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信号传输、节目制作、服务等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网络通信技术虽为广电工程带来诸多优势,但也面临技术更新快、网络安全隐患多、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广播电视工程应从加强技术研发、完善安全防护、创新服务模式三个方面入手,优化网络通信技术应用,持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网络通信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7.009
广播电视工程是一个凝结了艺术创意与科技实力的传统行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这一古老行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当今,无论是广播电视信号的高质量传输,还是创新视听内容的高效制作,抑或是个性化、沉浸式的优质服务体验,网络通信技术无不扮演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其应用不仅彻底颠覆了行业的生产和运营方式,更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视听盛宴。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正借力网络通信技术的东风,向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迈进。本文重点探讨了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节目制作、服务等环节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带来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期为广播电视工程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1. 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1.1 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是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和IP传输技术的引入,革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数字信号传输技术作为现代广播电视工程的主导技术,其高清晰度、高稳定性和强抗干扰能力备受赞誉。数字信号经过压缩和编码(如MPEG2、H.264、H.265等)后,采用调制技术(如QAM、QPSK等)将其调制到高频载波上,通过有线(如同轴电缆、光纤)、无线(如卫星、微波)等信道发送出去。信号到达接收端后,经过解调、解码、解压缩等一系列还原处理,最终以高质量的音视频形式呈现给观众。以高清电视为例,其分辨率是模拟电视的4倍,配合环绕立体声,观众仿佛亲临现场,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与此同时,数字信号还展现出了卓越的色彩还原能力,画面色彩鲜艳夺目、栩栩如生(如图1所示)。更为重要的是,数字信号能有效抵御天气、地形等各种干扰因素,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观众带来流畅的观看体验。不仅电视节目,任何多媒体内容都可借助数字信号实现高效传输,为广播电视行业拓展了广阔发展空间。
图1 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在高清电视中的应用效果示意图
而IP传输技术的加入,则进一步提升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IP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技术的地域和平台限制,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高效分发。观众可在电视机、手机、平板等多终端随时随地收看直播或点播节目,体验“无处不在”的服务。可以说,数字信号传输和IP传输技术的融合应用,从根本上提升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质量、效率和灵活性,满足了现代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1.2 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传统的节目制作模式受制于硬件设备、存储空间、协作效率等诸多限制,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突破这些瓶颈。借助云端海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制作团队可以高效完成大规模视频剪辑、特技合成等工作,无需投入昂贵硬件。云平台还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区域的实时协作,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1]。更为关键的是,云计算的弹性计算能力赋予了节目制作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制作团队可根据实际需求弹性调整计算资源,真正实现按需付费,避免资源浪费。在云端,整个制作流程都可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保证制作质量的一致性。同时,云平台也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撑,可以深挖观众需求,为节目策划提供决策依据。
除了云计算之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应用也为节目制作带来了全新的创意空间。传统拍摄手段受现实场景限制,而VR技术则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让观众身临其境、尽享视听盛宴。借助VR,制作人员可以打造逼真的虚拟场景,如战场、宇宙等,呈现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展现科幻、奇幻等超越现实的世界,将各种虚拟角色、动画特效融入节目,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
1.3 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服务中的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正在推动广播电视服务行业发生深刻变革,催生了诸多创新应用,全面提升了观众的服务体验。其中,智能推荐系统和多屏互动技术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大应用。智能推荐系统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深入挖掘用户的观看习惯和喜好,为其提供精准的个性化节目推荐[2]。这种“为您精心推荐”的服务,避免了用户在海量节目中盲目寻找的困扰,有效提高了观看效率和满意度。更重要的是,智能推荐系统为广播电视媒体开辟了新的盈利模式,通过推送付费点播节目和精准投放广告等方式,实现了“受众变现”。同时,智能推荐也有助于媒体洞察用户需求,为内容创作提供数据支持,制作更贴近观众需求的优质节目。
多屏互动技术将电视机、手机、平板等多终端连接到同一网络,实现了内容跨屏传播和交互(如图2所示)。观众可以在不同终端无缝切换观看节目,还能参与节目互动,如实时投票、点评等,主动介入节目过程,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多平台融合模式,打破了传统电视的单向传播局限,将观众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节目参与者。多屏互动不仅丰富了节目呈现形式,也为媒体开拓了新的增值服务和营收渠道,如个性化点播、虚拟道具购买、本地化广告等。
2. 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优势与挑战
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诸多优势,促进了行业的转型升级。数字信号传输和IP传输技术极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提升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为观众带来了高清观看体验。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观众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参与节目互动,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同时,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也为广播电视工程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为节目制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内容表现形式[3]。
尽管网络通信技术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孕育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是技术更新快,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广播电视工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消化吸收,保持技术领先。其次是安全隐患较多,网络信息传输和数据存储面临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等安全风险,必须加强防护。此外,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视频的崛起,广播电视工程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媒体的激烈竞争,如何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广播电视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挑战,通过不断创新和适应,方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发展。
3. 推动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技术研发
作为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网络通信技术研发至关重要。广播电视媒体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成立专业的研发团队,紧密跟踪行业前沿技术动态,及时吸收消化新技术新理念。与此同时,还需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开展创新探索,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切实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针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环节,可以重点研发高质量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提升内容传输质量;同时研发高效率的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技术,实现节目内容的快速分发和边缘节点加速,大幅提高传输效率。
在服务和运营层面,研发个性化推荐引擎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更精准预测用户需求,为其推送个性化内容和增值服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黏性。同时,基于用户画像精准投放广告,也将带来新的商业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研发工作不能止步于技术本身,还需要围绕整个产业链条持续创新。比如,可以研发基于云计算和区块链的版权保护技术;研发面向虚拟现实等新型应用场景的交互技术等。
3.2 完善安全防护
作为管理和传播大量敏感数据的重要机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给予网络安全工作足够的重视,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护体系。在技术层面,广播电视工程需要围绕基础设施、业务数据等多个环节实施安全防护。对于基础网络架构,应构筑坚实的防火墙体系,在入口处设置入侵检测和防病毒等安全网关,有效过滤和阻挡各类恶意攻击和病毒入侵。建立针对性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经过权限认证的人员和系统才能获取相应的网络资源[4]。而对于业务数据和节目内容的防护,要采用先进的加密存储技术,保证数据在静态存储状态下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同时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施加密传输,确保内容在流动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3.3 创新服务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工程亟需创新服务模式,以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传统的收视率营收模式日渐走向没落,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潮流,顺应观众需求变迁,全方位推出创新性服务,方能真正实现从内容供给者向服务运营商的转型升级。创新服务模式的首要着力点是利用新兴技术优势,开拓前所未有的内容呈现形式和用户体验。以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它们必将为广播电视内容带来全新的表现力。广播电视台可以借助5G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特性,推出4K/8K超高清节目,让观众沉浸在逼真细腻的视觉世界[5]。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能为观众提供高度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比如在节目播放过程中,AI可根据用户画像推荐感兴趣的内容;用户也可通过语音指令,随时切换节目或查询相关信息。未来,电视台甚至可开发AI虚拟主播,通过影视特技等技术“量身定制”栩栩如生的虚拟形象,为用户呈现别具一格的新型视听体验(如图3所示)。
此外,广播电视工程还可以尝试将自身优质内容和技术输出,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以六盘水广播电视台为例,可与当地文旅部门合作,为乌蒙大草原、娘娘山等知名景区提供智能导览视频服务。游客只需通过手机扫码,便可获取包含人工智能导游讲解、VR全景观赏等元素的沉浸式导览体验,大幅提升景区游览的趣味性和科技感。或与教育机构联手,开发专业级的远程直播课程。充分利用自身专业设备和信号传输技术,可确保课程实现高质量流畅播出,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自身力量。
4. 结束语
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开启了一个前景广阔的新时代。当下,借助网络通信技术的强大助力,广播电视工程不仅实现了信号传输质量和制作效率的整体提升,更重要的是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充分释放了创作者的无限想象力。面对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广播电视工程唯有持续创新求变,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理念,方能在这场媒体大变革中屹立不倒,续写辉煌。
参考文献:
[1]励如桑.融合网络技术助力广电工程——关于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41(12):52-54.
[2]许亚辉.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制播领域的应用[J].电视技术,2023,47(04):81-83.
[3]李佳芳.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06):238-240.
[4]郭围环.基于5G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1(11):148-150.
[5]刘作华,王朋祥.网络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2):75-76.
作者简介:高彬(1983—),男,贵州水城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视领域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