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2024-09-24 00:00:00唐兰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28期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要明确教学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探究,充分尊重其想法与意见,奠定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一、借助情境引导,唤醒学生民族意识

探究式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唤醒学生学习意识,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式教学情境下,教师利用相关的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了解每一段历史后面蕴含的价值,并从中汲取获得独特的人生感悟,唤醒其强烈的民族意识。由于初中历史内容较多,且时间跨度可达上下五千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沉浸式学习的效果,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可能只局限于浅尝辄止。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搭建情境,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比如学习到“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个章节内容时,由于当代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动荡、国破家亡的战争年代,他们的确很难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鉴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日战争的纪录片或者电影,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视频播放结束后,很多学生都表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未想到战争如此的残酷和艰难,但就是在这个残酷的状态下,中华民族奋勇抵抗迎来了战争的胜利,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英勇与伟大之处。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对抗战胜利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主动去探究抗战胜利对中国、对世界更为深远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深化自身的学习体验。

二、通过激趣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初中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和感受过,他们对于大多数中外历史都是比较陌生的,可能学习和理解的兴趣也不强。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通过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质疑和学习的兴趣,并让其主动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找到问题的线索与答案,在质疑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学习到《三国鼎立》这个章节的内容时,由于大多数同学对三国都有一定的了解,听说过“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曹操煮酒论英雄”等故事。因此,开始教学时就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听说过一些与三国有关的故事,那你们肯定也知道赤壁之战,这场战争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少胜多,曹操出动了一3RYMJrFCeqd7d9IAMmEp8Q==百万兵马,最后却败给了只有五万兵马的孙权和刘备,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或者说你们知道孙刘是怎样以智取胜的吗?”教师的问题立刻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纷纷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此时教师可以对该问题不进行解释,而是鼓励学生们课后自行去学习和探究,了解赤壁之战的来龙去脉。通过课后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对《三国鼎立》的内容会有更为记忆深刻的了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史料的兴趣。

三、施行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氛围

俗语有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教师而言亦是如此。教学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若教师都不愿意用心进行教学策划,又如何能要求学生认真听课、高效学习呢?其实,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在于教师是否用心去策划。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其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深化探究的深度、拓宽探究的广度。以“抗日战争的胜利”章节为例,学生没有切身体会过战乱,对于抗战胜利的理解缺乏深入性,教师除了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来深化学生理解,还可以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讨论的主题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小组讨论开始后,部分小组中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成为了小组的主导者,并带领成员以时间为主线,就抗日战争的前中后展开讨论,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何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有小组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战争胜利意义进行总结,比如从普通百姓、世界发展、中国共产党等角度去进行讨论和总结。除此之外,部分小组甚至另辟蹊径,从“假设抗战失败”的角度来讨论抗战胜利的意义,并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其学会从不同维度进行问题探究,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四、扩大探究范围,提升探究效果

初中历史知识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只有了解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与规律,我们的民族才能实现继往开来。历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未来才能以更好的面貌投入到祖国建设当中。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明确身上的责任,主动对探究式教学项目进行丰富,将探究的内容由教材内延伸至教材外,让学生主动去翻阅史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每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以全方位提高探究效果。具体而言,历史教师从教材入手来设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喜好选择角度进行探究。

五、开展探究活动,活用社会资源

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与活动,而且这些事件的发生基本上在今天仍有迹可循,比如史料中有明确记载,或者现实中仍存留有遗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探究能力,教师应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将教材内容与现实进行结合。我国大多数城市都留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遗迹,并建造了相应的博物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来开展历史教学,在赋予学生全新学习体验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相关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法的作用,通过设定探究范围、进行激趣质疑、施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提高其探究能力、深化其学习心得体会,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意料之外的学习与成长,从而为将来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