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涵养社会风气,而且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推动红色文化基地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媒体时代,高校在融合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深化思想引领与协同联动,构建全面的信息化平台,注重实践教学与生活融合,创新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引入,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媒体;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5-0025-04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议题。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与教学形式,深化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思政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关键挑战之一。本文着重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以期为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提供启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1.理论价值
第一,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为大学生提供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渠道,能够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与信心。一方面,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相契合。通过深入学习和融合红色文化,大学生可以深刻领会这些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人生追求中,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这些历史故事和伟人事迹为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红色历史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汲取前辈的智慧和经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理想信念,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第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精髓,进而培养出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代大学生。一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为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大学生可以了解其丰富的艺术、哲学、伦理等方面的价值,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蕴含着奋斗、拼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大学生可以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第三,有助于涵养社会风气。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准则。一方面,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强调团结、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通过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大学生能够领悟到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多地表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行为,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中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这种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奉献的真谛,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自觉奉献、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2.实践价值
第一,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具有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实践价值。这种融合为思政教育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与可能性。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思政教育学科将丰富其内涵,拓展思政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深入探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能推动思政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进而促进该学科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创新[1]。
第二,推动红色文化基地建设。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对红色文化基地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增加基地的教育功能,更能使基地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基地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使大学生能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这种深入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进而推动红色文化基地建设。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使广大大学生能够了解和认同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从而推进国民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1.碎片化与资源分散
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碎片化和分散给红色文化传承与利用带来了诸多问题。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分布广泛,但受限于地域、部门、单位等因素,这些资源往往呈现出碎片化和分散化的状态。各地区、各机构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和共享,出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困境[2]。这种碎片化和分散化使得红色文化资源无法形成有效的整体运作体系,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管理,难以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价值,不仅增加了信息获取的难度,也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利用,阻碍了红色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与传承[3]。
2.信息传播不畅,认知不足
红色文化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传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信息传播渠道不够畅通和有效,使得红色文化相关信息无法广泛地传播和分享。这种信息传播不畅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导致他们在红色文化方面的认知相对不足,无法从根本上领会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而信息传播不畅和认知不足使得红色文化的魅力难以被全面展现和传承,也限制了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力。
3.红色文化融入生活不深,教育效果与实践脱节
学生在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过程中,缺乏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的机会,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中接触过红色文化,但仅停留在理论认知阶段,缺乏实际感知和亲身体验。或者是红色文化的融入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感与实践,不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更深刻地领悟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难以深入,难以形成真正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4]。
4.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
红色文化教育需要更多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需要创新教学手段,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而加深对其的认知与情感投入。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未与丰富多样的信息传播形式相匹配,使学生无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互动和深入学习,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参与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仅为教育领域开辟了新的路径,更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契机。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文化传播范围,使红色文化走进更多青年人的生活,从而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
1.深化思想引领与协同联动
新媒体时代,高校应AkL5rKvbsx/VghXgMaVd3G9Yo6QLSFWciGdLV0Aquw4=通过深化思想引领与协同联动,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首先,高校应通过平台建设,强化思想引领。强化思想引领需要通过建设多元化的平台来展开。这种平台不仅包括线上的数字化平台,也需要结合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解读和思想引领。这种平台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场所,更是思想碰撞与交流的阵地,能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红色文化呈现,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和认同。例如,湘潭大学通过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种艺术形式,开展了多样化的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湘潭大学开发了“恰同学少年”线上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让学生体验革命历史,获得“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推荐,设计了“伟人智慧:大学生学习毛泽东”和“领袖智慧:大学生学习习近平”两门课程,分别获得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湖南省精品课程的认定,还入选了智慧树网的“混合式精品课程TOP100”,制作了“新时代·新力量”专题学习体会集、微课视频、“湘‘谈’四史”和“百年百地正青春”大学生思政微讲述等多种网络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行传播,展示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创新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坚定了大学生的思想认同[5]。同时,要通过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机制保障,确保各项措施有序有效地推进。这种联动可以跨学科、跨领域,形成多方合作的机制,包括学校内部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合作,以及与外部社会资源的合作。联动可以借助各种资源,整合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力量,如红色文化研究机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社会团体等,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网络。这样,通过联动合作,将各方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有机整合,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能使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地融入学生的思维和生活。
2.构建全面的信息化平台
高校要建立一个集中展示红色文化、便捷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地区、单位或机构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各类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和统一管理,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和价值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普及化和深入化。例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清华大学在公众号中开设了“党在清华园”专题,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党建历史和成就,推出了百集党建微纪录片,展示了清华大学的党建实践和创新,开展了“基层党建巡礼”系列深度报道,反映了清华大学的党建工作在基层的影响和贡献,特别策划制作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镜到底MV、清华师生多语种合唱“国际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机器人舞蹈视频等形式丰富的作品,用音乐和舞蹈等方式表达了对党的敬仰和感恩,也与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合作策划制作了“少年中国说”MV,用青年人的声音和视角讲述了中国的故事和梦想[6]。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内容创新和教育形式的创新尤为关键。信息化平台应着眼于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包括但不限于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如线上讲座、数字展览、网络互动等形式,以及在校园内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等,从而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悟。
3.注重实践教学与生活融合
注重实践教学与生活融合是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另一重要路径。首先,将实践教学作为融合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机。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中,如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实地考察革命历史遗址、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精神内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其次,推动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教师应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生活、学习环境以及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感受红色文化。例如,在校园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设立红色文化主题角落、组织相关讲座和展览等,将红色文化与学生的日常活动融为一体。最后,促进高校与红色资源区的同步发展。高校可以与红色资源区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联合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红色资源区进行参观学习、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接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现实意义[7]。这种生活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进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4.创新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引入
为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教学形式并引入现代化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引入现代化技术,创新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进而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入、全面融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打造更具互动性和视觉冲击力的教学场景,如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使学生在参与式的体验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精髓,为教学注入更多活力与创新,提高教学感染力和教育效果,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的内涵[8]。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在线讨论、互动式课程设计等,将红色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更生动有趣、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应着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更深层次融合,为培育具有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高校在融合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深化思想引领与协同联动,构建全面的信息化平台,注重实践教学与生活融合,创新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引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丰富的红色文化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邢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及路径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23,13(03):50-53.
[2]韦家旭.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8):85.
[3]刘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实践路径[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09):21-26.
[4]郭桐卉.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J].大学,2021(04):125-126.
[5]孙鹏宇.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成才,2023(09):26-28.
[6]崔秀娟,冯金钟.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当代教研论丛,2024,10(01):107-111.
[7]来龙.红色文化资源驱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3(15):145-148.
[8]杜冠旭.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6):50-54.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Feng Xujie
(Jiangm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gmen 529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not only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enhance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cultivate social atmosphere, but also ass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e bases, and adva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ulture strong country.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universities should deepen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collaborative linkage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il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platform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ife, innovate teaching forms and introdu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cultivate more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 words: new media;red cultur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tegration;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