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优良的学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并推广那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文章以贵州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为例,提出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的改进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自律性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实践;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5-01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财经大学辅导员校级重点课题“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案例研究———以贵州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为例”(课题编号:2023FDYZD07)研究成果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学风建设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其成效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策略尤其重要[1]。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风建设不仅需要应对传统挑战,还需积极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为例,对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的改进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促进学风的整体建设,进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积极实施各项学风建设措施,旨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中,尽管学校精心组织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和实践项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这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出勤率低,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席等。同时,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也显得较为被动,很少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缺乏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这种消极态度,不仅会削弱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也会限制学生个人在学术和综合素质上的成长和发展[3]。
2.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
在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过程中,部分学生在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时,往往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特点。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大学课程时容易感到吃力。这种自信心不足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缺乏,对待学习的态度变得消极,缺乏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同时,部分学生只注重完成基本的学业任务,以通过考试为目标,而缺乏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意愿。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限制他们在职业发展上的潜力。
3.诚信学习成效较弱,创新能力不足
在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过程中,为提升教学质量,严肃教学纪律,学校积极开展“诚信学习”活动。该活动以“诚信上课、诚信作业、诚信论文”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诚信问题。首先,诚信学习成效较弱。部分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和挑战时,往往倾向于依赖网络搜索答案或抄袭他人的作业、论文,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和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这种抄袭行为,不仅会损害学术的严肃性和公平性,也导致他们的诚信意识较弱。其次,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或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往往疲于思考,更多的是借鉴他人的成果,而缺乏独创性。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就,也会影响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
1.从“学、知、践”一体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想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怎么学”。1)强化思想引领,明确学习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辅导员要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辅导员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需注重向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传达正确的“三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启发他们深入理解“为什么学”的重要性[4]。通过分享学风建设的实践案例,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深远意义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价值。同时,辅导员应创新工作方式,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案例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动。2)实践案例引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辅导员应精心挑选并分析优秀的实践案例,通过这些案例逐步引导大学生掌握“怎么学”的具体方法。在落实专业课程学习方法、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系列活动中,辅导员应以实践案例教育为抓手,为大学生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此外,辅导员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点对点”的学业规划指导,帮助不同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3)分阶段规划,实现学业目标。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根据大学的不同阶段制定具体的学习规划。在大一阶段,以通识课和英语四六级为学习主线;在大二、大三阶段,引导学生以学习专业课、外教课和备考雅思、托福为主要任务;在大四阶段,则以升学和就业为主线进行规划。同时,辅导员需结合每个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规划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施措施,从而避免出现盲点和误区。
(2)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想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知晓如何做”。首先,以“学”为基础,强化理论武装。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辅导员可以结合学风建设的优秀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指南,从根本上解决“知晓如何做”的问题。其次,以“知”为关键,树立正确观念。辅导员可以通过“点对点”“点对多”的沟通方式,了解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着重对学业迷茫的同学进行个性化指导。通过分享考取研究生的优秀典型案例、升学就业的成功经验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观念,明确个人发展方向。最后,以“践”为根本,提升实践能力。辅导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风建设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辅导员可以组织升学、就业讲座,通过“点对多”的讲座形式,详细分析升学、就业的原因、方法和路径,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5]。同时,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反馈给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想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认真践行”。首先,分类帮扶,精准施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辅导员需实施分类帮扶,精准施策,旨在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辅导员应提供“点对点”的帮扶。辅导员可以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定期跟进他们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通过定期的辅导和反馈,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从而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对有出国计划、升学计划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开展“点对多”的专题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英语演讲比赛、听力大赛以及最美笔记评选等活动,旨在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规划付诸实践。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听力水平以及写作能力,为未来的出国深造或升学做好充分准备。其次,创新平台,动态管理。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学风建设,学校可以创建一个独立的学风实践教育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集成多种功能,包括“网上考勤打卡”“网上学习打卡”“网上学风榜样”“网上学习方法专题分享”“网上学习交流平台”以及“网上学习笔记专栏”等。通过这些功能,辅导员可以动态收集和掌握学生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学习进度、出勤情况、学习成果等,以便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再次,鼓励参与,树立自信。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风建设活动至关重要。辅导员应特别关注那些自信心不足和学习主动性较弱的学生,通过“点对点”的谈心谈话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学习困境。在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要耐心倾听,积极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辅导员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困境,辅导员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明确学习目标。最后,倡导诚信,培养创新。辅导员要积极开展“诚信践行”活动,引导学生诚信学习、诚信思考、诚信作业。在学习考核方面,辅导员要强调“诚信考试、诚信论文”,逐步实现无监考考场和诚信论文的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应对各项课程挑战,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对于部分存在抄袭作业、不爱动脑独立思考的学生,辅导员要进行个别谈心谈话,深入了解他们懒惰的原因,并与任课教师沟通,共同引导他们认真独立思考,完成课堂作业。
2.从“师、制、行”师生联动抓学风建设
(1)“三师”联动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实施“三师”联动,动态掌握学生学业情况。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教学模式,中方教师、外方教师与辅导员形成紧密的“三师”联动机制[6]。这一机制可以确保中方和外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状态,帮助他们针对学生的平均绩点、不及格课程门数、学业预警等关键指标进行个性化教学,以便学生得到有效指导。在“三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学业,提升内在学习驱动力,增强自信心。其次,采用“点对点”“点对多”引导方式,加强学风建设。通过“三师”联动机制,教师可以积极发掘并推荐优秀学风建设典型,树立“学风建设榜样”。这些榜样以他们的卓越学业和良好学风,为学生们树立可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点对点”“点对多”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这些榜样学习,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如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通过朋辈教育的方式,组织学生与这些优秀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短板,努力补齐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也能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最后,优化师资团队,提升学风建设效果。为了优化师资团队并提升学风建设效果,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团队在教师招录方面要持续提高标准,旨在吸引并保留具备高标准、高质量的师资力量。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确保每位新加入的教师拥有卓越的教学能力,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师资团队,高校要积极借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先进经验,并派遣教师到外方办学单位进行深入学习和实地调研。通过了解优秀的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独特性和多样性[7]。在此基础上,理性对比评判中外双方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和完善学风建设策略。
(2)制度育人,严格管理。首先,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高校要完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以实现学风实践育人为目标。这意味着高校需要对现有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审视和评估,发现其中的不足和缺陷,并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高校要确保制度的内容科学合理,能够真正反映学风建设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度得到有效提升,让制度成为推动学风建设的有力工具。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实现学风实践育人的目标。其次,要严格管理,帮助学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违规行为,确保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合力育人,行之有效。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理念、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高校可以采取一系列创新策略,实现“师、制、行”师生联动,达到合力育人、行之有效的目标。首先,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师生联动。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高校可以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参与平台,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师、制、行”的紧密联动,这些平台能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互动渠道,使得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能随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平台的多元化功能,如在线课程、讨论区、作业提交等,师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共同推动学风建设的深入发展。其次,注重积极引导,实现动态育人。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平台打卡活动,如每日单词打卡、听力打卡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自我探索、自我挑战,实现全面的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案例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高校教育质量,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与参考。为了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实践案例研究不断拓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高校要从“学、知、践”一体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师、制、行”师生联动抓学风建设,以此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学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6-04-30)[2023-12-01].http://www.moe. 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05/t20160503_241658.html.
[2]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EB/OL].(2020-06-23)[2023-12-01].http://www.moe.gov.cn/jyb_ 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
[3]王天龙.基于强化过程管理和联动育人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管理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8(04):83-86.
[4]陈南坤,张钰,麻帅.从认知到实践: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路径的构建———以H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3(04):17-20.
[5]杨博文,李凯宇.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微[J].成才之路,2023(05):26-29.
[6]高潮,姜伯玲,张强,彭奕,曹礼,张喜峰,杨彬.高校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西学院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23,39(06):15-17.
[7]张冉冉,程旭.“三全育人”理念下地方本科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J].滁州学院学报,2023,25(06):114-117.
Cas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in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Wu Lia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issue of academic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valued.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a good academic atmospher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thirst for knowledge, making them more actively engaged in their studies. Through case stud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in universities, it is possible to discover and promote teaching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odels that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The article takes the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academic atmosphere in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explor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academic atmosphere in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elf-disciplin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reby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Key words: universities;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academic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practical cases; improvement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