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已成为推动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关键环节,亟须与时俱进,融入互联网思维,实现教育路径的创新。文章分析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旨在为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5-0045-04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正面临着深刻变革。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政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思维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和协作的新型思维方式,对推动教育等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思政教育路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指导。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内容也更为丰富多样。这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使教育者能够从全球范围内搜集、筛选和整合各种有益于思政教育的信息。无论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还是社会的热点、科技的进步,都可以成为思政课堂的生动案例。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且,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进度,甚至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互联网思维还鼓励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因此,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思政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青年。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思政教育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同时,教育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高度契合,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2]。
1.教育内容相对滞后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部分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更新相对滞后,教育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点上,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对社会热点、网络舆论等现实问题的回应和解读不足,使得思政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此外,由于缺乏对互联网思维和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一些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创新上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种滞后性不仅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和提升[3]。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但部分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学手段仍显单一。这些学校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变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同时,尽管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在线课程、互动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但部分民办高校却很少尝试将这些手段融入思政教育中,而且对网络平台的利用不够充分,缺乏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难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育格局。
3.数字评价应用不足
尽管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但在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其潜力远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部分学校仍然依赖传统的、非数字化的评价手段,这不仅限制了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也阻碍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数字评价的缺失意味着学校无法实时、精确地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现象,使得教育者难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也无法获得即时、个性化的反馈,难以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思政学习路径以及提升学习效果[4]。
4.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在互联网思维下,思政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部分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思政教育经验,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时力不从心,无法有效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效果。同时,学校层面在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机制上也存在不足。由于缺乏系统、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平台,教师无法及时跟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进而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5.缺失对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的监管
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其环境复杂多变,有时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有时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各种思潮和观点交织碰撞,部分学生很难形成稳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和观点的影响。然而,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在网络环境的监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手段来应对这种挑战。这种监管的缺失,不仅使得网络环境成为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也使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1.动态更新内容,注入时代思政元素
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往往固定,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和变化的需求[5]。因此,动态更新思政教育内容,注入时代思政元素,已成为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当务之急。首先,互联网思维强调信息的即时性和动态性,深刻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在这一思维的引领下,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应时刻保持敏感性,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捕捉社会热点、解读政策变化,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保持高度的关注。例如,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可以迅速反应,组织学生围绕这些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进而形成价值判断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定期更新教学资源,无论是案例、数据还是观点,都要力求新鲜、真实、有深度。这样,思政教育内容才能始终保持鲜活和有吸引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复杂,思想观念也更加开放、活跃。因此,思政教育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时代楷模、行业精英等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育者反馈学习情况和思想困惑,寻求及时的解答和支持。这种互动和交流不仅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碰撞[6]。
2.教学手段多样化,建设云端互动课堂
基于互联网思维,采用多样化教学和云端互动课堂教学,成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创新教育路径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多样化教学,就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民办高校可以构建异步和同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节奏进行学习[7]。教师可引入微课程、慕课(MOOC)等多样化的数字教学资源,涵盖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既有视频讲解,也有互动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例如,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可将当地的历史遗迹、文化名人、社会发展状况等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从而加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创造更加生动、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通过图文、音视频的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教师还可以打造沉浸式的思政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AR应用,让学生在校园中通过手机扫描,就能够看到与思政内容相关的虚拟信息或场景。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新颖又有趣,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建设云教室、云平台等教学环境,让学生围绕思政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这种交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对思政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3.完善数字评价,促进多元全面考核
传统的思政教育考核方式往往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数字评价,则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参与情况、互动表现等多维度信息,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8]。要完善数字评价体系,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度、互动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还需要根据思政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需要利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信息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这些数据还可以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此外,还需要注重多元全面考核的实现。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引入在线测试、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考核方式,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想动态。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确保数字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教师应该定期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学生也可以向教师反馈他们对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不断完善数字评价体系。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成长,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
4.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
对于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而言,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思政教育能力的关键[9]。首先,应构建完善的信息素养培训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基础信息技能培训、高级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等多个层面。通过系统性的培训,教师可以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处理和应用技能,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并能够在教育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其次,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升信息素养。民办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项目,如开发思政教育网络课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让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技巧。最后,加强团队建设与协作。民办高校可以组建信息素养提升团队或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5.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网络思政教育因此成为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网络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和形式,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正确行为和价值观念[10]。首先,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民办高校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校园网络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网站或平台,整合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互动机会。民办高校还应通过打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接受思政熏陶,提升思想素养。其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民办高校应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思政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系统传授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网络实践中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再次,加强与各类网络平台的合作。民办高校应积极与主流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网络思政教育阵地,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发布正面信息、引导网络舆论、回应社会关切等方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最后,加强对校园内网络行为的监管力度。民办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和网络行为规范制度,对违反网络道德和法规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理,确保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促进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
总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动态更新内容、教学手段多样化、完善数字评价、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和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推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的创新发展,提升教育效果和质量。然而,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政教育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更多具有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楚燕.习近平青年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3):25-27.
[2]陈培超.新时代濮阳精神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内涵、价值与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7(02):65-68.
[3]陈湘清,段溥.“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01):107-111.
[4]汪国益,阮李全.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策略[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1):58-62.
[5]刘娟,邓亚男.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33(02):102-108.
[6]张媛,崔雪花,吕爽.东北抗联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4,45(02):129-132.
[7]张秋芳,谢雨欣.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进路[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4(01):99-103.
[8]王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碎片化传播效应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1):66-72.
[9]刘嵘.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构建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03):107-109.
[10]刘静,朱菁.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针对性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1):19-21.
Discuss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net Thinking
Hui Hui
(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Guiyang 550056,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rnet thin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ll fields of society. For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 key link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rect "Three Outlooks", urgently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tegrate into Internet thinking,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pa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based on Internet thinking,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nnovation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Key words: internetthinking;private university;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innovation path;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