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涉农高校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人才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农业人才,而且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文章探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提出五个实施路径,包括深化农业主题的课程设计、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涉农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农业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提升教师的农业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这些措施为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创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对培养新时代农业人才、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长远影响。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教学范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5-0033-04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2JSSZYB56);2023年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思政课创新发展联盟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构建”(编号:NZSZK2023YB01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方向。党的二十大不仅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更为未来的发展规划了蓝图和方向。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党的二十大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思政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仅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1]。在涉农高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国家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战略有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和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进行探讨。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涉农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导向的认识,特别是关于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断。首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增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意识。其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正确“三观”的形成,也关系到他们将来在社会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更好地承担起推动农业和乡村发展的使命。再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抽象的理论与学生未来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内容能更加生动、贴近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最后,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和视角,可以丰富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时代感和现实关联性。例如,通过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2]。由此可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培养新时代农业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当前,涉农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充分。涉农高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地区,他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有直接和深刻的认识。目前的课程内容设计已经融入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政策理念,通过理论教学提升学生对国家农业政策的理解。但是,在实践方面,思政课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没有引入时事讨论、社会观察等元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涉农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依然以传统讲授为主。尽管部分院校开始尝试应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但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讲授仍是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传递知识方面效果显著,但在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上存在局限。
第三,涉农高校存在思政课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队伍中缺乏对农业和农村问题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第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学生的信息来源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面临着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升教学效果的挑战。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较为缺乏创新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但部分教师没有在思政课教学中合理融入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教学元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现有的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需要在传统教学和实践应用中努力寻求平衡,兼顾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涉农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化农业主题思政课程设计,强化农业实践与理论结合,拓展涉农数字化教学资源,设立农业领域社会服务项目,提高教师农业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1.深化农业主题思政课程设计
思政课程的设计应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核心理念,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政策解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理念的时代意义和实践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行教学,如特色农业经营、农村合作社运作等,并鼓励学生探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3]。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来深化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例如,组织模拟乡村振兴策划大赛,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如何运用政策等。实地考察与社会实践也必不可少,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先进的农业示范区或农村振兴成功案例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使理论学习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学校可以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讲师,包括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农业工作者来校授课,分享实践经验,让学生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增强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强化农业实践与理论结合
强化农业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关键在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和参与的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认识[4]。教师可以在思政课中设置与农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如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社会调研、农业项目规划等。教师应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中,直观体验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结合实际案例教学是学习的捷径,教师可以选取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尤其是体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案例,如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农业实习和田间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农业实习项目,或在学校附近的农田观察学习,或在农业企业进行田间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农业工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如与当地政府、农业企业、农村社区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和实习的机会。另外,邀请从事农业实践的专家、企业家进入课堂,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也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的高效途径。这些操作性强的措施,不仅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农业实践和体验,还能够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涉农高校思政课中得到更加生动和深入的体现。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培养新时代的农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5]。
3.拓展涉农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拓展涉农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建立涉农主题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至关重要。涉农主题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集成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内容、农业政策解读、农村发展案例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材料。同时,涉农主题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应支持互动交流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提问和讨论,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其次,设置在线教学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通过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相关农业知识。可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如VR/AR,为学生提供模拟农业生产、乡村规划的实践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生动[6]。再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推送相关的深度文章、视频讲座或案例研究,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最后,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创建和完善。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制作或筛选优质数字化内容,而学生则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内容,形成互动共建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能够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涉农高校的思政课中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4.设立农业领域社会服务项目
通过实际的社会服务项目,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的农业和乡村发展场景中,从而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认识[8]。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农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环境保护、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开发,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项目设计应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规划、实施和评估。例如,学生可以参与乡村调研,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然后基于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这些项目应强调跨学科合作,鼓励农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以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建立项目反馈机制,通过对项目的定期评估和总结,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成果,并将这些反馈融入未来的课程和项目设计中,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农业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不仅能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培养新时代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重要支撑[9]。
5.提高教师农业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的农业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涉农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研讨会,加深教师对农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政策的了解。这些培训应涵盖农业科技进展、农村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并涉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农业论述,确保教师能够将最新的理论知识融入教学中。涉农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农业相关的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通过实地体验和研究,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更加生动、实际的案例和分析。此外,涉农高校应定期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课堂或进行线上交流,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这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视角[10]。涉农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还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背景,提供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对提升涉农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合与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还促进了学生对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认识,对加强和创新农业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长远来看,这将对涉农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涉农高校持续加强研究,探寻更有效的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03):132-134.[2]张娟,王芷娴.高校思政课服务“三农”的逻辑理路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4):129-132.
[3]许淋萍,杨德兴.“大思政”格局下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融合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125-128+133.
[4]刘文艳,仇竹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要求与方法[J].吉林教育,2023(23):6-9.
[5]张晓.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原则及路径[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5):8-13.
[6]李微,周羽,魏冉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05):33-37.
[7]陈鹏,汤建荣.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机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4):74-81.
[8]王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6(01):50-54.
[9]王健.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有效路径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0):136-139.
[10]朱剑波.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开展耕读文化教育的思考[J].教育视界,2023(24):43-48.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o the Teaching Paradig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Wang Tao1, Jia Jinfei2
+8K7Cfxd7LO87+6Bj1RQfA==(1. Jiangsu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urong 212400, China; 2. Chongqing Yout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ongqing 401320,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gricultural talent cultivation.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t only benefits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talent, but also promote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h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teaching paradig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five implementation paths, including deepen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agricultural themes, 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develop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establishing social service projects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and enhancing teachers’ agricultural knowlegde level and professional literacy. These measures provide innovative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and long-term impact on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nd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Spiritofthe20th 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 of China;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teaching paradigm;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