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边疆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央治疆方略的指导下,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仍有诸如教师结构模糊、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这可能是编制短缺、地缘优势不足、学校培训效果不显著导致。以西部地区某师范院校作为案例分析,从“精准规划,增加总量”“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等方面,探寻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路径。
西部边疆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西部边疆师范院校承担着为西部边疆地区培养高层次基础师资的基本任务,是实现西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逐渐加重,这对西部边疆高校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资队伍改革迫在眉睫。明确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所在,对完善教师体系、重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质量,进一步探索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具有重要作用。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各类教师数量有待补充
专任教师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传授者,但专任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师生比远比教育部提出的1∶18达标要求要高,部分专业的师生比甚至超过1∶30,这将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同时,近年来学校招生的人数增加,在校学生数量增幅较大,专任教师的缺口被进一步拉大。通识类课程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非职业性、非专业性、涵盖广泛的知识,他们肩负着学生身心健全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任,然而该类教师数量存在严重不足,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类通识课、高等数学等教学任务的绝大多数通识类教师同时担任专业课教学,周均课时超过20课时,既影响教学效果,又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学压力。专职实验教师既要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又要担任学生实验操作课程的教师,工作内容繁杂,教学效果不佳。由此可见,教师数量不足是师资队伍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完善
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科领军人才的引领,调查发现学校所设置的各类具有标志意义的高层次人才岗位仍有大部分空缺,高端人才数量不足、多数学科缺少高层次人才、科研梯队结构难以形成、高层次人才引进严重缺乏的现状亟待解决。其次,学校部分优势专业的师资总体不占优势,师资队伍建设薄弱,高级教师占比少,初级、中级教师占比大,职称整体偏低,团队缺乏合力,不能充分满足部分专业的教学需要。此外,由于学校正处于提质发展阶段,在政策的积极鼓励下,部分教师选择脱产进修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在岗教师流失,而空缺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导致师资队伍结构出现阶段性空缺,需要更加灵活地进行调整完善。
(三)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学校青年专任教师的主要引进渠道是高校毕业直接任教,大部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知识不足、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能欠佳,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不强,且由于缺乏一线教学经验,存在对课程体系不熟悉、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等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刻不容缓。新时代高等教育所强调的教师必备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教学经验,[1]是新时代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重要特征,然而教师来源渠道有限,从企业或其他单位调入的比例非常小,教师职业经历中企事业单位实践基本是空白的,开展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因此提高师资队伍质量需得到充分重视。
师资队伍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编制紧张及阶段性教师紧缺
受编制的限制,5TOtRn5N4XFfpD8gMv94ig==学校几乎将全部编制都用于专业专任教师的聘用,近年来,学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控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数量,加大力度补充专任师资,但学校可以使用的编制数仍然有限,导致教师有所流失。同时,学校正处高水平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时期,亦承担着我国西部边疆的建设重任,学校有一百余人承担国家和自治区委派的各项任务,无法承担校内教学工作,另有一百余名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造成学校在岗专任教师阶段性紧缺。此外,随着实验教师的退休,以及部分高职称实验教师转入专任教师岗,学校对实验队伍的补充措施不足,无法吸引优秀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专职从事实验员工作,岗位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实验队伍逐步萎缩。
(二)地缘劣势地位不利于吸引教师人才
学校地处西北边陲,缺乏地域优势,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且学校自身创收能力较低,经费来源及支持有限,区位环境难以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十一五”以来,应用型大学和应用型专业建设成为新时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办学定位有所转变,[2]非师范类教育开始逐步扩大,随着大学更名工作的推进,学生扩招,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各分院之间师资缺乏沟通和联系,师资力量缺乏整合,团队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造成教师数量偏少但工作繁重的普遍现象,很多教师将精力集中于教学工作中,对教师培训活动、科研成果产出等力不从心,导致职称偏低,高层次人才紧缺。
(三)学校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不足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这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扎实的实施能力是活跃课堂氛围的保障;充分的教学研究与课程开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有利于延伸学生知识体系;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则是更新课堂形式、提供多元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然而,受研究生阶段学术惯性和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观愿望不强烈,从人才培养视角思考教学的意识淡漠,[3]课程与教学研究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够,内驱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尽管学校会对初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入职培训和教学能力培训,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不足,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及实效性,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精准规划,增加总量
1、契合国家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确定教师具体岗位
结合国家“放管服”的要求,[4]合理规划本科专业教师数量和结构,确定其空缺岗位和人数,形成并有效落实教师队伍补充、师资结构优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进行学科建设、培养高等教师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分院要发挥队伍建设主体作用,科学研判学科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未来,认真谋划学科梯队人才补充计划,创新人才引进办法和路径。
2、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
深刻认识外派教师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的作用,全力协助自治区党委和教育工委做好外派教师工作。创新校内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打破用人壁垒,整合学校教师资源,提高校内师资的利用率,实现校内专任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措施,督促博士研究生按时完成学业,鼓励博士研究生返校,边研边教,缓解师资短缺;充分利用援疆、校际间合作交流等机会,聘请外校教师承担紧缺专业课程;利用对口支援高校优势,鼓励优秀在读博士、在读硕士研究生来校支教,缓解教师阶段性紧缺压力。[5]
3、加大对通识类课程教师的配置力度,建立健全学校通识类课程网络平台
根据通识类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可择优录用部分硕士研究生充实到通识类课程教师队伍;创新通识类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时更新国内外前沿的相关学科知识,经典教学案例,保证教师使用的及时性、连续性,探索网络教学新机制,减轻通识类课程教师教学压力。[6]
(二)创新机制,优化结构
1、依据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凝练学科专业方向
重点支持一批优势学科,加大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等重点项目的人才经费预算比例。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建立学术领军人物的引进、遴选和培养机制,落实“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制度。建立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落地措施,制订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按照一流学科人才标准保障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保证做到用制度引人、留人和用人。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综合实力。
2、彰显特色,加强教师教育队伍建设
科学确定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规模与结构,加大专项投入,充分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如“课程与教学论”等的建设,整合教师教育团队力量,通过搭建平台,组织研究与学习,提升教师教育学术素养与水平。充分利用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自主评审改革,实施评聘与考核单列计划,激励和推动教师专注于教师教育的研究和教学。
3、完善机制,推动实验员队伍结构建设
深化“一岗双责”机制建设,强化理论教师技术化,促进实验教师专业化。[7]深化实验室人员引进和培养机制建设,通过畅通人员来源渠道,完善实验室定编定岗、聘用考核、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队伍人员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支与学校发展水平相当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三)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1、加强教师入职考核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加大对新聘任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考核,对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能力薄弱的教师,实施一票否决制。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国语能力和政治素质的考核,对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水平未能达到二级乙等,政治素养欠佳的教师不予录用。而对通过考核的教师要及时进行专业发展培训,以期打造更适应西部高等教育需求的教师团队。
2、强化教师上岗培训
以教师工作部为主导,依据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入职培训。针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培训内容,将学校文化和发展沿革、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技能培训有机融合,系统设计培训项目,有效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建立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远程培训帮助教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与更多系统的课程资源,保证教师学习的系统性与连续性。采取定期开展教学沙龙、按项目开展能力培训、网络学习答疑等方式,不断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持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3、逐步完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意识培养新入职教师向新时代“双师型”教师转型,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方案,通过减免教学工作量,加大赴企业行业观摩学习、技能培训、脱岗实训等途径,鼓励教师获取执业资格证书,促使青年教师既能胜任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又能胜任(指导)本专业技术工作。[8]继续推行“青蓝工程”项目,严格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既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发展档案,又是教师继续开展工作的有效激励,促进青年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结 语
高校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主体力量,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发展综合能力的推动力量,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国西部各高校需要持续性关注的重点工作,也是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抓手。因此,西部高校应聚焦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并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既要从宏观上进行精准规划、把控全局,又要落实各项教师发展培训及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西部高校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亚平、李大吉、刘安琴等:《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0):267-268页。
[2]韩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解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载《中国民族教育》,2007(09):7-9页。
[3]笪笑:《多元视角分析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评〈多元视角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载《中国高校科技》,2023(09):98-99页。
[4]李正元:《新时代大学治理视域下的西部地方高校高质量转型发展》,载《现代教育科学》,2021(03):7-11+18页。
[5]钱大益、马鸿志、冯丹:《以“援疆共建”为纽带探索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4):424-430页。
[6]龚思怡:《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模式探索》,载《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2):36-40页。
[7]梁勇、任佳、王春艳:《新时代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载《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06):213-216+227页。
[8]李锣:《双创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载《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3,33(04):133-137页。
作者简介
李慧婷 伊犁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
夏倩倩 伊犁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
苏展艺 伊犁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