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培养

2024-09-24 00:00:00古怀美王成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28期

育人要从育德抓起。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关键是靠对他们的德育培养。

一、德育的重要性与构成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及其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职能,艺术性的德育是确保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校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如,我校的特色活动“2+X”。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一次,教师都与学生从开始到结束一起做完整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起到了表率作用。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抓常规训练。

小学教育主要是习惯养成教育,一个人是否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逐渐养成的。 如,读书时要求学生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做作业时,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音时,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 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 增强了自控能力,是长期熏陶的结果。

  1. 巧妙设计问题,坚持正面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开展德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 善、美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充分利用节日庆典、班(队)会、黑板报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既提高了思想认识,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3、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让家长了解实施德育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通过这些工作,使家长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家长的责任感。

长期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感:人才培养,养其习于童蒙。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充分强调了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时基础教育,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达到我们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内到课外,渗透在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真正水乳交融,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