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淼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德阳市江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绵竹书画院副院长。幼承家学,先后师从著名画家黄纯尧、秦天柱和江宏伟。曾荣获“绚丽年华”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一等奖、四川省第三届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类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全能一等奖。
“师造化”是古人对写生心得体会的描写,无论中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特别重视写生。受江宏伟老师的影响,我的花鸟画创作也特别强调写生和对形感的认识。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从写生中来,始终亲近自然。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世界,我特别感恩我可以用手中的画笔,去细细描绘、慢慢感悟,风和日丽的春天,眼前尽是一些娇红嫩绿,无论是牡丹、梨花,还是樱花、碧桃,每一种都别具风情,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感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萧瑟秋风,白露为霜”的秋日、“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的冬日。慢慢体会里面的味道,慢慢琢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自己的想象在对象身上寻找一种妥帖的和谐,训练把不和谐的部分剔除,寻找相谐的因素,概括形象,提炼形象,不断品味,不断协调。
在绘画的道路上,除了绘画技术、技巧,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也很重要,要学会吸收,提高审美。多读书,学会欣赏与品味不同的艺术品。我喜欢去各大博物馆,探寻大师的绘画足迹,去看那些古人留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文化不是枯燥的古文,艺术也不是冰冷的字画。当我们与之共情时,我们才能感受到那些曾经鲜活灵动的生命和耐人寻味的故事。透过文化和艺术,我们似乎获得了跟古人沟通的媒介,那是真切而自然的沟通,我们能看见美好和温暖,也能看到烦躁和苦难。这让我更加坚信真的艺术风格是纯粹地画自己,不被浮躁的社会氛围冲击,当所有物质都变得透明和虚空之后,就能感受到自己的精神从未如此的饱满和完整。这种精神的喜悦,无比快乐。所以中国书画艺术更多是向内心的自省,更多是对生命喜悦的自觉,更多是靠悲悯与谦逊来形成一种动人的力量。
我非常喜欢我选择的花鸟画这个画科,因为它可以让我更多地去发现并感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宣泄心中的美好与忧愁。艺无止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