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写能力

2024-09-22 00:00陈广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7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新闻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其新闻采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质量的好坏。本文主要从新闻敏感性的培养、采访技巧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跨媒体写作能力以及新媒体运用方面入手,探讨了新时代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写能力,以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打造高品质新闻、推动新闻行业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记者;新闻采写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7.034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新闻事件的发展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同时伴随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崛起,除了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报道外,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也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对记者的采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新闻线索,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同时也需要记者适应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具备跨媒体采写能力,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1]。为此,记者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强的创新能力,以确保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关键因素的深入分析,为记者提供全面的提升策略,帮助他们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履行新闻传播的职责。

1. 新时代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培养

新闻敏感性是记者采写新闻的基础,要提高记者的新闻采写能力,培养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是关键。

1.1 增强时事关注度

增强对时事的关注度,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把握时代脉搏,这是提升新闻敏感性的重要切入点。具体来看,首先记者应始终保持对时事的敏感度,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订阅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行业资讯等多种渠道,获取广泛而及时的信息,为发现新闻线索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对那些被忽视或未被充分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采访报道。其次在关注时事的基础上,记者需要深入分析这些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通过深入研究,记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发现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趋势,以便迅速做出反应,及时采访、报道,尽可能抢占先机,获得独家新闻。

1.2 多角度审视新闻事件

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新闻事件,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关键。新闻事件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单一角度的报道往往难以全面呈现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因此,记者需要具备从多个角度审视新闻事件的能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2]。这种多角度审视的能力有助于记者更全面地了解事件,发现其中隐藏的新闻价值,从而撰写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报道。以某地区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记者可以从以下角度审视新闻事件并挖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一是从政治角度分析当地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措施是否得当;二是从经济角度探讨环境污染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包括企业运营成本、居民收入、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三是从社会角度关注当地居民对于环境污染的态度和反应,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期望;四是从文化角度分析当地文化和传统是否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是否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通过多角度审视不仅有助于提升新闻采写的质量和深度,还能够增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1.3 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是记者新闻敏感性培养的重要一环。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看似平凡但实则充满新闻价值的事件,一个具有新闻敏感性的记者能够从中捕捉到新闻线索,为新闻采写积累丰富的素材,将平凡事物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新闻报道。这就要求记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在观察到平凡事物后,记者需要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这些事物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社会意义。通过深入思考,记者可以将这些平凡事物与当前的社会热点、时代背景等联系起来,挖掘出其中的新闻价值,同时需要打破常规思维,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将这些平凡事物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

2. 记者采访能力提升技巧

2.1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记者在进行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采访顺利进行和获取高质量信息的关键。首先,记者要明确采访的核心内容,确保采访围绕主题展开,同时提前设定采访希望达到的效果,如获取独家信息、了解事件真相等,以便在采访过程中更加从容地引导对话,获取高质量的新闻素材。其实就是进行背景调查,一是了解采访对象,对采访对象的身份、背景、经历、观点等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采访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二是了解与采访主题相关的事件、背景、现状等,以便在采访中能够准确判断采访对象的回答。最后是制定问题清单,问题清单要包括主要问题部分:根据采访目标和背景调查,设计主要问题,确保问题能够引导采访对象深入讨论;追问问题部分:针对采访对象的回答,准备追问问题,以便进一步挖掘信息;列出可能提到的相关问题:考虑采访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针对可能无法提问的问题,准备替代问题,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2.2 善于运用提问技巧

提问技巧是记者采访中的核心技能之一,它能够帮助记者更好地与被采访者沟通,引导话题,挖掘信息,使采访更加深入、生动,通过恰当的提问,记者可以激发被采访者的兴趣,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般来说,常用的提问技巧包括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诱导式提问以及追问,在实际的采访情境中,记者需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和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获取最佳采访效果。比如在采访学生时,可更多地采用诱导式提问有效引导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或表达观点,降低被采访者的心理压力,使采访更加顺畅。如记者可以问:“你觉得在学校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从而更自然地表达观点和感受;而针对思想更加成熟的成年人或者成功人士,可采取开放式提问给被采访者留下较大的回答空间,如在采访一位企业家时,记者可以问:“您认为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让企业家详细阐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与此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灵活掌握提问的时机和节奏,避免过于频繁或突兀地提问,影响采访氛围和效果,还要注意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避免涉及敏感或不当问题,保护被采访者的合法权益。

2.3 注意倾听并捕捉关键信息

在采访中,倾听不仅是记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更是一种尊重被采访者的体现,良好的倾听技巧有助于记者准确理解被采访者的意图,捕捉关键信息,提高采访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看倾听技巧的运用,首先是专注倾听,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被采访者的发言,不受外界干扰,这有助于记者准确捕捉被采访者的语言、表情、声音等细微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意图[3]。例如,在采访一位政治家时,记者应专注于其发言内容,同时注意其表情和语气变化,如果政治家在谈到某个敏感话题时语气突然变得紧张或避讳,那么这可能就是关键信息所在。其次是高效倾听,要求记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在倾听过程中留意被采访者的重点,关注重要信息,并及时记录下来,从而快速整理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在采访一位企业家时,记者应关注其对企业发展、市场趋势等关键信息的阐述,如果企业家在谈到某个关键项目时多次强调其重要性,那么这可能就是记者需要深入挖掘的关键信息。最后是善用沉默,在采访中,善用沉默有助于记者给被采访者一些自由发言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引发被采访者更深层次的发言,在被采访者发言后适时地保持沉默,观察其反应,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追问。例如在采访一位艺术家时,记者可以问及其创作灵感来源,如果艺术家在回答后陷入沉思或表情变得丰富,那么记者可以保持沉默,等待其进一步阐述,这有助于记者捕捉到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在倾听过程中,记者可以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给予被采访者积极的反馈,表示对其发言的关注和认同,从而建立良好的采访氛围,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

3. 记者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3.1 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

掌握基本的写作规范是提升记者写作能力,确保新闻报道准确、清晰、客观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记者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和受众,从而确定报道的角度、内容和风格,使报道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洁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最后是注意新闻写作的格式和结构,新闻写作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四部分,标题部分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报道内容,准确反映报道的主题和重点,避免使用夸张或耸人听闻的言辞;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应简要介绍报道的主要内容,用语简洁明了,突出报道的重点,引起读者的兴趣;正文是报道的主体部分,应详细且准确叙述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同时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叙述,使报道内容条理清晰,还要注意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使读者感受到现场氛围和人物情感[4];结尾部分应总结报道内容,强调报道的重点和意义,在这一部分记者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

3.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在新闻写作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至关重要。具体来看,首先记者可以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环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新闻内容。例如在报道一场地震时,记者可以这样描述:“昨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这座城市。震感强烈,整个城市仿佛都在颤抖。街头巷尾,人们惊慌失措地奔跑着,寻找安全的避难所。高楼大厦在摇晃中发出嘎嘎作响的声音,玻璃碎片四溅,街道上一片狼藉。”这样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地震现场,感受到了地震带来的惊恐和混乱。

其次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鲜活人物。人物是构成新闻事件的重要元素,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和心理等特征,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从而更加关注新闻事件。例如在报道一位英勇救人的消防员时,记者可以这样描述:“他是一位身材魁梧的消防员,名叫xx。面对熊熊燃烧的火焰,他毫不畏惧,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海,他身穿厚重的消防服,手持灭火器,在火海中艰难地寻找被困的群众,他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勇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这样的描述让读者对张强这位消防员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了他的英勇和无私。

最后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修辞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例如在报道经济回暖时,记者可以这样描述:“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经济逐渐回暖,就像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这样的比喻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经济回暖的态势和活力。

3.3 注意用词用语规范保证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在新闻写作中,用词用语的规范性是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性和客观性的重要基石。具体来看,一是记者应避免使用模糊、不确切的词语,如,不要使用“最近”“不久以前”等模糊的时间表述,而应具体指明时间,如“从2024年6月10日开始”。模糊的时间表述会让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时间线产生混淆,影响新闻的准确性。二是记者要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和行话,例如在报道科技新闻时,应准确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术语,避免使用“高科技”“先进”等模糊的描述。三是注意数字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例如在报道经济数据时,应具体指明数据的来源和统计方法,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了4.5%”。

4. 如何提升记者跨媒体采写能力

提升记者跨媒体采写能力,关键在于了解并适应不同媒体平台的受众及采写风格,记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首先记者要明确不同媒体平台的受众定位,如社交媒体主要面向年轻人,新闻网站则可能覆盖更广泛的年龄层,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记者应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阅读偏好、信息需求以及阅读习惯,基于受众定位和需求,记者应调整新闻内容的选题、角度、深度以及采写方式[5]。例如,针对年轻人群体,可以采用更活泼、幽默的语言风格,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多媒体形式进行采访报道。其次,针对不同媒体平台,记者要掌握多种采写风格。从文字风格来看,正式文字风格适用于新闻网站、传统媒体等,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使用严谨、专业的语言;活泼文字风格适用于社交媒体、博客等,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和共鸣,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抒情文字风格适用于文化、艺术类报道,通过深情的表达引发读者共鸣。从叙事风格来看,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可以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在专业新闻网站上,可以利用图表、数据可视化等方式,直观呈现信息,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记者在提升跨媒体采写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内在价值的统一性,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虽然内容的呈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但内容的核心信息和主题应保持一致。通过精心策划和协调,确保各平台上的内容能够相互补充和强化,共同传达新闻信息。

5. 结束语

新时代记者提高新闻采写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培养新闻敏感性、提升采访技巧及跨媒体写作能力、掌握新媒体运用技巧等方面的努力,新时代记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新闻行业的挑战和机遇,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楠.新时代报社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写能力[J].中国报业,2023(20):190-192.

[2]马丹.新时代报社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写能力[J].中国报业,2022(03):118-119.

[3]赵婧男.报社记者的新闻采写能力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0,4(19):108-109.

[4]黄瑞鑫.记者新闻采写能力的提高策略[J].记者摇篮,2019(12):51-52.

[5]韩学敏.解读提高记者新闻采写能力的策略[J].采写编,2018(0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