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与防范对策刍论

2024-09-23 00:00刘莹
成才之路 2024年25期

摘要: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其失范问题,找出成因及防范对策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因教师自身失范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维护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巩固教师较高的职业地位。要引领教师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外部支持机制,营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学校和社会环境,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的蓬勃发展指明前行方向。

关键词:教育强国;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防范对策;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5-0057-04

基金项目:202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教研专项重点课题“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的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与防范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YB142315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于如何建设教育强国,报告也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1]。教育部等五部门颁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着重强调了“强国必先强师”,并将“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作为教师教育振兴主要措施中的首要任务[2]。由此可见,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要求下,“师德养成”作为首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民基础性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相较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学生来说有其特殊性,包括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学生数量巨大、社会辐射面广等。因此,“师德”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更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各类媒体的报道中会偶尔出现一些师德失范行为,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或轻或重的师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这一群体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整体信任感。35岁以下青年教师是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既是教师又是青年人。系统研究这一群体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找出其行为成因,进而提出防范对策,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因教师自身失范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维护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巩固教师较高的职业地位,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道德、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1.道德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说,道和德两个字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即为道路,“德”即为行善事。将两字合二为一确定为一个意思则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及《礼记·大学篇》。经过从古至今的系列演变,现今“道德”这一概念在通俗意义上讲,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是协调人与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职业行为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指人员在从事该职业行为中应该承担的道德方面的责任和义务[3]。虽说各种职业的道德要求既有其相似之处,又表现出各行业的不同特点,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需要遵循五个基本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3.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是职业道德在教师这一行业中的体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品质、情操及行为[4]。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政策制定,先后出台并多次修改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曾于1997年、2008年先后两次出台和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5]。1997年出台的《规范》中提出了八点要求,分别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2008年出台的《规范》中提出了六点要求,分别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2008年新修订的《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发展性,集中反映了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大环境对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三、部分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

(1)行为触及法律红线。个别教师违反了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和公共利益,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其中,极个别教师对学生实施性犯罪和暴力伤害,个别教师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受教育权和隐私权。(2)敬业治学精神不足。个别教师爱岗敬业责任意识淡薄,对待工作敷衍了事,治学精神松懈,缺乏与时俱进意识,创新意识不足。(3)教育歧视偶有发生。个别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未能做到教育公平,不能“因材施教”,以“分数”或是家庭背景等来区别对待学生[6]。(4)有偿补课屡禁不止。个别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将大量时间投入到有偿补课中,对学校教学工作敷衍塞责,个别教师有偿向培训机构提供学生信息或介绍生源的现象也偶有发生。(5)从教不廉偶有发生。个别教师向家长索要、收取礼品或礼金,乐于接受家长付费的宴请、娱乐活动。(6)言辞偶尔不当。个别教师被趋利性世界观、价值观影响,理想信念模糊,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淡薄,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足,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或在公共场合言辞不当。(7)诚信失当时有出现。个别教师是非不分、诚信失范,在职称评审、教学科研、评优评奖中弄虚作假,在招生、推优、报送中徇私舞弊[7]。

四、部分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归因

1.教师自身原因

(1)教师自身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有所偏差。一是个别青年教师缺少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理想,缺乏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将教师职业仅仅当成生存手段而非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二是个别青年教师法治观念缺失,缺乏对法律的认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不自知,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个别青年教师固守传统教育理念,“唯分数论”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分数以外的事毫不关心,对成绩优或差的学生区别对待[8]。四是个别青年教师功利心和价值观偏斜,过分追求名利和荣誉,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逐渐下降。(2)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不高。一是个别青年教师文化素质、业务知识水平和技能不高,安于现状,在专业素养提升上有所欠缺,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二是个别青年教师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加之家庭、工作负担的影响,导致少数教师出现负面情绪,反映在行为上就会引起“师德”失范行为。三是个别青年教师德育修养不高,自身德育专业化程度较低,专业功底薄弱,导致道德免疫力低,出现道德失范现象。

2.其他客观因素

(1)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缺失。一是目前的师德规范制度建设不完善。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具有一定的实操性,但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等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中对师德失范的教师行为责任多为宏观规定,具体的指导细则缺乏,使得教师并不明确自身行为所负有的责任,要么对学生放任不管,要么惩罚过当。三是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和教师准入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追求升学率,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唯一指标,导致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形同虚设。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招聘及岗前培训把关不严不实,只注重招聘中教师的考核成绩,忽视师德状况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教师的职业前景和待遇不乐观。个别教师收入较低,生存问题无法保障,职业价值感缺失,致使工作热情减少,出现职业道德失范问题[9]。(2)学校教育管理出现偏差。部分学校重视升学率而忽视师德问题,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到位,在学校的管理制度和价值导向上有所偏差,师德建设工作流于形式。(3)社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中“重利”的一面对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未能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职业道德观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10]。

五、防范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策略

想要防范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就要从教师自身和客观环境出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评价监督机制,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的有效机制,引领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并创设有利于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1.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评价监督机制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是确立正确的评价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性原则,坚持多元性原则,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二是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内容要包含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严谨治学、锐意创新、终身学习六个方面。三是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有效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集体评价法、组织评价法、社会评价法等。四是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在得出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将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首要标准。(2)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一是健全监督机构,选取监督主体[11]。二是制定监督标准,优化监督方式。三是加强监督反馈,建立师德档案。(3)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实施正强化的激励措施。二是将惩罚和约束作为负强化激励措施长久实施。

2.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的有效机制

(1)明确师德教育培训目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容为核心,确定有效目标[12]。(2)完善师德教育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涵盖全面,兼具时代性、包容性和特殊性。(3)创新师德教育培训模式。面对新型教师主体,将传统的道德榜样感召式和道德戒律宣讲式的两种培训模式向案例式师德培训模式和体验式师德培训模式进行转变。

3.引领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1)引领教师树立职业理想。要引领教师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就要让教师深刻认识到职业的神圣使命,让教师有做学问家、教育家的理想信念,从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典范。(2)引领教师增强法治观念。要引领教师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自主学习法律知识,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警戒,时刻反思,守法、护法,自觉维护学生和自身的合法权益。(3)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要引领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合作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要注意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科目,紧跟时代。(4)引领教师培养敬业精神。要引领教师做到立志从教、矢志不移,做到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引领教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将敬业爱岗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身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5)引领教师提高专业素质。要引领教师加强思政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使教师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6)引领教师维护心理健康。要引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通过多种途径缓解职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避免因心理问题引起师德失范行为,给学生造成心理和身体的多重伤害。(7)引领教师筑牢师德根基。要引领教师认真学习钻研师德方面的相关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身体力行[13]。

4.创设有利于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1)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一是优化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和谐校际关系,三是维护好教师利益,四是推进民主治校。(2)形成优良的社会环境。一是带动崇尚道德的社会整体风气的形成,二是营造尊师重教的整体社会氛围。

六、结语

总之,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不仅关乎教师的职业发展,而且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想要防范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就要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评价监督机制,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的有效机制,引领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并创设有利于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使中小学青年教师明确行为规范,坚守行为底线,提高自我修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程佳.习近平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启示[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0): 19-21.

[2]赵亮.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省级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发展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0):144-146.

[3]王菊.简谈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0): 29-31.

[4]王岩.新时期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溯源及基本内涵探究———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37(04):1-3.

PXRkEX5EcpvamlSdxuTJgB8m4f9P3sE5R2Hk/4XVDZo=

[5]管秀雪.习近平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8):88-90.

[6]赖雪砚.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06):63-64.

[7]王晓艳.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问题及若干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 2018(24):27.

[8]邓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21(28):50-51.

[9]崔晓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33(06):100-101.

[10]史妍.中小学名师培养路径探析[J].教书育人,2021(07):38-39.

[11]鲁文晓.智慧教育领航教育信息化变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2):148-150.

[12]李建华,肖潇.“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习近平对师德师风建设思想的重要贡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3(01):12-19.

[13]周越男.龙江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10):100-102.

Discuss on the Issu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Misconduct among Young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Strong Education Country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Liu Ying

(Heilongjiang Teacher Development College,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young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earning, life, ideological awareness, and behavioral habit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tudying the problem of misconduct, identifying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to a greater extent avoid the negative impact and harm caused to students by teachers’ own misconduct, promote teachers’ self reflection, maintain their good professional image, and consolidate their higher professional status. To lead teachers to enhanc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ethics, establish and improve external support mechanisms for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create a favorable schoo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and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powerhouse; young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lack of professional ethics; preventive measures; teacherteam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