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五育并举的实践方法

2024-09-24 00:00:00石礼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28期

五育并举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包括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四个方面。其中,作为五育之首的德育工作,在小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使德育工作在“五育”的大背景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课题。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德育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德育的途径。

一、加强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利于道德意识的形成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其心智还不完善,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因此,加强德育管理尤为关键。同时,加强德育管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观念的关键。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宽容大度等德行。

(二)利于综合素质的生成

德育与其他四育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及提升起到一定作用。立德树人始终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第一位,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在智育、体育、美育、劳教等方面培养良好的品德,对学生更好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德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学生,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社会进步和和谐的重要基石。

二、德育先行的实践方法

(一)强化教育引导

把德育融于课堂之中。学校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纳入课程体系,把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主要阵地和主战场,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结合实际,准确寻找课堂教学的德育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道德准则和价值观,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课程设置上,整合德育资源,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课程,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学科育人。同时,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入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丰富德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

(二)教师示范引领

融德育于生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师要以身作则,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树立正直之见,取信于民,为人师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行为示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选拔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德育教师,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探索创新的方式方法,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

(三)家庭教育配合

以德育家。育人之本,以德为贵。家庭是德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应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内心,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品行,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每逢节假日,都会带领孩子去看望长辈,让孩子亲手为长辈准备礼物。平时家长也鼓励幼儿参与家务劳动,让幼儿体会到家长的辛苦,从而懂得珍惜他人,关心他人,值得自己付出,也值得家长付出。

(四)社会环境营造

融德育于社会。社会环境对学生德育教学、学校周边环境、人文环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应利用各种资源提供正面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为学生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提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大对网络、媒体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创造良好条件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结论

德育工作在五育并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工作要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家庭教育配合、社会环境营造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延伸到方方面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