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十分必要。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相互耦合。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有利于牢牢掌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还有利于锤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全方面发展。为提高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力量,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等方式推动实现。
“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1]实践证明,承载着无数英雄先辈革命事迹的延安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延安精神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内在耦合逻辑。我国正处于历史关键时期,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养优秀合格的高校大学生,培养高素质人才。
延安精神与高校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耦合逻辑
(一)二者都属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
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共同汇聚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有机构成,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巨大的价值力量,这二者在本质上都属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都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谱系之中,二者作为其“两翼”内容,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
(二)二者在内容上一脉相承相互促进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相互促进,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广大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实践内容的凝练与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渊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人民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表达,赓续和发展着延安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当代展现。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着延安精神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整体价值目标上集中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诉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延安精神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一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无论风吹雨打,始终坚定这一思想路线,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旺盛活力。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着延安精神的本色——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精神的凝练和升华,蕴含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内在要求。一直以来,中华民族都保持着积极向上、昂扬奋斗的精神风貌,凝聚起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发展。[2]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价值
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加强其思想道德锤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是重要内容,把延安精神内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壮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我们党始终强调“意识形态这个阵地丢了,社会主义阵地就会丧失”,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共存亡的。在如今文化多元化的滚滚浪潮下,社会上存在诸多错误社会思潮干扰着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着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此,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守护好社会主义阵地。延安精神蕴涵的丰富内涵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使其在内容上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在价值上得到了凝练和升华,有利于克服意识形态价值偏差,抵制错误不良思潮干扰,保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和发展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振,国无精神不强。[3]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用血泪浇铸而成的伟大精神,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作用。延安精神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发出了永恒的精神光芒。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一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滋养和升华。另一方面,延安精神是我国的精神文化瑰宝,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延安精神包含英雄人物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促进其全面发展
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在延安时期,广大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展现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品格,正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将延安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高校大学生对延安精神产生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提高其思想道德精神境界,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育为主要方式,辅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导致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信念缺失的问题。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需要我们正视这些挑战。
(一)大学生个人层面的挑战
第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青年一代要有志气、骨气、底气,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这是党和人民对于青年人的殷切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当补足理念信念这一精神之“钙”,不负岁月,不负韶华,珍惜在校时间,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理想信念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到达成功彼岸的精神支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价值理念与经济利益相互冲突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难以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迷失自我,甚至有的学生出现拜金主义、崇尚奢靡等不良风气。第二,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获得了诸多便利。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不良用语诸如“躺平、佛系”等也不断呈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的不正确心态。而导致这一事态的根源就在于部分大学生信仰的缺失。大学生处于多元文化社会中,由于没有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能对事物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综上所述,这使得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不小挑战。[4]
(二)高校教育层面的挑战
第一,从显性教育层看,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化。通常情况下,显性教育是一种表面的、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平台。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模式的影响,从内容上看,教育者过于强调理论灌输,而受教育者则过于被动地接受理论灌输。从而使得大学生片面矮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停留于肤浅的表层含义,更无法利用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身的实践。第二,从隐性教育层看,部分高校忽视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隐性教育是一种隐匿的、潜在的教育方式。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是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持久、更为有效的方式,它使得校园文化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内涵以一种娱乐化形式吸引学生,并且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三)高校校园环境层面的挑战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其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本身的影响是其内部矛盾,起着主要作用。然而外部环境的影响属于外部矛盾,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因此,环境是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的方便快捷促进了大学生更为便捷更为广泛更为多元的了解社会信息,然而,网络发布的不少信息却经不起理论的验证,经不起仔细的推敲。由于网络存在的自发性等特征,导致人们可以随意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而这就给许多不法分子侵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提供了可乘之机。大学生价值观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社会舆论的影响,从而改变原有的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说,网络的不恰当运用是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巨大挑战之一。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路径
延安精神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共同价值目标,需要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
(一)个人维度
第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延安时期,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深深积淀而成的伟大的延安精神,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仰追求,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精神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延安精神的引领力量,使得高校大学生明确政治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第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信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肃清了党内教条主义,纠正了党的错误理论和错误方针,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革命最终取得成功。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党和人民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信仰。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应当以延安精神为推动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向前。[5]
(二)教育维度
一方面,从显性层面来看。第一,要从延安精神中凝聚与把握“创新力量”,打造“第二课堂”,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延安作为中国革命主阵地,在这里,党和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创新。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在理论灌输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第二课堂”。第二,从延安精神中把握“团结力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育人体系。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高校应当从延安精神中把握真理,追求真理,结合家庭在家风建设方面以及社会在文化建设及社会环境建设方面,搭建三者联合的教育平台。因此,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于高校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质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从隐性层面来看。第一,打造良好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向高校大学生渗透,有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课外教材,在校园内,将延安精神融入文化知识竞赛、学生文艺活动、学生党建活动、班级团日活动等等,使学生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浸润。第二,打造校园文化软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积极作用,将延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增强高校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历史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
(三)环境维度
如今是互联网数字时代,互联网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的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抖音等互联网软件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将延安精神丰富多彩的形式融入互联网之中,例如拍摄延安革命故事情景剧、延安精神传唱短视频、话剧、影片等娱乐形式,通过互联网传播,有利于延安精神在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渗透学习、传承弘扬,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结 语
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是广大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浇筑的伟大精神。我们要继续弘扬传承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优秀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延安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要将其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国喜:《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体会》,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3):5-12页。
[2]王胜利、李改慧:《延安精神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3-27页。
[3]邹绍清:《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15页。
[4]杨菀:《延安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载《作家天地》,2021(25):171-172页。
[5]李依:《传承延安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山西青年》,2019(10):297页。
作者简介
折文仪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