坚守的赞颂。作者站在中国现实发展的高度,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实践与当代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联系起来,揭示了晏阳初身上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与当代价值,旨在为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资源与情感动力。作者把晏阳初放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并在世界视野之下来进行整体叙述,让他的故事与理论和今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相联系,说明在晏阳初时代就有那么一批关心人类社会底层百姓命运的先驱者,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历史经验。作者从晏阳初一生的行迹与实绩出发,将晏阳初身上所具有的苦行僧精神一一揭示,并与世界各国政要对他的评价联系起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具有人类情怀的学者、具有世界眼光的实践者身上所隐藏的崇高境界与高贵的道德情操。这代表这本书所着重宣讲的人道主义与人类正义。

思想价值是一个方面,艺术价值是另一个方面。《晏阳初》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也具有多重的艺术价值,不论是思想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最后都归结为审美价值。因为这是一部具有鲜明艺术特点与优势的文学作品。其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章回体为基础的叙述结构。虽然这不是一部典型的章回体小说,但作者所采取的叙述方式却是一章一回的理路,全书共九章,前面两个序言,后面四篇附录,还有一篇后记。每一章标题的字数都是基本相等的,结构也是一样的,如“第一章:少年求学 寒门男儿初长成”“第二章:服务华工 立志终身为平民”“第三章:总会成立 茫茫海宇结同人”等。小说正是以一章一回的规律,将晏阳初曲折坎坷的一生进行了有起有伏的讲述,让我们感知到了叙事的魅力。这样从中国古代小说体式而来的故事叙述方式当然是美的存在,虽然在时间上的插叙、倒叙等艺术技巧上讲究,但基本的结构是按其人生轨迹进行的,所以读起来不仅是顺畅的,同时是像听书一样,别有一番味道。第二,诗性语言的经营与建构。小说叙述中有诗词的存在,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传统,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小说中就有大量的诗词歌赋出现,并且对叙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晏阳初》的语言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也具有浓厚的抒情元素,还存在一些哲理与情趣,因而形成了一种相当诗性的语言,让我们能够感知到汉语之美、声韵之美、图案之美。诗段的叙述也是以小段为主,从而方便于读者的阅读。第三,对可视化艺术效果的追求。《晏阳初》作为一部传记小说,全程采用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把历史上的一切人物与现象,用文字以电影镜头般的形式组接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看电影似的享受,这在其他传记作品中是少见的,这也是我认为这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部纯粹的历史记录的原因。第四,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恰当把握与深度揭示。书中涉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包括一些声名显赫的政要与商界人物,作者并不只是提及他们的名字,而是当成小说角色来塑造,特别注重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活动,所以这些历史人物形象能让读者感受到特别的感动。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猜测到历史人物当时的想法,但作家可以这样写,这既是文学的笔法,也是文学与艺术的魅力之所在。而所有如此形成的艺术创造,都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晏阳初》的审美意义来自作者的审美创造,它以历史为基础而上升到了文学,以人物为对象而上升到了艺术,以事件为基础而上升到了美学与哲学,使这部作品注定成为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创造性的文学创作。

《晏阳初》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不是谁想写就可以写出来的。苗勇创作这部作品,前后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五易其稿,才正式出版。出版前,两次因焦虑症住进医院,可见其中的艰辛。作家苗勇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一部重要文学作品?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苗勇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深厚的创作经验,曾经发表过大量文学作品,先后出版有《山民》《山韵》《丰碑》《小曲乱弹》《见证天使》《散落的文字》《历史不会忘记》《曾溪口》等十六部作品,其中多数作品都使用了小说和报告文学文体。《晏阳初》这部作品的完成,得益于他对故乡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对文学创作特别的感受力,对时政具有的热情,对这个时代的文学的要求以及他对自己的全面把握与独到理解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苗勇出生于四川巴中,他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时间长达二十年,因此对出生与成长的这片热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对当地的自然风景、人文风俗相当了解与熟悉。巴中的每一条山脉与河流,许多的城镇与村庄都曾经留下他的足迹,这也是他创作长篇传记小说《晏阳初》的动因与基础。苗勇从小就对文学有很大的兴趣,以当一个作家为人生目标,所以一直在坚持写作。在正式的文学创作前,他已经攒有大量的文字作品,虽然只是练笔,但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于自然景观观察仔细,对于人物生活了解透明,对于语言表达有特殊的敏锐,所以在文学创作方面入门极快,并迅速登堂入室。他之所以由教师岗位走向行政部门的领导岗位,与他从小对于政治抱有热情,热心为周边人服务的意识,有着很大关系。苗勇在基层工作了许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基础结构与老百姓的生活心态比较了解,这有助于他创作各种各样的文学故事。社会的变动与发展、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人性的弱点,他都可以真实而生动地进行描述。他之所以创作《晏阳初》,除了是他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也是考虑到了现实的需要与人民的要求。如果只是记录历史,或者只是表现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那就是另外一种写法。只有把这个人物及其故事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联系起来,才能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他并没有将二者生硬糅合。晏阳初人生的主体内容就是“平民教育事业”和“乡村改造运动”,并且为此而奋斗终生,《晏阳初》这本书也正是基于这些事件与主题展开。苗勇是一位特别清醒并且有责任感的作家,他有宏观视野与人类情怀,同时也有政治见解与美学见识,有执行力,以文字的方式付诸行动,并因此取得让他人意想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