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俊
笔名寒石,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民建中央画院四川分院副院长,民建四川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书法教育、艺术创作、社团组织工作,先后编著出版学生书法字帖、书法教材数十本,创作硬笔行书“汉仪寒石体”。
书法艺术,传承不易,创新更难,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难上加难。寒石的书法,洒脱旷逸、不落俗套,既深深地根植传统,又有自己的风格,突破了“师古不化”的藩篱,更未受“时风”影响,能够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找到与自己性情相融的最佳契合点,独辟蹊径,自成面貌,难能可贵。
寒石书法,古朴典雅,颇有魏晋遗风。寒石楷书,格调高远,独具匠心;寒石行书,俯仰灵动,意味深长;寒石草书,气韵连绵,气象万千。
看寒石的行草,是一种享受,一种特有的崇高精神享受。寒石的行草,纵横驰骋,挥洒自如,大小无则也有则,奔腾飞扬,气势夺人,笔势疾速,回绕奔放,结构简省,诡奇多变,上下贯通一气,连绵不断,如激流奔涌。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有奇形离合之意,兼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形态无常。其书道法自然,因形见义。丰富的点画线条和复杂的形体结构,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不符合书法艺术美之法则,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谈起行草的源流,寒石也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行草起源于秦朝而形成于汉代,秦朝实行中央集权,为了控制、指挥全国的行政和军事活动,发往全国各地的文书、军令十分频繁,为了快捷,于是用行草作赴急之书。行草的书写特征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因此得以流行发展,实用性是推动草书形成的主要原因。
草书不受其他书体结构的约束,打破了平稳、端庄的结构法则。字的偏旁移位变形,重心倾斜欹侧动荡。字与字之间上下呼应,气脉贯通,产生了如同音乐的节奏感。但寒石认为草书也要恪守法度,如果任意发挥,各行其是,那么草书将成为无法辨认的“天书”,最终草书也将失去“书体”的意义。
寒石的书法追求法古不泥,融会贯通。他的书法线条如贵妃出浴,结实圆润,裹透着飘逸奔放的原始张力,而在恣肆的张力中又法度森严,纵横自如。其用笔精妙,无浮华流俗之笔,于使转中体现着创作者开张、宽博、包容的胸襟,在笔笔圆润中透露着刚劲、挺拔、雄健的风姿,在纵情挥洒中折射着他对精神世界的无止追求。(文/昆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