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融媒体时代破茧而出,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革新。在此情境中后期制作与剪辑无疑是节目制作的核心所在,其对提升节目品质及观众感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剪辑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各类媒介资源,进而优化制作流程、提升节目内容质量。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剪辑方法
中图分类号:TN9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7.002
在科技飞速发展与互联网无所不在的当下,我们已经步入了融合媒体的全新纪元,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其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方向[1]。在此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因此深入探索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与剪辑技术,对于应对当前媒体变革具有深远的实际价值。因此在此背景下需更关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剪辑的创新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剪辑的新方法。
1. 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关键任务
1.1 凸显电视节目的艺术特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其在艺术性上追求结构的完美与镜头语言的多样性,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蓬勃发展,电视节目的艺术特质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而为满足这些期待,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与剪辑团队必须熟练运用专业技能,从而让电视节目的艺术魅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2]。
1.2 使电视节目的主题更加突出
电视节目内容的单一乏味已成为观众观影体验的痛点,而为打破这一僵局,后期剪辑与制作人员需运用多样化的剪辑手法凸显节目的核心主题。因此他们在剪辑过程中需坚守节目主旨,避免盲目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内容的传递,确保节目主题鲜明、信息传播精准,才能有效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进而实现节目的价值传递与社会影响力。
1.3 确保节目视觉的流畅性
电视节目作为集视听享受于一身的艺术形式,要求其内容真实、可信,并依赖后期剪辑师运用各种摄影造型技巧确保画面间的流畅过渡,这种连贯性体现在视觉上的一致性和感官上的协调性。且在呈现叙事镜头或写意镜头时,每个画面都被视为视觉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进而共同构建出完整而连贯的视觉叙事体系,让观众在欣赏节目时能够自然而然地从局部细节感受到整体的和谐与统一,从而更加沉浸在节目所营造的情境中[3]。画面的连贯性源于图像的一致性,也在于其多样性。在节目画面中所有造型元素的和谐统一,以及视觉逻辑的清晰脉络都彰显出画面的连贯之美,物体的形态特征,如人物的动态、物体的轮廓、线条的走向以及景物的界定,均深刻影响着视觉的连贯性体验。特别是上下镜头的切换,若画面主体保持一致或相近,便能呈现出流畅自然的视觉效果,而一旦物体形状差异悬殊,或是场景虽相似但变化突兀,视线和方向的不匹配便可能导致视觉的跳跃感,进而让观众感到画面的不连贯。
2. 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核心准则
2.1 确保画面色彩和谐统一,符合整体风格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关键在于后期团队对色彩和调光的精准把控,因为这两个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如同隐形的语言,向观众传达着深层的信息。电视节目的视觉风格基本由画面的明暗对比所主导,通常被称作色调或光影氛围,而通过精心调整画面的亮部与暗部、实物与背景的反差以及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可以揭示节目画面中的细腻之处;更进一步的是,通过变换这些光影效果可为节目增添独特的氛围,引导观众深入感受光影的流转与韵味[4]。而色调作为色彩的核心灵魂也决定了电视节目画面色彩的整体走向。当以某一色彩为主导时,画面便展现出独特的色彩倾向,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中国红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繁荣,可激发观众内心的积极情绪;而天蓝色则带有清新、通透的气息,为节目增添一份惬意与美好。而为实现影调和色调的和谐统一,后期制作人员需掌握以下关键技巧:一是需精通如何调整影调以凸显画面主体,因为影调的节奏对观众视觉体验具有显著影响;二是通过混合调色技术突出主要色系,并削弱与之不和的色彩以遵循简洁而和谐的色彩搭配原则[5]。优秀的电视节目依赖于影调和色调的完美融合,以真实的画面吸引观众进而触动他们的情感。然而,若影调杂乱无章、色调失调,观众在接触节目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导致决定停止观看。
2.2 遵循“动与动相连,静与静相接”的原则
在电视节目剪辑中,通常将素材细分为动态片段和静态画面。在运用“动接动”手法时,旨在实现画面主体的顺畅过渡,确保其动作之间无缝连接,展现出一气呵成的动态美感与主体运动轨迹。在处理“静接静”的镜头转换时,应特别留意镜头切换的流畅度,前一镜头在结束时的短暂停顿被称作“落幅”,而后一镜头在开始前的静止阶段则被称为“步幅”,并为确保画面既连贯又吸引人,“落幅”与“起幅”之间的时间应控制在1至2秒之间[6]。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镜头的长度选择,如对于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镜头,可适当延长停留时间以便观众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而对于特写镜头或内容相对较少的镜头,停留时间可适当缩短,甚至有些镜头可以快速闪过以保持整体节奏的紧凑感。
2.3 运用“轴线规律”原则进行制作
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中,专业人员需严格按照轴线原则进行剪辑,确保从全局到细节、从远景到近景、从概括到细分的顺序,以此来维持画面的流畅连贯,并充分满足观众的视觉体验[7]。在摄影中遵循“轴线对称”原则意思是,当镜头画面同时捕捉两个物体时,需确保它们位于画面的同一轴线两侧,这样才能保持视觉的和谐与统一,避免产生错位感。且在拍摄时,须保持摄像机稳定地位于主体的主运动轴一侧,否则画面的运动感会出现不协调,这种现象被称为“跳轴”。若出现此种状况,拍摄所得素材将难以实现高效整合,极有可能引发剪辑过程中的失误。
3. 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剪辑的创新策略
在融媒体的浪潮中,电视媒体必须锐意进取,紧握时代脉搏,不断巩固并拓展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加大在电视节目制作上的投入提升节目的品质,使之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并利用品牌效应打造独具匠心的电视节目,让观众在众多节目中一眼就能认出。为此电视后期工作人员需勇于创新,打破常规,探索创新节目模式与内容,打造出更引人入胜的电视节目品牌。
3.1 加入创新元素和内容,使节目更具趣味性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是技术层面的工作,更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制作团队需要不断创新,增添节目内容及元素,增强电视节目的趣味性,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参与感。可通过加入互动环节来丰富节目内容,如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设置观众投票、答题等环节,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黏性;或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鼓励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氛围。同时也可以运用创意剪辑手法增强节目趣味性,如采用快速剪辑、跳节剪辑等方式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营造出紧张刺激或轻松愉快的氛围;或运用特效、动画等元素为节目增添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另外,还可通过挖掘节目主题和内涵丰富节目内容,如在纪录片《百年汪曾祺》、访谈类节目《立场》中通过深入挖掘被采访者的故事和经历,展现其独特的人生价值和感悟;在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中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游戏环节,展现嘉宾之间的互动和竞争[8]。最后也可以与其他媒体平台、品牌或机构跨界合作拓展节目内容和元素,共同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节目内容,为节目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关注。
3.2 定位后期制作标准,提升电视节目的观众吸引力
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不再是简单的视频拼接和音效添加,而是需要制定明确的后期制作标准并运用创新的剪辑方法,使节目在内容、形式和呈现方式上都能与众不同,以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为此节目后期制作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紧密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石,精心打造高质量的后期制作作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注重画面的清晰度、色彩的鲜艳度以及音效的立体感,通过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和音效处理技术提升节目的整体观感,让观众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并根据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设计节目节奏,通过合理的剪辑手法使得节目在高潮部分更加紧张刺激,在平淡部分更加舒缓自然,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保持持续的兴趣。且融媒体时代要求电视节目能够在不同的平台和终端上呈现,包括电视、电脑、手机等,因此需要对节目内容进行多元化的处理和呈现,以适应不同平台和终端的特点。同时,每档电视节目都应该有其独特的亮点和特色,因此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需通过剪辑手法将这些亮点和特色凸显出来,如通过特写镜头、慢动作回放等方式来突出节目中的精彩瞬间;或通过插入相关背景音乐、解说词等元素来强化节目的氛围和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节目的内涵和价值。并且在后期制作阶段,工作人员需洞察观众或导演的期待,而不是单纯地依据个人喜好剪辑内容,进而创作出既有社会意义又能迎合观众口味的节目,才能有效提升收视率;并运用非线性剪辑技术对节目素材的快速定位、选择和组合,实现多轨道、多声道的音效处理,丰富节目的听觉效果,进而提高剪辑效率和质量。
3.3 凸显节目画面色彩,优化电视节目质感
电视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与其品质息息相关,即使明星嘉宾云集,若节目本身缺乏吸引力,收视率同样难以攀升。在这个多元化的融媒体时代,观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选择自由,而为吸引观众的眼球并提升收视率,电视节目工作人员必须坚守一个原则: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这是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电视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稳固市场地位的关键所在。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主动采纳和应用前沿信息技术,将这些创新手段融入节目中以此提升内容品质。优质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捕捉观众眼球,进而促进电视媒体行业的繁荣与进步。当观众沉浸于电视节目中时,他们的感官首先被字幕、画面和音乐所吸引,这种初步的感知往往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进而促使其对节目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制作人员需在剪辑技艺和画面创意上下功夫,力求在画面表现上实现新的突破,革新电视节目的剪辑手法,让每帧画面既充满艺术美感又不失真实自然的氛围,还要致力于优化画面效果,确保电视节目的视觉和谐与色彩协调,进而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深化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同步提高艺术加工的品质,以此达到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全面且细致的优化和升级。
3.4 打造专业的后期制作和剪辑团队,深化团队协作与沟通
优秀的后期制作和剪辑团队应该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背景,包括熟练掌握各种剪辑软件和工具的技术人员,能精准地处理画面、音效和特效;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意和故事感的编导人才,能从海量素材中提炼出最精彩的瞬间,构建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以及提供在线课程、研讨会等必要的培训和学习资源,帮助团队成员快速掌握新技术。而在团队建设方面,要注重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和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利用云存储、在线协作工具等现代科技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确保信息在团队内部畅通无阻,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响应和配合;同时定期开展团队会议、项目讨论和经验分享会,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如设立创意奖励机制激励团队成员提出新颖的剪辑方案和创意点子,激发彼此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共同推动后期制作和剪辑工作的进步。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内容创新、定位后期制作标准、凸显节目画面色彩和深化团队协作与沟通是推动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剪辑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需不断创新和完善后期制作和剪辑技术,以适应观众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压力;关注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引进新技术并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后期制作和剪辑水平。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林国良.电视新闻类节目后期制作及剪辑技术[J].中国报业,2022(06):76-77.
[2]肖国礼.电视编导在节目制作中的创新路径[J].新闻潮,2023(08):19-21.
[3]陈志林.探究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编辑与后期制作[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6):139-141.
[4]任静.电视新闻类节目后期剪辑技术要点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0):72-74.
[5]张莹.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J].记者摇篮,2022(05):129-131.
[6]李丹.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探究[J].视听界,2024(02):117-118.
[7]高婧妍.基于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01):176-178.
[8]李慧娟.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剪辑与制作[J].文化产业,2022(35):29-31.
作者简介:姜波(1986—),男,河南郑州人,编辑,研究方向:电视节目后期剪辑制作。