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稳中求进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9-25 00:00:00吴笑妍
国资报告 2024年8期

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研讨国资央企重点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务实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表示,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历史担当。

他提出,要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政治原则,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鲜明导向,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要素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切实提升改革质量和效能。

《国资报告》记者从研讨班上获悉,今年以来,国资央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产经营稳中有进、质效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两翼齐飞,企业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巡视整改动真碰硬、真改实改,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积极践行央企使命担当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继党的二十大之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引领性目标。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扎实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价值创造行动,持续推动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主要经营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贡献明显加大,支撑保障作用积极发挥。今年1—6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3年,中核集团一批重大任务集中提前完成,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实现历史性战略转折,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表示,“两核”重组六年来,中核集团按照党中央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统一部署,结合核工业的特点实际,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法国电力集团、欧安诺集团、美国爱克斯龙公司等优秀企业全面对标,深化研究27项具体指标体系,三分之一已达到全球领先或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7月28日,“国和一号”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第三届联盟大会)在山东威海召开,国家电投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共签署供需合同约57.6亿元。“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涵盖107家成员单位,形By0oMagnrngA0J2VBdkii/ex9eP50UQXV40+Qjw6sbo=成以国家电投为总体设计和集成创新龙头、以成员单位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合体。截至6月底,“国和一号”具备100%国产化能力,CAP系列机组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

中国信科所属烽火通信积极构建基于组织绩效提升的“增量文化”,按照“提高存量效率,强化增量发展”原则,鼓励增量产出的资源配置倾斜机制和完成超额任务的利益分享机制,从根本上摒弃了单纯靠资源投入增加来实现产出增加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通过广泛推广增量理念,2023年中国信科营业收入比2018年增长28%,但成本费用仅增长4.3%。

央企坚决当好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力军,带头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7月初华容洞庭湖大堤发生决口后,中央企业闻令而动,紧急驰援决口一线。中国安能发挥应急救援国家队优势,承担方案编制、水下侦察、现场指挥等核心任务,历经三昼夜奋战,提前13小时完成封堵合龙;中国化学工程、中国建材、中交集团、中国能建等企业就近调度力量,紧急爆破、开采、运输救灾块石10余万吨;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煤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企业专人专线提供不间断服务,在战汛大考中彰显了央企担当。

入夏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各地电力需求骤增,迎峰度夏期间高峰时段、部分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仍然偏紧。

7月12日,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沿长江干流自上而下排列构成)全部110台机组今年首次全开运行。截至7月23日,2024年梯级电站单日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天数达35天,最高单日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全力协助电网迎峰度夏,有效发挥了大水电的“硬核”调峰能力,绿色引擎作用持续凸显,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西电东送”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表示,中国三峡集团精益运行长江干流梯级水库群,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在保障长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航运安全、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扛起能源保供重任,深化塑造“511”(煤炭月产5000万吨、发电量月均1000亿千瓦时、一体化出区调运量日均100万吨)能源保供名片,对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汛期保能源保发电保运营保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逐级制定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专项工作方案,采取多项举措,确保煤炭电力持续稳定供应,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精神和国务院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等,2023年6月1日至2日,中国石化在扬州、南京两地举办全产业链业务投资者反向路演活动,100余名投资者、分析师和媒体记者组成调研团,走进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华东油气局、金陵石化、扬子石化、江苏石油等5家企业生产一线,实地感受中国石化在一体化协同创效、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独立董事和高管参加并全程直播,发出对中国资本市场有利的声音。

目前,我国经济回升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对此,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正视困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自身高质量的稳增长,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蹄疾步稳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改造生产函数的理论,其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系统阐述了科技强国的五个基本要素,明确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关键”和“途径”,为央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中央企业加强科技创新。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扎实推动科技创新持续攻坚,全方位践行新型举国体制,构建融入国家总体部署、央企合力攻坚、企业主动突破的联动攻关体系,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航天科技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国家电投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总装下线,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万米,中交集团、保利集团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在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评选中,中央企业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占同类奖项总数54%。

——纵向扎根,打牢体制机制基础。

国资央企必须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和有利于要素顺畅流动的管理体系。

在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方面,国务院国资委首次设立年度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7月24日发布的2023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中,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电科、国家电网等26家央企上榜。

近日,南方电网发布科技创新“十新行动”工作方案,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两链所困、企业所能,部署了5个方面、14项重点举措、48项重点任务。科研组织上,针对科技引领类、业务支撑类、产业创新类项目,建立全面管理机制推进创新资源向一线科研队伍倾斜;经费管理上,逐步实现公司研发项目全部统筹管理。产业创新上,实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四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平台对接、成果对接),形成产业需求牵引科技研发的长效机制。

为统筹解决科技创新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东方电气构建由党组统一领导,行业院士、专家组成的科技发展咨询委为支撑的顶层治理机构,健全决策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在顶层设计、科研出题、技术路线方面的定向把关作用,近一年审议重大决策10余项,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中广核优化研发投入机制,成员公司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将研发投入、重大科研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成员公司年度及任期考核。完善科研示范项目管理机制,降低科研示范项目投资收益要求,科研费用不计入项目投资成本,免除前期研发成本分摊,为核能科研示范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4年度,83%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布局和科技创新,累计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和科技型企业25万名关键人才、科研骨干实施股权分红激励。

中国电信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2%。加大人才引入和培养力度,由5名科学家、百名首席专家、千多名高级专家、4.9万名研发人员构成的中国电信人才雁阵格局基本成型。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中央企业除了要加强投入,还要向远谋划,持续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工业母机是国家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自2019年战略性布局机床产业以来,通用技术(集团)把发展高端数控机床作为第一核心主业和最大政治任务,联合国内主要机床制造企业、功能部件配套企业、重点用户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打造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一批高端机床装备为新一代运载火箭、飞机发动机、高铁等高科技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在工业设计软件领域,我国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占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用成本高昂等问题突出,“卡脖子”风险凸显。中交集团紧扣整体统筹联动、关键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建设三个方面聚力提效并取得重大突破,已全面完成二维设计CAD软件国产化替代,三维BIM软件、船舶控制及港口TOS系统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较国外工业设计软件,每年节约费用超1亿元,实现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多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中核集团、中国移动等企业在可控核聚变、6G网络架构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光刻机及光电零部件攻关加速推进电子化学品、高纯靶材、电子特气等成体系布局,电信、电网、汽车行业企业加快百余款芯片国产化替代;北斗规模应用提速加力。

——横向融通,不断优化创新生态。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有条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构建科技创新合作生态。

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协同上下游企业提出重大需求、凝练重大科学问题,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遴选多家产业链领军企业,实行“大兵团作战”,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建立协同高效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

今年3月,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璇玑”在乌干达应用成功,中国高端石油钻井技术再次走出国门。中国海油发挥混合所有制各投资主体优势,联合“隐形冠军”中南机械成立中海万泰打造了全国首条“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年产能突破100套,具备同时为12个国家(地区)提供7x24小时实时线上支持的能力。如今,“璇玑”关键作业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打破了国际油田服务市场长期被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利伯顿等3家欧美公司垄断的局面。

中国商飞积极发挥项目龙头作用、大飞机产业带动作用,在材料、设备、产业焕新等方面与多家央企协同攻关,目前,大飞机材料国产化比例已达70%。抢抓信息技术、能源技术两场革命机遇,中国商飞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探索5G应用,研制智能飞机,与中国石化、国家电投研制新能源飞机,与中国船舶等成立15个联合创新中心、24个联合工程中心。

中国商飞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表示,中国商飞将在国务院国资委有力指导下,以C919胜利取证交付为新起点,与中央企业兄弟单位、内外部合作伙伴一道,推进大飞机产业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此外,中央企业通过主动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市场和场景,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加快成为自主创新产品的友好市场。中国电信开放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落地应用,联合兵器工业集团、国家电网等12家央企和国盾量子、华为、中兴等1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以量子加密通话、量子安全办公、关基密改等应用场景为牵引,将量子信息技术引入芯片、模组、终端、网络设备和应用平台,培育壮大量子产业。

聚焦“两个途径”推进改革深化提升 向实向深抓好价值创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要坚持功能使命类改革与体制机制类改革统筹推进,就是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国有企业的使命责任,推动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着力破除影响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中央企业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端发力,加快促进现代化体系建设两翼齐飞。

中国信科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创新性提出5G融合卫星互联网技术体制、6G星地融合通信两大标志性技术,提出的蜂窝车联网C-V2X概念和技术路线,已成为全球事实上的车联网通信标准。

为推动传统化工产业提质升级,中国化学工程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和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机遇,组建专班,主动作为,利用工业技术、工程技术、管理技术优势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紧盯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对接国内7大石化基地和沿江石化产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

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国资央企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正式成立,中国一汽、中国诚通等企业加快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资源整合,中国宝武推动中钢集团债务重组工作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中国旅游集团、中国船舶等企业推动邮轮运营平台公司高质量起步。

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作出部署: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围绕完善公司治理,国资央企分层分类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外部董事管理、董事会和外部董事报告工作等制度,面向中管企业中层正职遴选专职外部董事。

中国兵器工业健全董事会“3+3”运行制度体系,推动278户子企业100%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选优配强外部董事,建立近200人的外部董事人才库,连续3年开展子企业董事会和外部董事评价工作,强化规范管理和履职支撑。

国家电投积极加强专职董事队伍建设,专职董事发展到62人,明确专职董事召集人任职条件、职责定位,以召集人为重点带动专职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提升。加强专职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累计完成82人次,让专职董事真正成为集团的干部“蓄水池”。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了“五个价值”,这是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企业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

在突出考核指标分层分类方面,华润集团根据行业地位、盈利贡献等将业务单元分为四类:成熟稳健类侧重考核其对集团利润贡献度、行业地位以及探索新赛道等指标;战略发展类侧重考核成长性细分赛道、关键核心能力打造等指标;转型重塑类侧重考核产业进退、转型发展、效率效益等指标;孵化培育类侧重考核重点业务布局、组织能力、机制建设等指标。

把握不同行业特点和功能,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分批出台多个行业的考核实施方案。

中国安能申请国务院国资委核定应急救援主责主业,被作为施工应急救援类央企单列,进一步凸显了应急救援核心功能。中国安能主动融入国家应急体系,依托原支队、大队营区以及新设企业组建,对应国家应急布局,适应公司经营所需,侧重核心城市、长江全线、重要地震带部署应急力量,新设子分公司19家,组建救援基地8个、救援队伍4支,形成了符合主业、突出重点的经营布局,构建了辐射全国、反应灵敏的应急布局,在近年来的多次应急抢险任务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国资央企严实管控措施,加快建设司库体系,提升国际化经营质量。

中国远洋海运境外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风险高,为确保境外资产监管机构规范有序运行,建立境外全级次企业司库信息系统,实现境外银行账户全部可视、资金流动全部可溯、纳入归集范围资金全部可控可调。截至2023年底,基本实现全球资金统一结算、统筹调度。

中国宝武实施数据驱动数实融合和管理变革,强化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一网通管”与“一网通办”。通过建设司库、标财、人力资源、采购供应、合同等共享服务平台,做到“管理留痕迹、数据不落地、过程可跟踪”,切实发挥运营共享服务在管理体系覆盖移植、风险控制以及穿透式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国资国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中国电气装备以党建链引领赋能产业链、创新链,把党的组织建在链上、队伍力量融在链上、发展势能聚在链上。坚持把选优配强各级企业“一把手”作为产业链创新链发展的关键抓手,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经历丰富、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导干部担任重要产业单位、新成立平台公司、境外机构及项目团队主要负责人;把干部交流任职作为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所属企业间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超50%,党建与经营干部交流任职达40%以上。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行程过半,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钉钉子精神在组织推进上持续用力,在任务落地上更见成效,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