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9-23 00:00:00云虹李洋薛宇婷
新西部 2024年8期

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交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举措。推动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将数字技术作为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技术在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打造教育教学新模式等方面的根本任务。可从构筑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面向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和建立交通教育现代化智能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索数字化转型助推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是加速实现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加速发展,5G通信、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向纵深拓展,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正在驱动教育变革。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交通教育,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高效、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交通教育,加速交通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构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个性化学习需要,从而为我国交通强国的实现培养更多的现代化交通人才。

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高质量发展”看作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应有之义,也契合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创新的现实逻辑。

(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探析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表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总要求,表明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也随之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何谓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从其来源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在经济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嫁接”而来,并得到教育学界的广泛讨论。有学者提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教育系统内外各要素的均衡与协调发展。[1]与之相对,也有学者提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将高质量发展理念与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平衡且充分的发展,主要包含特色鲜明、质量优、满足需求强三个特征。[2]

可见,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对教育发展状态的一种事实与价值判断,[3]是教育自身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理念,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实现均衡发展与公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的多重作用。均衡发展与公平的质量提升,意味着要提高教育制度供给的充分性和平衡性,并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机制和优化分享与动力机制。推动社会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培育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实施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调并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实现教育投入的最大化效益,从而促进教育发展的提质增效,达到全面发展的质量提升。

(二)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辨析

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语义上来讲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可以理解为由具有各自特色的“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成。关于“发展”,是指事物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动态变化过程。而“高质量”的概念在不同领域和情境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特征:优秀的执行、卓越的细节、持久的价值、客户满意度以及创新和改进。综上,“发展”是实现高质量的手段,而“高质量”是对发展方式的规定,[5]表明发展是一种“高质量”发展,而不是“粗犷式”发展。[6]所以,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新发展理念。

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能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及如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7]从发展目的来看,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8]以人民为中心,使交通教育更加公平、更加协调、更加优质、更加包容,确保都能享有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和资源,确保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协调互补发展。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看,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交通教育体制改革,打破固化行为结构,激发交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为交通强国的实现和“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培养交通现代化人才。从发展方法来看,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升师资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字化能力。发挥交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品牌,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交通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9]数字化转型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技术为驱动,形成数据采集、发送、储存、处理和反馈的信息闭环,打通社会各个层级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提升产业整合的运营效率,形成完整的大数据经济系统,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10]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信息化的特殊阶段,要树立数字化意识、培养数字化能力、构建智慧教育发展生态、形成数字治理体系和机制。[11]数字技术赋能交通教育均衡发展与公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多样化优质资源供给,推动数字技术在交通教育资源、教学、治理和评价等多场景应用,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共生,形成更加全面、优质、公平、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教育新生态。

(一)均衡公平发展,依托数字化转型整合多样化教育资源

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实现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数字技术可以对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与共享化。[12]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进行互动。整合交通教育的教学资源、实践资源、文化资源、教师资源等,打破教育的数字鸿沟,构建数字教育资源结构体系,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辐射范围,保障交通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交通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

(二)优质全面发展,依托数字化转型提升优质教师资源

优质的教师资源是实现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依托数字技术,搭建高质量创新的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推进优质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形成跨时空的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体系。顺应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和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以新时代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数字技术与教师发展相互融合的新路径,实现教师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智能化与数字化,建设数字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创新驱动发展,依托数字化转型打造交通教育教学环境

创新型交通教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过5G通信、虚拟现实、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遵循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原则,汇集交通教育的优质资源,营造具有交通特色的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统筹管理教育教学数据资源,建立动态可视化的大数据仓,打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教学数据资源实现共享。面向交通教育主体,通过智慧化教学平台对学情数据、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全过程、精准化的分析,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益,为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四)协调发展,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多元参与精准化教育治理

多元参与的精准化教育治理是实现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数字技术可以增强多元主体在教育治理过程中的协同性,利用蕴含协同治理思想的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优势,[13]构建协同共治的交通教育治理体系,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推动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开展教HvzUI6HEtQx0vfBVvZYy/g==育治理分析,对交通教育治理进行全方位、数字化重构,提高教育决策的透明度、精准性和科学性。通过数据挖掘、信息搜集,构建模块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实现协同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交通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数字化是实现高等教育从学习革命到质量革命再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创新路径,能否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变革,事关中国高等教育能否在新一轮国际竞争抢占制高点,享有话语权,拥有影响力;事关中国高等教育从现在的全面并跑到重要战略领域领跑的重大突破能否实现;事关中国高等教育能否真正适应普及化阶段的需要。[1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紧抓教育数字化转型契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新方向,不断升级数字化教学环境,制定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变革教学和评价模式,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新时代培养交通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构建数字化的高质量交通教育智慧教学平台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未来社会对高质量交通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契机,打造创新型智慧化的教学云平台,为实现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具体而言,一是重点推进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与交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基础设施。例如,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具有丰富互动能力、智能分析能力的智慧教室。[13]二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开展教学创新实践。例如,基于云计算、AR和VR技术的元宇宙,创设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个性化全息未来教室,打破时空束缚,利用立体教学场景实现云端一体、多维交互的规模化、精准化教学。三是基于交通教育的特色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依托数字技术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型,形成兼具交通特色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对其进行更新迭代,构建支撑数字化、高质量教育的智能生态圈,为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设数字创新型教师队伍

顺应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和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以新时代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为导向,探索数字技术与教师发展相互融合的新路径,建设数字创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围绕智能化进行师资队伍交叉学科专业素养培育,在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中充分融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兴学科内容,推进传统专业教师的知识体系优化、更新、升级,提升会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

(三)制定面向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

面向数字时代,交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优化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方案。运用数字技术,实施“需求导向、专业引领、分类分阶、精准施教”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精准培养。具体而言,一是要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指引,大力培育与交通技术趋势发展相吻合的专业,满足未来交通场景的人才需求。二是利用智能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对学生的成长行为进行精准全面的“画像”,并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画像”进行及时分析,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能以及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构建个性化学情图谱,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分类精准、个性化培养。三是促进交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部署“教育链、人才链”,围绕“教育链、人才链”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加速推进交通教育领域“四链”融合发展,重塑交通教育教学的新生态。

(四)打造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打造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交通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空间、模式和评价进行创新,形成跨时空互动教学和“元宇宙”仿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支持教师和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此外,建设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实训中心与开放式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实践基地,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构建“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创新实践”逐层递进的实践体系,使“班级”从教室转移到实训基地,使“学习”从书本知识转移到企业生产内容,打造“现场”实践教学班,扩大专业的社会服务范围。通过挖掘全过程数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改进等提供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进而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15]

(五)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建立交通教育现代化智能教学评价体系,促使交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决策科学化和反馈及时化。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教学评价,及时获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从而提升教学评价质量。建立学生信息化档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天然优势,实现基于学生学情数据的全过程动态评价。利用无痕式数据采集技术,全方位采集教育教学数据,识别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状况,对学生的课程数据和成绩数据进行科学评价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提出整改建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保障。

结 语

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新型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交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新时代培养交通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交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贺祖斌:《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大要点》,载《高校教育管理》,2020(5):42-48页。

[2]钟晓敏:《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析》,载《中国高教研究》,2020(5):90-94页。

[3]柳海民、邹红军:《高质量: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路向的时代转换》,载《教育研究》,2021(4):11-24页。

[4]张新平:《教育高质量之探究》,载《教育发展研究》,2020(20):3页。

[5]王亚鹏、王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载《职教论坛》,2022,38(12):38-46页。

[6]黄洪兰、姚玉香:《质量革命: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载《现代教育管理》,2020(12):7-14页。

[7]张新平、佘林茂:《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理解》,载《中国教育报》,2021-3-18(007)。

[8]中共教育部党组:《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载《光明日报》,2021-06-09(006)。

[9]央广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http://news.cnr.cn/native/gd/sz/20230529/t20230529_526268435.shtml,2023-05-29。

[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和路径》,研究报告,2018。

[11]黄荣怀、杨俊锋:《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载《中国教育报》,2022-04-06(004)。

[12]朱旭东、刘丽莎:《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1):33-39页。

[13]郑旭东、狄璇等:《区块链赋能区域教育治理:逻辑、框架与路径》,载《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1):31-39页。

[14]刘苗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以数字化构建高等教育新形态》,载《瞭望》,2022(31)。

[15]张海南:《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关键启示》,载《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6):60-65页。

作者简介

云 虹 长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

李 洋 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能会计与资本市场

薛宇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财务与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