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千年,相距万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穿越千年历史,跨越万里山川,承载着文明的光辉与交流的印记,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当代社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连云港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取材于江苏省六座城市与“一带一路”的古今渊源,创作了这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千帆之下》。影片采用互文手法,以江苏省重要考古发现为切入口,讲述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成就,以人带史,以人言事,探寻南京、靖江、扬州、连云港、苏州、南通几大城市与欧亚各国的经济互动和人文交流的前世今生,深度挖掘江苏本土与中国千年丝路的不解之缘。影片共三集,每集二十五分钟,分为《海路漫漫》《丝之路》和《远航》三个部分,片中古今丝路穿越时空,融汇为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沿途各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古今相照 文化传承
《千帆之下》的最大亮点在于创作者将历史与现代并置于全片,使之完美融合,从而使观众在古今对话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全片三个部分均采用了互文的叙事手法,让“现在”与“过去”在两个时空交错进行,以两条叙事线索展开,一条是通过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和实地采访等多种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六座城市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位置和文化标志作用;另一条则是以今人喻古人,通过现代人视角揭示前人故事,以前人不畏艰难的开拓衬托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来之不易。同时,全片通过古今穿梭交叠的蒙太奇手法,展示了江苏省自古以来通过“一带一路”与欧亚各国的经贸文化交流,让观众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和融合。
影片的独特视角和叙述方式极为亮眼,创作者通过考古发现、历史文献、文物展示和实地采访等形式引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但又并未简单地停留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上,而是将历史事件与当下现实结合,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以此更为清晰地理解影片中提及的城市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就如第一集《海路漫漫》中我们从孔望山的摩崖石刻了解到,1800多年前的连云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其文化遗产中有着鲜明的异域文化烙印。而如今,当一列列装载着哈萨克斯坦矿物和农产品的“中欧班列”,日夜不息地奔驰在新亚欧大陆桥,驶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之际,两座城市持续谱写着经贸与文化交流往来的动人韵律。
影片亦通过现代人与古代先驱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对照,凸显出历史文化穿越时光继续传承的魅力。片中所选择的现代各行各业的人物都与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有着深刻联结,如此在表现人物的同时就能够揭开历史人物的神秘面纱,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将历史与现实的散碎故事素材串联起来,古今相照,从而展现出“一带一路”的历史悠久与文化沉淀。在《丝之路》一集中,影片则通过钱小萍再现宋锦与张骞出使西域开创“陆上丝绸之路”联通各地贸易的情境,又将张謇搭建的对外丝绸刺绣贸易与施燕华对外销售纺织品等形成对比,展现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让观众聆听了来自北宋织机的百年回响。
万里相应 守望文明
《千帆之下》不仅在历史纵向上表现出了中国丝路文化的源远流长,更在地理横向上表达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壮阔。全片通过展现“丝绸之路”所经之地的“国内”与“国外”的两地景象,让观众在本土与外域的呼应中体会空间的广度与文明的守望。一方面影片通过深入的经济和文化分析,展示了江苏省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欧亚各国的互动,以跨越万里山河的不同地理景象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在空间维度上的跨越。另一方面,影片亦是通过展现多国经贸人文互动、互遣人才、互助共赢等内容,表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全片通过表现对照组的方式,让观众能够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更为全面地体会到不同国家和平交流、互助互利的根本意义。
城市的发展记录着文明的光辉和交流的印记,全片通过将丝路共建国家与城市串联起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跨越时空的交流图卷。在古代,从康僧会自交趾(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出发踏上连云港的土地开始,丝路便不断地为沿途各国人民带来贸易的资源,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机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成为陆地上连接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更是开拓了全球长达1.4万千米的海洋贸易之路。而如今,无论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勃兴,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巨型邮轮出口,还是埃及苏伊士运河上的巨型回转装置,无不在说明着中国与丝路共建国家虽距离遥远,但“一带一路”倡议永远会为各国架起沟通的桥梁。影片中除了展现江苏省与欧亚各国的经济互动外,还深入探索了人文交流背后的故事。影片通过采访介绍了哈萨克斯坦青年阿孜来到连云港工作生活,以及中国工程师杨林远赴埃及开展巨型回转装置的研发与安装工作,通过讲述各国间的经贸技术交流和人才互遣等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也看到了人们在交流中的成长和变化。
和平共进 繁荣丝路
《千帆之下》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对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切回望,更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现代城市发展成就的生动展示,同时也是对期待中国能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展望。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江苏省在古代贸易繁荣、文化交流的景象,也看到了如今中国依旧持续在与亚欧各国的经贸文化交流,影片将发生在丝路上的古今故事再次释析、拼接,使叙事更为凝练,环环相扣。影片通过诸多全景、近景、特写等镜头切换让场景在过去与现代不断跳动,配合旁白、采访等解说,仿佛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将观众带入了这首名为“丝路”的乐章中。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千帆之下》在展示故事与细节的背后,更多的是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探讨,通过表现普通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真实故事,期望观众能够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发现沟通交流带来的益处,由此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这在当下的国际传播语境当中,是我们必要做的事情,通过多模态话语建构多维度认知空间,实现传播内容的有效扩散。
同时,影片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历史和现实结合的眼光,将“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与地缘文化进行结合,把原本散碎的元素串联,再通过艺术提炼和加工赋予不同城市和国家以新的时代价值,并以此揭示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人民有着共同的发展需要。这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更能够增强观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全片互文呼应,情牵一线,发出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也提出了对各国经济、文化共同繁荣、相互促进、相互吸收、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
结语
《千帆之下》是一部优秀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交错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思想情感为我们奏出了一曲穿越时空的“丝路交响”。过尽千帆,矢志不渝,它让我们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交流和探索的渴望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