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管是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责任重大,甘肃高职院校应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创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有效提升院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及新的规划部署,全国职业院校掀起提质培优深推内涵建设的浪潮。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育体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和部署下,迎来了新的全面的、深入的发展机遇。在我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应用型、工程型、复合型人才及工匠型技能人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育也被提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技能强国、人才强省更是成为国家和各地方的重要发展方针。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技能型人才在新时代不仅获得更为充分的扶持和肯定,同时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一批批职教系统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技能人才,已然成为或正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繁荣富强奉献着职教人特殊的力量和贡献。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也讲到“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
2021年10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作出的重要指示及大会会议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央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2]等意见。2022年8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3]同年年末,中央再次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改革方向应“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为深入贯彻中央《改革意见》及其相关要求,2023年,教育部等主管部委相继发布了《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厅〔2023〕15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改社会〔2023〕699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20号)》等配套文件,围绕区域、行业、产业及建设模式等方向作出进一步部署和要求。上述文件及政策的出台为各级职业院校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路径指明了方向。
甘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时就曾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5]在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6]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相关指示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甘肃省积极出台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建设系列行动方案,于2019年10月印发《〈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9〕89号)》,结合本省实际提出,“聚焦‘七个构建’,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经过五至十年努力,将甘肃打造成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高地。”[7]2020年7月,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甘政发〔2020〕38号)》正式发布,职教品牌“技能甘肃”实施方案及其任务清单等也相继出台,标志着甘肃省正式成为全国第二个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省份,实现了《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创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建设目标。因推动建设成效显著,甘肃连获国务院及教育部通报表彰。
按照国家关于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相关要求,省内各高职职业院校也紧密结合产业、行业和资源优势,在固本强基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办学方向,形成了一批以开采、测量、工程、化工及自动化等为代表的、在全国职教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科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结合国家和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指示和号召,于2018年4月整合全省文化优势资源,率先在西北地区成立了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的二级学院,将区域代表性优秀传统文化及技艺项目引入职业院校,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方式及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强化非遗技艺项目的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通过非遗技能培训及校企双元合作等途径,为当地文化建设及乡村振兴培育起一批批高素质的新型非遗技能传承人,在丰富自身办学内涵的同时也树立起了特色学科品牌。因建设抓手和内容紧密围绕国家和甘肃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部署要求,该校深受社会各方的好评,先后多次被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有效提升了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基本理路
(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才对我国各项事业及其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求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思想,尤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增强识才、育才、引才和用好人才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党中央也再三强调要增强人才意识,为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和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求大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浓郁社会氛围。就增强人才意识,完善制度建设方面,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机制建设,2020年推出以“陇原人才服务卡”为主的省级人才激励政策,2023年4月又在此基础上新修订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激励范围、明确实施流程、加大落实力度。在同年11月3日召开的2023年第二次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省委书记、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昌升进一步强调,“人才是甘肃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要着眼建设机制持续深化改革,加强人才政策统筹,完善人才、科技、教育等领域政策联动机制。”[8]
办好现代职业教育,关键也在于人才,具体而言是需要有了解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明确现代职教建设任务、熟悉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掌握高超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就学科和专业带头人而言更是如此。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公报2023年第1号)》,提出首要重点工作即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就此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振洪指出,“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等关键能力极为重要而迫切。”[9]
(二)特色办学是原则
2023年2月,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指出,要突出优势特色;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打破常规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同时要制定和加强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相关说明时也指出,“要引导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原则之一就是突出优势特色。”[11]同年10月,甘肃省教育厅组织认定了首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省级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及第一批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一批办学育人有积淀、产教结合程度高、规划发展前景好的特色学科、品牌专业及其核心课程成功获评入选,这也进一步说明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要求及原则,职教院校不仅要固本强基,更要依托优势资源和资源优势谋划长远发展,方能在现代职教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竞争力。在当下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同类院校学科专业同质化现象较普遍等背景下,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办学尤为重要。
(三)依托政策是途径
围绕国家规划部署和区域发展建设,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谋划发展路径、提升办学能力的关键,尤其是结合自身优势抢抓政策契机、把握发展机遇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在这一进程中,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品牌意识,做好顶层规划设计,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积极参与的工作氛围。
近年来,为加快构建新型发展格局,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甘肃提出以构建“一核三带”为布局,加快推进“兰白”两区及“兰西”城市群建设,全面深化区域建设的发展规划,这与教育部就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并以促进产业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之建设任务契合,就甘肃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事业而言,可谓极佳之“天时”。2023年6月12日发出的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中也提出,“要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导向,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带、城市群、都市圈建设;要以服务面向相依、学科专业相近、地缘相邻、办学历史相亲为纽带,建立高校和学科专业联盟,推动区域高校集群发展,更好发挥高等教育‘集聚-溢出效应’,支撑和引领中西部高质量发展。”[12]当前,甘肃正值中西部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改革建设主阵地,加之其链接东西沟通南北之特殊地理优势,未来在以中华文明数字资源建设、西部生态防护及资源利用、西北农牧地区乡村振兴推进、少数民族职业技能教育及“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等为内涵的特色教育品牌建设实践中,甘肃显然具有先天自然禀赋和得天“地利”优势。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理念及其发展路径,不仅是国家部署的建设要求,实则也是各级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谋求自身发展之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全省职教人的共同努力下,甘肃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可喜且宝贵的成绩,但底子薄、基础弱仍是甘肃乃至西北职业教育系统普遍需要着力夯实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经费和资源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探索并建设既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所需的优势教育项目,本文认为:首先,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和了解自身优劣势所在,进而着力提升和夯实主观能动之条件。其次,谋划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育人能力,培育和建设自身优势特色,依托资源优势,主动探索产教融合及联合培养等合作路径。最后,围绕国家及省、市重大规划项目,集中优势力量,抢抓各类发展机遇。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举行的开放团组活动上也曾讲道,“甘肃正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和自身优势加速释放的历史交汇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国家战略、'双碳'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等,都为我们带来宝贵机遇和绝佳‘风口’。”[13]
参考文献
[1]张亚楠:《习近平两会时刻丨“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938981914712853&wfr=spider&for=pc,2024-03-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eqid=808cc518000c82cc0000000264566e9b/,2024-02-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发布》,https://www.gov.cn/xinwen/2022-08/20/content_5706220.htm,2024-02-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3/content_5736711.htm,2024-02-01。
[5]新华社:《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https://www.gov.cn/xinwen/2019-08/22/content_5423551.htm,2023-12-22。
[6]新华社:《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13/content_5599267.htm?eqid=938818c100013f5c000000026459a12b,2024-03-11。
[7]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9〕89号)》,https://www.gansu.gov.cn/gsszf/c100069/201910/175392.shtml,2023-01-10。
[8]张富贵:《胡昌升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引才政策体系为甘肃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635979390560451&wfr=spider&for=pc,2024-03-11。
[9]王振洪:《深化“四个治理”提升关键办学能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6799220055344925&wfr=spider&for=pc,2024-03-1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教高〔2023〕1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304/t20230404_1054230.html,2024-03-12。
[11]甘肃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答记者问》,http://jyt.gansu.gov.cn/jyt/c107274/202304/169817076.shtml,2024-03-1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2023fj/202306/t20230613_1064046.html,2024-03-14。
[1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实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150856998072354&wfr=spider&for=pc,2024-03-15。
作者简介
扎西当知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助教,“技能甘肃”工作室主持人,研究方向为民族职业教育研究
李雅敏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非遗文创及其开发研究
严晓亚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非遗基础理论与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