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浅谈花鸟画学习和创作

2024-09-25 00:00:00陈诗
现代艺术 2024年10期

陈 诗

四川内江人,毕业于成都大学,师从吴浩老师,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及传统文化传播工作。

宋代诗人王淇“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苏轼“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古人通过诗词抒发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宋徽宗赵佶的《五色鹦鹉图》,赵昌的《写生蛱蝶图》,亦是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的观照。学习中国画始于我对绘画这项认识世界的工具充满的好奇,它可以以具象或抽象的形式表现世间万物,优秀的绘画作品更是承载了创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画亦艺也,进乎妙,则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由画而能进道也。

中国画入门之初,对技法的学习尤为重要。恩师吴浩老师引导我们从临摹宋人绘画开始,学会注重线条与细节的表达。他鼓励我们增加对美9dea186a09e7e9ef93ea84c756108607术史的理解,通过读画论,知晓古人作画的规则;通过品画作,知晓古人对自然的理解与适志。

中国花鸟画这一门类,起源于陶器及壁画上的鱼虫鸟兽,作为巫术的内容出现,是当时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一种理解;到魏晋时,花鸟又主要作为人物画陪衬,如顾恺之的《洛神图》;隋唐五代时期,花鸟画独立成科,以服务宫廷为主,注重细节和写生;“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是指供奉于西蜀内廷的黄筌与在野的徐熙,他们一位擅长描绘珍禽瑞兽、奇花怪石,用双钩填色,风格典雅富贵,一位以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为内容,落墨为重、略施颜色,风格质朴,意趣超然;到宋代黄居宷,融会两种绘画风格,由此奠定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发展;元代文人画兴起,图中花卉多以水墨为主;明清时期,宫廷花鸟和大写意花鸟发展迅速,绘画风格雅俗共赏;近现代以海派花鸟为主,是传统花鸟的创新和发展。

我在学习期间临摹过不同时期的花鸟作品,观察到传统花鸟重视以线造型,无论是工笔或写意,都是对审美对象形态和生命的表达,注重写生造型,强调形神兼备。除了临摹,写生的经验也很重要,它能加深创作者对事物结构的认识,获得有别于他物的独特感受。我平时亦像南田先生一般,喜爱花鸟虫鱼,热爱自然之景。于是带着儿时在乡野生活的经历和对故土野花野草的丝丝怀念之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写生、临摹经验的积累,创作了《四时花卉》。它是我对曾经生活的模糊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