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艺展的主题。
从2020年7月浣花堂黎光成师生作品展“好久不见”,到2024年9月黎光成、吴浩两位老师的师门联展“不如见面”,这是一个以“艺”为媒、以“见”为旨的连续性展事活动。和所有展览一样,其“艺见”的对象、内容、形式是什么?自然是活动的应有之义,将其交付给现场观众和杂志读者来进行“意鉴”,是作为展览的必然选择,也是杂志社在此推出《师门》专题的由来。首先是对象,和谁见?与道友、知己、方家、同门,或与好友、故交、亲人、心仪!再者是内容,见什么?见文、见艺、见诗、见酒,或见心、见性、见情、见义!其三是形式,怎么见?是交流、切磋、探讨、品评,或是共享、共情、共勉、共创!总之,这是一场“艺”的展示与互动,“术”的琢磨与碰撞,“门”的对话与融和,艺评家吴永强老师在前言中对所有参展作者及其作品逐一进行了专业评点,每一位作者也都发表了自己的艺路心语与创作感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编者不必“添足”赘述,接下来就期待着您的“意鉴”。
这是一个生活的话题。
好久不见,甚是思念;与其思念,不如见面。这是久违了的学友、战友、同仁、同事、亲人、恋人间的问候,这是亘古不变的人类文明中情谊真切而朴素的表达,这是人世间五味杂糅生活的底色与亮色。话题中蕴含着暖、蕴含着爱、蕴含着光,这一“见”,或许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一见倾心,也或许相见无言不如怀念、非诚勿扰免去尴尬;这一“见”,或许相见恨晚从此缘聚余生,也或许别过江湖只留下传说。在生活中见与不见,是缘分,是灵犀,是三观,是身心合一的选择,见想见的、做想做的。作为艺展的“见”,以文会友,以艺言志,见字如面,以画为题,观字如晤,拿画说话,抒写文坛佳话,描绘艺苑美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文艺因交往而繁荣,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一切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演绎生活并反哺生活。感恩艺术!感恩生活!
这是一个哲思的命题。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的别离与遇见:有说,人生最美是初见,最炫是别离;有说,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明天的相见;有说,遇见只是偶然,别离才是必然;有说,遇见意味着休止,别离才是开始……这是生命的哲思,这是轻与重的较量,这是舍与得的智慧。弘一法师曾说:人生有三见——见天地,知敬畏而谦卑;见众生,懂怜悯而宽容;见自己,明归途而豁达。时光如逆旅,人人皆过客,让我们的人生在每一次遇见和别离中,不断成长、成熟、成就为更好的自己。览乾坤而见天地,阅万物而见众生,观本心而见自己,让我们的生命因为遇见文艺而怒放,因为渴见文化而丰盈,因为洞见文明而慈悲。当下即永恒,这便是今天的心生欢喜,也是明天的凝目期许。拥抱眼前的遇见!静待下次的相见!
(甲辰白露·快慢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