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未来: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与实践

2024-09-23 00:00:00齐燕颖
新西部 2024年8期

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趋势之一,是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核心素养导向模式的深刻转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跨媒介学科融合、主题引领以及项目式学习等创新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其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未来公民。文章深入分析了跨媒介学习如何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与创新思维,主题引领如何深化学科育人理念,项目式学习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建构,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这些创新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为深化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与理论支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意识,拓展资源领域、丰富资源类型。运用课程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教学活动。课程意识深入人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生成离不开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设计,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设计建构,生成多元课程资源,利用数字赋能将实践活动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可视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如何进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与实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跨媒介学科融合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在数字化时代,跨媒介学习成为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与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媒介,设计跨学科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表达能力的发展,从而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设计“‘字’从遇见你遨游汉字王国”的五年级春季项目化学习活动,课程设计三个站点:汉字文化馆(绘汉字演变、品甲骨文之美);汉字趣味馆(体汉字趣味、感结构之趣);汉字生活馆(寻汉字发展、找姓氏之源)。在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中,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绘制汉字演变思维导图,观看汉字演变纪录片,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有趣的汉字完成字体演变绘本。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记录者,学生在搜集汉字演变过程中自然而然生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学生制作“偏旁转转乐”转盘,感受形声字这一造字法出现的意义,采用“刮刮乐”的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易错字,制作“刮刮乐易错字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姓氏之源”,呈现甲骨文姓氏图,借助与姓氏有关的名人故事促使学生了解中华的姓氏文化。

将三个站点相关活动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将所有的图文资料、音频资料进行整合,使汉字文化深入人心。

五年级上学期课程设计“悠悠琴韵绵延三秦”的学科融合活动,从陕西的地方文化为切入点,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兴趣,从秦腔的基本特色入手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秦腔的魅力所在。课程设计了四个板块:侃秦腔、画秦腔、奏秦腔、吼秦腔。“侃秦腔”板块是为秦腔制作亮眼的名片,内容包括:秦腔的别名、起源、发展、角色类型、有名的班底、有代表性的演员以及曲目等内容,学生以海报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完成名片的制作过程中既要搜集整合信息,又要进行语言的表述,了解秦腔的发展历史,在多学科融合过程中完成了关于秦腔剧种的知识建构;“画秦腔”板块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画秦腔脸谱,推荐喜欢的秦腔曲目人物为其制作表演服饰,推荐的理由陈述就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可视化。人物服饰的制作借助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奏秦腔”选自自己喜欢的秦腔乐器,手工完成制作,并说明制作的过程及使用的方法,以视频形式呈现乐器的演奏;“吼秦腔”感受秦人的热情与豪放,吼一段秦腔,从了解秦腔的发展到自己的切身感受,形成对秦腔这一传统曲目的兴趣,为传承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

通过多媒介的协同发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拓宽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进行了变革,不再是课堂的一味输入,而是借助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三大主题引领课程设计,促进学科育人理念落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主题为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可以这三大主题为引领,促进学科育人理念的落实。

小学语文根据低中高三个学段设计相关课程,低段(一、二年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实践课程;中段以“革命文化”为主题设计课程内容;高段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设计实践课程。在三大主题背景下促进学科育人理念的践行。

二年级设计以“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认同感。课程设计为:《二十四孝》故事大比拼、你说我演现场秀、我手表我心擂台赛。第一板块的孝心故事大比拼,以“黄香温席”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思考并感受美德,前期学生搜集相关故事,再通过AI绘本的形式予以呈现,最后以故事比拼的形式,促使学生将故事内化于心,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第二板块在绘本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故事与角色扮演相结合,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之深远。第三板块学生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制作爱心卡、孝心小礼物,以现场打擂的形式,在呈现手工制作的作品同时阐释作品的设计思路、制作步骤等。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逐步形成,他们自主建构知识,培养解决现实情境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设计结合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为主,在潜移默化中落实课程育人的理念。

四年级设计“寻根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课程设计为三个板块:了解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践行红色文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推进,第一板块先呈现岁月静好的画面,引出时光下的负重前行,引导学生分组搜集家乡的红色人物、故事、地点相关的革命文化。学生通过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红色革命文化,以语音或视频介绍革命人物、故事(生成二维码)。学生在搜集和讲述革命人物故事的过程中,被革命者的革命信念、献身精神等深深震撼。第二板块引用《长津湖》台词:“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千千万万个平凡人,身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在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重温历史寻根铸魂。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闪闪红星》《我和我的祖国》等,感受红色历史文化。通过影评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深刻感悟表达出来,成为一个革命文化的输出点。第三板块,以“鸡毛信”(穿越时空的来信:书信自己对革命人物的肺腑之言)“长征路”(重走长征路,绘制长征线路图、收集长征路上的感人事迹)“红色遗迹”(绘制红色物件和保家卫国革命诗词)为主题。四年级的课程设计围绕“红色革命文化”,通过了解、感悟、践行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对于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内化于心,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将这种课程育人化无形于有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项目式学习丰富课程开发方式,

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并培养素养

项目化学习(简称PBL)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等理念,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表达交流、创新等能力。在进行项目式活动中先选择真实情境问题,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积极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和培养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项目化学习一方面需要学习者探究学习多种学科知识与原理,另一方面需要呈现真实作品。它之所以风靡全球,与它灵活有趣的学习模式不无关系,它能够使学生使用自己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处理信息完成任务,学生易接受学习,且能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项目式学习主张知识与知识的整合、知识与事物的整合、知识与行动的整合;主张设计与实施生成性课程。

(一)三年级“纸”主题项目

三年级的课程设计围绕“纸”分为七个项目:纸的历程、纸的制造、纸的家族、新型纸张、纸的再生、纸的艺术、纸的烦恼。每班承接一个项目,设计与项目有关的任务驱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计划表,筛选出最佳计划表,讨论充实后按照计划表开始完成相关项目内容。

“纸的历程”板块,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搜集整理信息,了解纸从诞生到发展以及走进生活各个领域的历史,学生以可视化的思维导图、绘本、音频视频来呈现自主完成此项目的成果展示。

“纸的制造”板块,学生视野拓宽,不仅了解我国甚至世界各地纸张制作的材料和工艺,通过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索纸张制造的原理,进而感受人类智慧的伟大和纸张的来之不易,采用数字故事的形式展现探究过程及收获、感受等学生最直观的心理变化。

“纸的家族”板块,采用多渠道搜索不同种类的纸,了解生活、学习和各行业生产用纸的特点及有趣之处,以AI绘画设计数字人的形象,以绘本、数字人视频呈现纸的家族成员,以第一人称介绍各自的特点及作用。

“新型纸张”板块,以新兴的医疗、航空科技、军事技术、通讯通信等领域的探索促进新型纸张的横空诞生,一些生活中不为人关注的纸张新用途、新形式不断出现。此项目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新型纸张呈现出来。

“纸的再生”板块,以“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通过走访、观看纪录片了解纸张的再生利用,动手实践让自己用过的纸张重新焕发生机,扮美生活,解决生活中纸张过度浪费问题。

“纸的艺术”板块,以纸张为原材料,创作生活中的杯盘碗盏等各种造型和绘画作品,通过“作品+同步介绍(设计理念、思路、制作步骤等等)”,展示学生的奇思妙想,实现学科的融合。

“纸的烦恼”板块,发现“纸与环境”的关系,站在纸的角度,调查生活中滥用、浪费纸张的现象,通过调查统计呈现纸张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助自主合作的方式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

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前期有计划通报,中期有问题呈现,后期有线上成果展,形成年级合力,围绕“纸”展开持续、深入的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六年级“大唐”主题项目

六年级设计项目式学习主题为“大唐千秋史悠悠长安情”,贯穿唐朝的建筑、习俗、衣着、美食、文物等,课程设计为四个项目:历史探究、建筑研究、诗词文化、军事研究。

第一个项目“千年历史熠熠生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促使学生了解唐代历史,选择喜欢的阶段说说心中的唐朝故事,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自己心中的帝王,说一说理想的帝王梦想。

第二个项目“千年古建气势恢宏”,以长安城平面图的绘制,促使学生了解古长安城的建筑布局特色,按平面图走一走唐长安城遗址,重要建筑打卡拍照,可捏制自己喜欢的唐代建筑;可以走访现存的唐代建筑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搜集,从唐代建筑的风格、艺术特色、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PPT或视频展示,突出唐代建筑的特色。以现存的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的千寻塔等唐塔砖石建筑艺术为典型代表进行深入探究;了解“都料故事”,唐代掌握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被称为“都料”,唐代房屋设计施工有严格要求,按图施工,梁上记有都料名字,反映了唐代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在加速施工速度和提升建筑设计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第三个项目“千古诗词群星璀璨”,为了激发学生的项目参与兴趣,先设计“诗词挑战”猜诗,再为唐诗代言,最后制作诗集。

第四个项目“千秋军事运筹帷幄”,先搜集资料了解唐朝军队的编制,唐朝兵制的变化:从府兵制到募兵制。采用数字人讲解呈现的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唐朝的兵制;了解豪气冲天的将领及他们的等级划分,以“名人推介会”的形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将领;作战装备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唐朝的盛衰、将士们作战离不开优良的兵器装备,搜集呈现唐朝作战兵器,为兵器制作名片,并辅助解说兵器的外形、材质、使用情况等;了解唐朝的四刀:仪刀、障刀、横刀、陌刀。横刀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唐刀,参观横刀并制作模型。

六年级的项目式学习围绕唐代的历史、建筑、诗词、军事四个方面展开,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相关知识体系,思考历史发展的轨迹,回顾大唐历史提升文化自信,为培养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

齐燕颖 西安市宏景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