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单元整体设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及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文章聚焦于小学语文教学,从提取单元整体目标、优化学习活动设计、升级教学评价方法、优化信息反馈与指导等四个方面,对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单元整体设计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构建一个高效、互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体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5-0097-04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既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生本课堂的有效路径[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新课标精神,深入挖掘其核心理念,巧妙利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教与学之间的多维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新颖的思路与方法,更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基于个人理解,深入探索文本的内涵,促进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1.单元目标为引
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导向,绝非空洞无物的理论框架,而是学生学习旅程中的灯塔,为他们提供学习上、思维上的有效指引[2]。在语文单元教学预设阶段,明确且具体地展现单元整体目标,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甚至超越教学实施过程本身。这是因为,清晰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投入学习,从而在思维与知识层面实现双重飞跃。单元整体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导向,其制定应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同时结合学科特性和单元内容的特点。在单元整体目标的导向作用下,教师要深入理解教育目标,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认知,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时,该单元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传统文化、科普知识、记叙文写作等多个方面。面对如此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与要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单元整体目标。如《爬山虎的脚》的目标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和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而《爬天都峰》的目标则要侧重于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实施这些目标,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2.课时目标精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崭新教学模式,而课时目标的精化是提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3]。首先,遵循“三维”原则。在教学评一体化框架下,课时目标作为单元目标的直接体现,其设计需严格遵循三维原则。这意味着教师需将单元整体目标精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课时目标,同时确保这些目标全面覆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精化,课时目标能够更直接地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思维认知提供明确的方向。其次,评价融入与导向强化。课时目标的精化要注重评价的融入,以强化目标的导向作用。评价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定向,还能有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在制定课时目标时,应明确评价标准和方式,将评价融入目标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即时获得反馈,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这种即时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准鲜明的学习切入视角,引导他们更加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最后,弹性空间与差异化考量。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教师要注意弹性空间的预留和差异化考量。课时目标的制定不应过于僵化或冗杂,而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对接学科属性和文本特点,设计出既具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实际的课时目标。同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目标选择。这种差异化考量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探寻情境密码
在语文单元整体设计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开启知识大门、激活学习潜能的关键。真实有效的情境如同桥梁,连接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广阔的知识海洋,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学习效果更佳。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课堂导入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与情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与兴趣。而情境呈现,则打破这一桎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首先,有效的情境创设,在于其真实性,这种真实性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交集,构建能够触发学生共鸣的学习场景。其次,有效的课堂情境需具备足够的刺激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或任务,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学习空间,这些问题或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最后,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语文整体教学更需秉持求真务实、灵活多变的原则[4]。这意味着教师需从教学过程本身出发,构建整体性的学习情境,确保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2.活动多点布设
(1)活动是教学灵魂。在语文单元整体设计中,活动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支撑,更是激活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灵魂所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与探究中,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因此,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教师在设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时,要将活动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与活动紧密相连,共同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2)全局视角下的活动布设。在布设活动时,教师应站在全局视角进行系统规划。首先,要对语文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活动的总体方向和重点。其次,根据语文单元内部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活动的顺序和节奏,确保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及时反馈和动态调整。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1.评价标准多元
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旨在构建一个公正且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而非简单地将“多元”误解为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标准或特殊化处理。因此,在设计评价标准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色,通过多元维度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而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1)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量表。为了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设计评价量表作为评价工具。评价量表不仅能够统一教学思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评价指南,还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改进方向。一张好的课堂评价量表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覆盖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二是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三是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在语文单元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策略。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其量身定制适合的评价标准。其次,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2.评价手段灵活
评价手段的选择,作为教学评价的精髓所在,是提升评价效能、深化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当而灵活的评价手段,犹如春风化雨,能够深刻触动学生的心弦,显著增强教学效果[5]。反之,若评价手段单一僵化,则难以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甚至可能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1)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构建全面评价体系。在语文单元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中,灵活选择评价手段是确保评价效果的关键。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文本特色及单元主题等多重因素,设计并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横向评价通过在同一时空内对比学生的表现,展现其各自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纵向评价则聚焦于个体成长轨迹,通过不同时期的表现对比,评估学习稳定性和进步幅度,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激励。此外,差异评价和自主评价是重要部分,它们能够关注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灵活筛选评价手段以激发潜能。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成长阶段,因此教师在选择评价手段时需特别关注他们的兴趣点。通过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及成长背景,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设计个性化的评价方案。例如,对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操作评价;对擅长语言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口头报告或辩论活动。通过灵活筛选评价手段并关注个性发展,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力量。
1.搜集反馈信息
(1)多元主体参与,确保反馈多样性。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涉及多个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每个主体因其独特的视角和经验,提供的反馈信息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全面评估教学效果、了解学生需求的关键。为了确保反馈信息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教师应鼓励所有相关主体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和建议。(2)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在搜集反馈信息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设计反思性作业、组织同伴评价或自我评估活动,让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果,还深入思考学习过程中的得失,这种主动搜集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学习调整提供有力支持。(3)系统化梳理归纳,为学习调整提供依据。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教师搜集到的反馈信息往往零散而复杂,需要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效整理这些信息,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如学习方法的优缺点、知识掌握的程度、兴趣点的变化等。通过梳理归纳,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学习轨迹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学习调整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时,这一教学单元直面学生学习的一大挑战———文言文理解。为了充分利用多元主体的反馈优势,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家长作为观察员参与课堂,他们与孩子一同学习,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提供宝贵意见。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型座谈会,鼓励学生、家长共同分享学习感受和建议,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丰富反馈信息来源,也能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增强家校共育的合力。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在文言文学习中的收获、困惑以及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反馈信息。同时,组织小组内的同伴评价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日志,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此外,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文言文学习成果展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到的反馈信息整理成PPT或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学习方法的创新、知识难点的攻克、学习兴趣的提升等方面。通过展示,学生不仅可以对学习状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还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许多实用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后续的学习目标。
2.调整施教方式
(1)捕捉评价信息,引导个性化发展。评价作为教学引导的重要手段,其深远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迅速采取行动,引导学生如同淘金者一般,从评价反馈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犹如珍贵的矿石,不仅能够凸显学生个人的优点与成就,还能揭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还能勇敢面对并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基于这些精准、具体且极具客观性的评价信息,学生可以构建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这张思维导图将成为他们制订学习计划的蓝图,指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教师则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评价的意义,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自我反思与规划中。(2)多维度训练,深化语言与思维教学。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活动应当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在语言层面,教师应紧抓阅读训练这一关键环节,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课堂内的教学,还要延伸到课外的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入信息技术等手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升级评价方法,实践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操作步骤已成为广泛共识。在语文单元整体设计中,教师要从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双重视角出发对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具体而言,教师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以丰富评价主体和形式。通过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为调整施教方式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单元整体设计策略,是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通过明确单元整体目标、优化学习活动设计、升级教学评价方法和创优信息反馈与指导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构建高效、和谐、发展的语文课堂生态,以此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茹娜.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刍论[J].成才之路,2023(08):81-84.
[2]柯一冰.“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语文教学统合路径[J].福建教育,2023(06):29-32.
[3]蔡海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3(28):14-16.
[4]崔传统.学习任务群理念下习作单元教学实践———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3(05):15-16.
[5]叶玉园.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以《青山不老》一课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2(09):44-45.
Exploration of the Overall Design Strategy of Chinese Language Uni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 Evaluation
Zhong Huimin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City Guangze County Hangxi Primary School, Guangze 354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imparting knowledge, but focuses more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The overall design strategy of Chinese language uni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not only help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achieve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but also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enhance the scientific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article focuses 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iming to construct an efficient, interactive, and personalize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extracting overall unit goals, optimizing learning activity design, upgrading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optimizing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guidance,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students’ core Chinese competencie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Key words: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 evalua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unit as a whole; strategy; core 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